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30萬兩白銀與55年等待:廈門海防要塞的覆滅與艱難重生

30萬兩白銀與55年等待:廈門海防要塞的覆滅與艱難重生

原標題:30萬兩白銀與55年等待:廈門海防要塞的覆滅與艱難重生





一座炮台的興衰始末,便是一幅政治博弈的圖景,一段民族的奮爭史,一個國家的國際化進程。


圖片1:作為景點的胡里山炮台(引自百度)



圖片2:胡里山炮台戰略位置(引自百度)


徜徉在廈門東南海岬胡里山上,西邊是與鷺江匯合的九龍江入海口,晴天碧浪的海濱沙灘,白色飛旋的演武大橋,恬靜幽深的廈門大學;東邊是廈門東側水道,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小金門島清晰可見,再往東就是台灣海峽了。


起伏的山丘上,散布著16世紀的鐵鑄紅夷大炮,銹跡斑駁,還有藏在地堡式掩體下的19世紀克虜伯巨型海岸炮,所有重武器的炮口指向海岬的東西兩側,與附近的白石頭、磐石、魚子尾、龍角尾、武口、鳥空園等海岸防禦工事連為一體,扼守福建東南沿海,這就是被統稱為「八閩門戶,天南鎖鑰」的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前傳:「固若金湯」的石壁炮台



圖片3:穿鼻海戰(引自百度)


由鴉片貿易引發的大清帝國與大英帝國的政治、軍事摩擦,終於在道光十九年(1839年)的穿鼻海戰中拉開序幕。廣東水師29艘戰船在虎門海岸炮群的配合下,圍追英軍的2艘軍艦。這場被林則徐稱為「大捷」的海戰中,清軍多艘艦船遭遇重創,無力追趕,英艦撤出戰鬥。[1]同時,虎門要塞配備的紅夷大炮多門炸膛,這種射程近(一般400米左右,不超過1000米)、射速低、炮彈小、轉向靈活度差、安全隱患大的舊式裝備已經無法適應近代戰爭的要求。


一觸即發的、更大規模的鴉片戰爭,留給大清帝國重建新式海防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清朝海防中,虎門炮台、鎮江炮台、大沽口炮台等都是著名的沿海要塞。根據英軍艦隊的航行路線分析,福建東南沿海防務已迫在眉睫。

與林則徐、鄧廷楨同為主戰派的閩浙總督顏伯燾上書道光皇帝,旨在加固廈門海防,抵抗英軍的入侵。在得到清廷撥款200萬兩白銀後,顏伯燾用8個月的時間,以花崗岩石料修築了當時國內最堅固的石壁炮台。



圖片4:紅夷大炮扼守福建東南沿海


顯然,海岸炮的問題仍沒有解決,石壁炮台的100門新鑄的紅夷大炮,也還是原有的舊工藝。此時清朝封疆大吏能做的,也只是提高抗擊打能力。


穿鼻海戰的「慘勝」試圖掩蓋清朝在矛與盾的博弈中攻擊力薄弱的現狀,而防守的力量在石壁之戰中得到了更充分、更確切的證明。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初九(1841年8月26日)中午,由36艘船隻和2500名士兵組成的英國艦隊進攻廈門港[2],英艦「在距離(石壁)炮台僅僅366米(400碼)遠的海面上,下錨停泊,對著炮台一頓猛轟,炮擊時間長達一個半小時」,[3]這麼近的距離,大清海岸炮竟無能為力,而清軍的藤牌兵只能望洋興嘆,石壁炮台抵抗了3個小時後被英軍佔領,「海上長城」被英國人的炸藥徹底顛覆。顏伯燾因督戰不利被清廷革職、遣返回鄉。


30萬兩白銀是巨款嗎?



圖片5:《江寧條約》文本(引自百度)


石壁炮台覆滅一年後的1842年8月29日,大清帝國不屑而又無奈地與「蠻夷英吉利」簽署了《江寧條約》(也就是《中英南京條約》)。海防崩潰、門戶大開的福建,讓出福州、廈門作為通商口岸。值得注意的是,閩浙總督轄區內竟有三地被劃為「五口通商」之列(還包括浙江寧波)。

不設防的廈門港被迫開放國際貿易往來。由列強制定的新的世界秩序,拖拽著大清帝國進入早期國際化,明清以來由於多次海禁受阻的海外貨物交易以特殊的方式得以暢通。從大清的海關關稅收入便能看出外貿的發展軌跡。

「嘉慶道光時期,除因鴉片戰爭而導致關稅收入稍有下降外,其餘時間仍然保持了500餘萬兩的水平,相較於乾隆時期沒有出現大幅度的下降。」[4]

從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大清的外貿發展比較遲緩,《中英南京條約》實施後,直到道光皇帝駕崩(1850年),清廷並沒有形成適應近代化要求的海關機制。而從1851年到1861年的整個咸豐朝,大清帝國一面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一面倉促應對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的入侵,按照西方體制運行的海關總稅務司的成立一直推遲到1861年。



圖片6:大清海關總稅務司(引自百度)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通商口岸擴大到15個,大清的對外貿易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長階段。1861年海關收入490萬兩白銀,1865年海關收入830萬兩,1975年1200萬兩,1901年2300萬兩。[5]關稅在帝國財政收入中的比例從微不足道,逐漸發展到20%—30%的,成為大清財政的支柱。[6]直到甲午戰爭前清政府每年還有財政結餘,如光緒十九年(1893年)尚有760萬兩白銀在戶部賬上。


與此同時,海防建設隨著同光時期(同治、光緒朝)的洋務運動開始升級,1874年清廷擬議重建廈門海上防務要塞,初步核定預算30萬兩白銀。


海防的升級最重要的是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光緒十四年(1888年),閩浙總督卞寶第向清廷建議,新建廈門口岸要塞,配備克虜伯大炮。光緒皇帝雖然批准了卞的奏疏,但並沒有從國庫劃撥預算,要求款項自籌。



圖片7:1894年的慈禧太后(引自百度)

不可思議的是,為了湊足這30萬兩白銀,堂堂一品大員的卞寶第省吃儉用地裁減地方軍隊,未經請示偷偷摸摸地與克虜伯公司簽訂購炮合同,後來清廷曾想毀約,驚動德國公使鬧到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繼任總督譚鍾麟軟磨硬泡與皇帝周旋三年之久,終於促成了光緒二十年(1894年)三月初八胡里山炮台開工建設。


這30萬兩白銀對於大清帝國而言是一筆巨款嗎?


