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盛世漢唐尚要以和親換和平,弱宋為何卻拒絕和親,其實原因很簡單

盛世漢唐尚要以和親換和平,弱宋為何卻拒絕和親,其實原因很簡單

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中國古代史》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偽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素有西施浣紗、昭君出塞、貂蟬拜月、貴妃醉酒的佳話。要論四大美女中最具有政治意義的莫過於昭君了,昭君出塞其實是漢朝與匈奴和平外交的一種主要政治手段——「和親」。有人否定「和親」,認為這體現了統治者的無能,國家的軟弱,下下策才會獻出女人作為和平的交易。有人肯定「和親」,男女平等,男性可為國家的和平流血流汗,女性也可以自己的方式為國家安定貢獻一己之力。

無論和親是與非,昭君出塞對於歷史的作用是正面的,王昭君為匈奴帶去了「新鮮的血液」,傳播中原文化,傳遞和平的訴求和願景,最終匈奴和漢朝保持了半個多世紀的和平。所以,不管對於匈奴也好,對於漢朝也罷,昭君出塞和親對雙方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那麼,為何漢朝在政治外交上「和親」成功的事例不在少數,後來的宋朝為何卻不效仿和學習以至於落得個後世「弱宋」的評價呢?主要原因既在於漢代所處時代的特殊性,也在於宋朝當朝的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利於「和親」。

一方面,漢朝之所以在「和親」這件事上屢試不爽,主要是因為漢朝不管是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都比周邊的少數民族各國強大得多。如果各國不自量力選擇了用「戰爭」來解決問題,結局往往會落得「以卵擊石」、「自投羅網」。另外,可以通過和親學習漢朝的文化、科技等先進的地方,何樂而不為。

當然,如果雙方交戰,勝算大的是漢民族,但是戰爭自古以來就是一把雙刃劍。漢朝再強大,軍事實力再懸殊,誰也無法保證最後漢軍可以毫髮無損,而且如果是周邊的少數民族國家「組團」來打仗,其實漢朝是不存在什麼優勢的。

一開始,統治者對和親其實是有猶豫的,畢竟是自己的骨肉,嫁到這麼遠的地方,可能這輩子再見的機會也少了。後來,漢朝的和親就主要都是「別人家」的女兒,如此一來,解決了皇帝的憂慮。那麼,宋朝為何「和親」這一措施難以行得通呢?

這裡面的原因包括了血親政治不斷減弱的趨勢影響,也因為周邊的少數民族國家已經和漢朝不一樣,這些小國家軍事力量強,不屑於和親來解決戰爭問題。另外,漢朝的「開放」政策已經打通了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不需靠和親來互相學習文化。於是,後來明朝朱棣下令不再和親,之後歷朝代再也沒有和親之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名副其實的叛徒,但最終卻能青史留名,什麼情況?
匈奴是歷代漢朝皇帝的噩夢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