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縣太爺與師爺,完美詮釋了官員與小吏的區別

縣太爺與師爺,完美詮釋了官員與小吏的區別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

自隋唐設立科舉制度以來,一千三百多年中,每三年開考一次,共開榜745次,有史可考的文狀元一共是592位,如果加上部分歷史時期產生的武狀元,則一共有777位。除去狀元外,成為朝廷統治的中流砥柱的進士,更是有13萬人之多。

不提這些狀元人物,進士就算有13萬人,相對於皇帝統治的廣闊天下來說,要讓這些人處理朝政事務,仍是九牛一毛。這時候,官吏,官吏,同樣是為人民服務,待遇地位差距就顯現出來了。

秦漢以後,本地任職基本上就很少了,無論是鄉、縣、州郡,基本都是外地人,而且還有任期限制,到期後,進行評比考核,然後去下一個地方。為更好的服務於人民大眾,也為了更出色的做出政績,這些官員會僱傭一些當地人,來輔助自己。

現在很多人一聽到科舉八股,就會批評說其選拔出的人「不通實物」。實際上,在隋唐時期,科舉剛剛實行時,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天文地理,水利銀錢,都會有所涉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科舉考試內容逐漸縮減,直至僵化,但是這種變化恰恰說明了,科舉制度的變化,逐漸向人們的道德倫理、行事作風方向側重,這些狀元不懂辦理政務怎麼辦,可以招募胥吏,允許他們參與處理官員事務,作為輔助處理行政事務。兩者相互配合,理想的組合就被我們成為「清關能吏」。這種變化,不知是最初設計者的目的,或是隨著現實情況作出的更改。

在古代,兩者可以說是涇渭分明,官就是官,吏就是吏,不可以相互轉化,再小的官享受的也是國家待遇,吏則主要是官員的私人幕僚。比如和珅的大管家劉全,再有權勢,也只是仗著和珅和大人的威風。

大將軍,一身戎裝鎮樓來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鴻運2022 的精彩文章:

致你不知道的哲里木盟白音台賚,通遼舊時稱謂

TAG:鴻運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