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自信的人才會從過往那裡尋找自信

沒有自信的人才會從過往那裡尋找自信

不自信的人總是愛把「我們從前如何如何」過在嘴上,向從前找安慰,向過往找自信,其實這才是是不自信的最大表現。

前兩天看了個視頻,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在一檔綜藝節目里批評尚雯婕不用中文唱歌:「你是中國人。我們到國外去唱歌,就要唱中國話,讓他們來聽懂我們中國語言,就是讓他們學習我們中國語言。」

接著,李谷一又談到了文化傳承的問題,「今天我們作為文化使者,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我們一定要學習中國文化,宣傳中國文化,最重要你們年輕人要繼承和發展,發展不是亂髮展的,不是說我今天吃了麵包或者是漢堡包,或者炸雞,我們就不要吃饅頭、不要吃餃子,不可以的。」

李谷一老師義正言辭,顯示了一個老文藝工作者的地位,告誡後輩要記得吃饅頭和餃子。作為北方人,餃子饅頭都是日常飲食的一部分,自然不能缺少。但是如果是一個南方人,恐怕就要反駁李老師了,我有一個南方朋友,最反感的食物中,排名第一的是饅頭,對他來說,麵包炸雞可以有,饅頭不可以有。

當然了,李老師只是拿麵包和餃子來做比喻,吃什麼、不吃什麼,李老師管不著我們,也懶得管我們,她也不可能在大會提案中,提議讓饅頭鋪和餃子店開遍中華大地,每個市每個縣要分配多少指標,每人每天要消費多少饅頭和餃子,這是不可能的。我們也不要妄議李老師的忠告,要理解李老師的良苦用心。

李老師告誡我們要傳承中華優秀文化,不要忘本,我想,只要是出生、生活在中華大地上,想要忘本是根本不可能的,吃的是中國美食,說的是中國方言,打小就會學習「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種文化上的烙印是深刻而鮮明的。

甭說是打小就在中國生活的中國人,即使遠道而來的外國朋友,在中國生活久了也會多少了解中國的文化,從飲食文化到藝術文化,從廟堂文化到市井文化。文化是氛圍,在一種文化氛圍里生活久了,自然就會適應並且慢慢習慣這種文化。

李老師怕我們把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發展錯了,走入歧途以至引火燒身。但是李老師可能忘了,我們現在的文化和老祖宗的文化有多大關係,我們現在吃的饅頭和餃子又和老祖宗吃的饅頭餃子又有多少相同,恐怕這些是李老師沒有仔細研究過的,當然也不能全怪李老師,誰能搞到一百年前的芹菜餡兒的餃子呢。

沒有任何文化是固定不變的,文化總是在歷史的進程中演變,改變或者消失,這都是非常正常的。大唐、大宋都是我中華文明的鼎盛時期,但唐宋的文化傳承下來的又有多少呢?就拿語言文化來說,我們現在的語言文字表達方式早就不同了,誰要是在日常生活中用文言文來和朋友交流溝通,恐怕只會弄得自己沒有朋友。李老師的演唱方式和表演著裝,恐怕也不是從古人那裡繼承來的吧。

文化是活的,不是死的。文化的價值就在於給人類帶來創造力,倘若一種文化沒有這種創造力,那它必然會消失。任何文化的衰落、消亡都是有原因的,自上而下的復興、復活,只能把文化作為一種手段灌輸下去,讓人們像接受新的君主一樣接受這種文化。

德藝雙馨的老師們總是表現得愛國心切,保護傳統文化的迫切心情日月可鑒。他們總是高揚起傳統文化的大旗,說那裡藏著我們的基因,藏著我們的密碼,藏著我們的驕傲,我們得對此自信。也不知道老師們是憑什麼判斷我們對於自身文化感到不自信的,是因為我看看多了美劇韓劇英劇,還是忘記全文背誦《千字文》《弟子規》?

真正的大師從來不會天天把自己看過多少書、有多少博士學位、了解多少深奧的學問掛在嘴上,不自信的人才需要一些憑據來彰顯自己的價值。自卑的反面是自負,越自卑就越自負,就越容易陷入虛假的自嗨中。

在那檔綜藝節目里,李老師最後說道,「音樂是無國界的」。是啊,音樂無國界,麵包、饅頭也是無國界的,只要你喜歡,沒人能決定你天天吃麵包還是饅頭。推而論之,任何文化都是無國界的,只要你能接受,只要你喜歡,你選擇唱京劇,也可以選擇唱歌劇。再推而論之,任何生活方式都是無國界的,只要你喜歡,你可以把自己的院子弄成日式的庭院,也可以蓋一座歐式的帶游泳池的豪華別墅,你可以選擇在家鄉生活,也可以選擇去巴黎生活。

文化是一種儀式,保留傳統文化就像是博物館裡保存的古董一樣,是為了保存歷史,而不是為了用這種沒有傳播力、不適合現代文明的久遠文化來指導現代生活。把文化上的自信當成一種培養自信的手段,恐怕於事無補。在這樣一個信息快速流通的時代,人們對文化的喜好才會決定文化的繁榮程度。

自信,從來不是靠回憶過去的輝煌歷史,靠遙想當年祖上有幾座大宅子就能重新燃起的。自信,是對當下的真實判斷,是對未來的科學預判,是用創造力、熱情和理性不斷培養出來的。自信,是對未來的自信,不是對歷史的自信。

偏 | 愛 | 之 | 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偏愛之愛 的精彩文章:

TAG:偏愛之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