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鳥尊出土後成為山西博物館鎮館之寶,可修復後的鳥尾卻爭議不斷

鳥尊出土後成為山西博物館鎮館之寶,可修復後的鳥尾卻爭議不斷

20世紀90年代,考古專家們在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和翼城縣交界處,發現一座早已經被盜的古墓。

發掘工作開始不久後,一名文物專家正在用鏟子小心翼翼的鏟土,隨著土層一點點地剝離,他感覺鏟尖碰到了一個硬邦邦的東西,清去頂層浮土,仔細一看,竟是一個鳥形的青銅器,他連忙把身邊的同事叫過來。

兩人小心地用軟毛刷,將器物上的浮土弄下去,這件器物終於露出了本來的面目,竟是一個青銅鳥尊,整個鳥尊以鳳鳥回眸為主體的造型,在鳥尊的腹底,發現了銘文「晉侯作向太室寶尊彝」,根據史料記載在周朝時期,人們十分崇尚鳳凰,認為鳳凰是通天徹地的神鳥,而鳳鳴岐山就是那時候留下的典故。根據這幾條線索專家們經過分析,一致認為這座神秘墓地就是「晉侯墓地」。

晉侯在這裡建立了晉國,故此,山西才被稱為晉地,而這件青銅鳥尊,不正是「晉」地山西名稱來源的最好見證嗎?

青銅鳥尊被出土,驚動了整個考古界,但大家還未來得及高興,一個更難的考驗卻擺在了眼前,因為鳥尊的出土位置靠近「盜口」,所以鳥尊的象鼻尾,被盜墓賊弄斷了,中間的一段已經迭失,如何修復,這讓專家們愁得只撓頭,找一塊青銅,然後將斷掉的象鼻尾焊接上去,這十分容易,可是殘存的鳥尊的象鼻尾巴究竟是向里卷還是向外卷呢?這才是困擾專家的難題。

上海博物院的專家們接到了修復鳥尊的任務,根據象首曲線分析,象鼻似該內卷上揚,並與雙腿形成穩定的三點支撐。並且晉候鳥尊上有一部分朝內捲曲的立體紋飾。根據以上兩點,專家們還翻閱了大量的曆書典籍,西周時期,鳥和象是兩種十分流行的肖形裝飾,並且大象在日常生活中,尾巴都是自然下垂的,稍微向內。看到記載後,上海博物院的專家們更加確信,鳥尊的象鼻尾巴應該朝里卷。

不久後,鳥尊終於被修復完成,接到內卷大象尾巴上的青銅,為向人們顯示修復的痕迹,專家並沒有往上雕刻花紋(非常具有良心的專家,值得稱讚)鳥尊又神采奕奕地出現在遊客的面前,它承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使命,向人們展示它獨有的文化風采。

可是鳥尊的象尾,究竟是內卷還是外卷的爭議,始終沒有停息過。但內卷派和外卷派「公說公有禮,婆說婆有禮」誰也無法讓誰信服。

2002年,專家們在山西翼城縣大河口墓地又出土了一件文物——銅鳥形盉,這件文物與鳥尊的造型十分相似。但此次發現銅鳥形盉卻十分完整,它清晰地顯示,鳥的象鼻尾巴是向外卷的。

緊接著,又出土了幾尊與晉候鳥尊相似的文物,如:絳縣橫水墓地的倗季鳳鳥尊、翼城大河口墓地的霸國鳥盉,這些鳥尊的尾部都是外翻的。

面對著這樣幾件活生生的文物,外卷派的聲音逐漸高了起來……

如今,晉候鳥尊被收藏在山西省博物館,還被譽為山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但它尾巴到底是內卷還是外卷呢?各位讀者您是怎麼認為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蟲 的精彩文章:

古代娶公主就是「跳火坑」,救命的只有一個人,秘密揭開讓人愣住
這個地方過大年初二,全城冷冷清清,秘密揭開後很多人都愣住!

TAG:歷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