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獨家:在中國玩「無人經濟」是找死!

獨家:在中國玩「無人經濟」是找死!

近頻頻看到共享單車巨虧或老闆跑路的新聞,而共享充電寶和共享雨傘等由共享單車延伸出來的模式,也不再吸引投資者眼球,不少企業已經完全退出了,真是應驗了一個成語「曇花一現」。

共享時代的風波前一秒處於風口浪尖,後一秒「無人經濟」如同狂風暴雨般刮來,甚至是應接不暇。轉眼間一抬頭,發現周圍都是在講「無人經濟」,什麼無人便利店,無人卡拉OK、無人公交車……。

但最近又爆出新聞,不少無人便利店已經關門打烊——根本無法盈利,更不要說持續經營了。有時候我也納悶,是不是我們中國人太少,不夠用了?所以要弄出這麼多不需要人工操作的新玩意出來,以代替人工?

無人貨架誕生時成為創業者的新寵之後,各品牌大量的鋪貨和搶佔市場份額,普遍採取人員地推的模式。導致前期用力過猛,後期資金鏈跟不上,破損程度越發地上漲,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回收成本和增長利潤卻是一大難事。所以不少無人貨架還是慘敗在這場競爭激勵的無人經濟當中。

而無人便利店和無人超市確實在這個方面比無人貨架做得比較完善。有固定的配貨人員和有後台實時監控。還能夠減少排隊時間,快速支付賬單,減少購物環節讓消費者變得便利了。但有沒有意識到這是在剝奪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機會呢?

如果現在連最基本溝通的超市和便利店變成無人值守的模式,想來未必是一件好事。也許年輕人能夠快速適應智能化生活,那老一輩人呢?他們該何去何從呢?這是人類的日常生活,還是手機的日常生活?經濟時代的快速發展更像將人們的生活變得本末倒置。

其次,當每一個商店裡都不再有服務員,而全都是所謂的人工智慧之後,哪些深夜求救的人,就不再有希望,因為人工智慧沒有這個能力會幫助深夜迷路的人指路,遭遇危險的人提供幫助等,除非守店的是具有自我學習模式的神經網路機器人。

再來看看無人經濟進軍娛樂行業的形勢。迷你KTV出現的速度不亞於共享單車。1個玻璃亭、2個高腳凳、1組觸屏點歌機、2副耳機、2個麥克風,這就是迷你KTV的標配。各大商場、電影院和娛樂場所都能夠看到它的身影。

迷你KTV主要是以自營+代理的模式,起初的出現是因為創業者看到了年輕人的潛在需求,滿足隨時隨地想唱的心情和消遣等待時間的一種方式。創業門檻低,導致創業者一味地過度鋪張,大量資本家進行跟風的投資。看似光鮮的背後,卻充滿弊端。至少我不看好!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在同學朋友聚會最終還是願意選擇傳統KTV,不僅僅是因為能夠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還有人性化服務如食品飲料的提供等,更重要的是一個氛圍和場景體驗。迷你KTV畢竟只能容納2個人,氛圍不足,吸引力不夠。玩過一次之後,所有人都感覺沒意思,所以,註定會消亡!

無人經濟已經從人們平常吃喝玩樂蔓延到無人駕駛。剛剛過去2017年可謂是人工智慧全面爆發的一年。而無人駕駛則是2017下半年在科技屆非常火的辭彙。在未來科技發展的設想中,就連汽車都不用人工駕駛,我不禁感嘆道:那人類存在的意義在哪裡呢?

很多人會將這些因為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衍生出來的新玩意稱之為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如果這真的算創新,那我要問了,這種創新的價值又在哪裡呢?至少,在一個人口大國玩「無人經濟」式創新,絕對是傻逼行為。

歷史上的技術創新,都是給人類帶來明顯價值的。譬如人類自身荷重和速度有局限,一個人力氣再大也只能扛起200斤重的貨物,由此,可以裝卸起重幾十噸的吊車誕生了,隨後時速100多公里的火車和汽車也誕生了。

而目前所出現的無人經濟,更多地只是將人們思維簡單化生活懶惰化,儘可能地減少一切生活環節。與此同時也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缺乏。試想下在無人經濟下的人們會是什麼樣呢?大抵就是從手機小屏幕,轉移到生活中的大屏幕罷了!

如果將來無人經濟成為一種流行趨勢,是否就是意味著有許多工種不再被需要,有許多人面臨著被下崗,就連最基本的服務行業都可能即將被人工智慧所替代,真不知道這是該高興還是悲哀!也不知道十四億的中國人,是不是統統提前進入養老院等死?

精彩預告:策劃中的保健品「修正伊更美膠囊」項目即將進入全國渠道招商執行中,部分策略即將公開,看看橫向思維下的沈坤,如何在保健品行業里「戴著鐐銬跳舞」(諸多限制下的創新求變),下周即將發布「沈坤策劃手記:保健品營銷如何創新破局?」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橫向思維 的精彩文章:

實戰:如何用橫向思維,俘獲浪漫真愛?

TAG:橫向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