看看慈禧老佛爺六十大壽的1000萬兩白銀的支出賬單明細就清楚了。這30萬兩還不及太后給賀壽百官發賞錢的十分之一,將將夠修繕慈寧宮的工本費。換個角度說,老壽星抬抬手,少做些新衣服(23萬兩)、少請些戲班子(52萬兩)、少搭建些從北京西郊至紫禁城沿途的獻禮工程(240萬兩)[7],胡里山炮台的費用也就省出來了。


專制的家天下無從講理,而政治與戰略層面是否能解釋這異乎尋常的拖延與不作為呢?


當南洋遇到北洋



圖片8: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引自百度)


值得玩味的是,當隸屬「南洋」的廈門海防舉步維艱之時,「北洋」系統的威海衛卻已經初見規模。就在廈門海上防務體系還處於紙上談兵的「務虛」階段時,1875年位於山東的威海衛炮台開始動工,比福建海防的重建時間整整提前了20年。


這20年間「南洋」與「北洋」的差距越來越大。1884年福建船政水師在馬尾海戰中被法國艦隊全殲,號稱「亞洲第一大造船廠」的福建船政局生產的11艘國產軍艦竟然在30分鐘內全部被擊沉。就在同一年,北洋向德國購買的定遠號、鎮遠號鐵甲艦正式建成。1888年,卞寶第上書重建廈門要塞時,光緒帝正硃筆御批淮軍將領丁汝昌正式擔任北洋水師提督,26艘艦船組成的世界級艦隊飄揚起了大清龍旗。


這一切,不過是清廷政治派系中,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與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左宗棠、張之洞、沈葆楨之間的博弈。受慈禧太后信賴的李鴻章所代表的北洋系統取得壓倒性優勢,深刻影響了中國近代史的進程。

不過,1894年—1895年的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也徹底傾覆了。1895年,清政府的赤字財政終於在《馬關條約》巨額賠款的重壓下開始了,大清帝國入不敷出的負債經營一直持續到帝制滅亡的那一天。幸虧1894年解決了胡里山炮台的預算撥款問題,要是拖到1895年,可能一切都晚了。


「八閩門戶」的海岸屏障



圖片9:廈門海防的重要意義(引自百度)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十一月初八,胡里山炮台竣工,口徑280毫米、射程19公里的兩門克虜伯大炮代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海岸防護力量。


1900年日軍妄圖佔領廈門,胡里山炮台清朝守軍將克虜伯炮口對準停泊在廈門附近海域的日艦,給侵略者很大震懾,迫使敵軍撤退。


1937年9月3日駐閩南的國民黨157師用胡里山克虜伯大炮轟擊侵擾的日本驅逐艦,並擊沉「箬竹」號。



圖片10:1937年胡里山炮台痛擊日艦(引自百度)


胡里山炮台見證了中國近代以來國際化與民族獨立交織的悲愴歷史。廈門海防要塞是國家戰略、國防格局的縮影,在政治紛擾、文明砥礪中艱難重生的炮台,不斷警醒後人,堅持西學東漸,堅持自省自強,才能洞察迷局、未雨綢繆。

注釋:


[1]引自《11.3歷史上的今天:一場抗擊外敵的「大捷」,卻預示近代中國恥辱》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51917f4178c8fb5470672fab&lemmaId=&fromLemmaModule=pcBottom)


[2]《鼓浪嶼史話》李啟宇詹朝霞著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5年10月第1版第26頁


[3]引自廈門地情網《試揭清朝廈門島石壁炮台用材之謎》(http://www.fzb.xm.gov.cn/xmws/201503/t20150311_1055507.htm)


[4]《清朝嘉道時期的關稅收入》倪玉平著《學術月刊》2010 年第 6 期第134頁


[5]引自鐵血社區《執掌大清海關48年的英國人——赫德》(http://bbs.tiexue.net/post_11450692_1.html?s=data)


[6]引自個人圖書館360doc.com 《大清國是如何做到財政收入連續六十年增長的奇蹟的?》(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428/14/5272836_554524069.shtml)


[7]引自《慈禧過六十歲壽誕到底花了多少錢?足以組建一支無敵艦隊》(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67884610472778&wfr=spider&for=pc)


推薦文章:

電影《大決戰》中有關淮海戰役缺失的史實


你知道蘋果CEO、特朗普、布萊爾、《哈利波特》作者的共同身份嗎?


穆斯林的葬禮:大年初二的離別


《無問西東》是那株假玫瑰,鮮亮的花瓣和枝葉,可惜是布做的


作者簡介:趙剛(Andrew)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十幾年來一直從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傳播工作,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資深自媒體人,獲評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一點號「2017年度耕耘獎」、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剛Andrew 的精彩文章:

穆斯林的葬禮:大年初二的離別
我是亞當斯密的校友,猜猜我在哪個英國大學留學?

TAG:趙剛Andr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