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有學齡前兒童,作為家長你會教育嗎?

家有學齡前兒童,作為家長你會教育嗎?

家裡有個寶貝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俗話說:「兒子是媽媽前世的小情人兒,女兒是爸爸的貼心小棉襖兒」。然而,這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萌寶們隨著一天天的長大,卻變成了家裡的「熊孩子」,這回寶爸、寶媽們徹底蒙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恃寵而驕,孩子脾氣越來越大,真是打不得,罵不聽,放任不管又怕溺愛害了孩子,到底該怎麼應對才好,家長們連連叫苦,直呼「現在的寶爸、寶媽可真是太難當啦!」

開學前,記者有針對性的採訪了幾家幼兒園的老師及家長,收集到一些「熊孩子」的奇葩現象,看看你家的熊孩子是不是也有這些令你心酸的經歷?讓兒童專家幫你分析一下遇到這些問題,到底應該如何正確應對。

熊孩子「怪」現象

「話癆」型「熊孩子」

最近接觸一位家長,她說:「孩子快3歲了,各方面都挺讓我滿意,但是最近不知怎麼啦,特別的愛說,整天喋喋不休的,像個」話癆「一樣,她怎麼不覺得累呢?」幼兒園托班妞妞家長苦惱。

「話癆」是特別讓家長和老師頭疼的「熊孩子」類型。上課說個不停,好像永遠有問不完的「十萬個為什麼」,老師的話經常被打斷,發散性思維,說話不著邊際,嚴重地影響了老師的上課進度;家長也因此遇到不少尷尬,乘坐公交車或在公共場所就餐,熊孩子一直說個不停,總能讓你成為大眾的焦點,孩子有的問題提的奇葩,比如,「我為什麼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我在你肚子里都幹什麼?老鷹怎麼叫?公路為什麼不叫母路呢?」問問題又沒有錯,可是遇到這些怪問題就讓家長們不知咋解答。

對此,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劉穎建議:一般來說,孩子到了3歲這個年齡,就開始進入了語言敏感期,這個期間會更快更多的掌握豐富的辭彙並急於運用。4歲又迎來了對細小事物的敏感期。就有更強的好奇心不斷發問。並在生活中體現一種求關注的心理希望和父母交流獲得反饋和回應。

所以建議家長們多回應,也可以用其他有興趣的活動取代式說話,也可以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增強孩子說話的邏輯性,這樣就避免一句話反覆說,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和邏輯思維都是很好的建立過程。

熊孩子「怪」現象

「發號施令」型「熊孩子」

幼兒園中班多多家長介紹,她家的孩子就是總喜歡指揮,同住一個小區的幾個小夥伴都在同一個幼兒園上學,家長們關係也比較好,於是幾家就輪流排起了班,一家接送一天,這樣每家都有了更多的空閑時間,本來一直融洽相處,突然有一天一個家長就提出不和大家一塊走了,原因就是她家的寶貝太強勢了,總是命令其他的孩子,別的家長認為自家的孩子受到了欺負,於是這種融洽的關係徹底瓦解!家長很苦惱,也不知孩子這樣的性格是怎麼樣形成的?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劉穎分析,這類熊孩子的特點,總是在小群體中願意給別人分配任務、下命令。由於他的這個性格特點,使他在小群體中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他很有主見,一般是這個小圈子的核心人物,別的孩子也比較依賴他,喜歡聽他的主意,但是大人看起來會覺得這樣過於強勢、要尖兒、自私、愛出風頭。

同時,給出建議,首先對發號施令的孩子要了解孩子的氣質類型和心理需求。這種孩子往往就有「領袖氣質」更喜歡在體驗中感受自信心和成就感。因此家長不用過度干預,讓孩子在過程中體會而逐漸學習妥協,改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也需要家長引導孩子在過程中注意觀察他人的感受,從而提升孩子的情商能力。

熊孩子「怪」現象

「好動」型「熊孩子」

「我家孩子總是上躥下跳,沒一會兒老實工夫,只要他在家,你就別想看到家裡有一處能幹凈的,破壞性特彆強,天天都像剛打完仗的戰場,出了門,你的眼睛必須盯緊他,絕對不能有1秒的懈怠,不然準會給你闖了禍或『掛了彩』回來,我家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啊?」幼兒園小班牛牛媽媽介紹。

針對「兒童多動症」的問題,這裡幫寶爸、寶媽們普及一下,「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問題,又稱腦功能輕微失調或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或注意缺陷障礙。它和兒童「好動」完全是兩碼事,我們現在探討一下兒童「好動」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劉穎建議,好動不等於多動,好動很可能是精力旺盛和好奇心較強又明確的體覺型喜歡體驗嘗試。對於精力過盛的現象可以增加戶外活動,釋放多餘能量再做靜態活動。對於孩子的好奇心家長更應該耐心地陪伴孩子探索這個未知新奇的世界,一起與孩子通過各種渠道去了解相關知識,有一些無傷大雅的行為,家長可以不必過度焦慮,給孩子動手操作的機會,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後自然就不會再淘氣添亂了。

熊孩子「怪」現象

「撒嬌」型「熊孩子」

幼兒園學前一班浩浩家長介紹,「我家大兒都快6歲啦,小時候就特別愛撒嬌,當時因為小還覺得挺可愛的,可是現在一天天長大,撒嬌的狀態一點都沒改,一個男孩子這樣下去會不會缺失陽剛之氣啊?平時總是告誡他不許撒嬌,可是一點效果都沒有,怎麼改變呢?」

家庭教育指導師建議,愛撒嬌的孩子,天生敏感,感情細膩,對情感需求多,渴望更多的愛。家長給予充分的陪伴,多一些肢體愛撫,理解接納孩子的感情需求,必須拿玩具入睡的孩子實際是安全感的缺乏,建議家長睡前給孩子做撫觸,這樣可以滿足孩子的安全感缺乏需求,也可以增強親子關係的緊密度。

熊孩子「怪」現象

「愛動手」型「熊孩子」

「上周我又被幼兒園老師約談啦,小朋友的臉被我家兒子抓傷啦,起因是小朋友搶走他的玩具,但是他直接上手把人家臉抓傷啦,老師讓他道歉,他還理直氣壯覺得是對方不對。

老師要求我們家長回家要好好教育引導孩子,這已經是這學期的第五次啦,我們也沒少教育他,甚至為此他爸爸還痛打了他一頓,可就是沒看他服軟,不知咋辦才好?」幼兒園大班壯壯家長說。

家庭教育指導師建議,愛動手的孩子,建議家長要自查原因,原因可能有以下這幾種:

首先可能出現的就是模仿性原因,建議家長不要有對孩子動手的習慣;

其次有可能出現的是安全感不足的問題,孩子感覺可能會被侵犯了,他通過用暴力來保護自己從而獲得安全感;

還有可能就是有的孩子會用這種方式來尋求關注,這樣的孩子會通過不斷的「幹壞事」來尋求家長的關注,建議家長多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多給予一些有效陪伴,來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陪伴,孩子的成長需要母愛與父愛共同來呵護。讓家長用正確方式方法對待家裡的「熊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童商第一課 的精彩文章:

TAG:童商第一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