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面試官:回答Why this firm時能不能走點心,尷尬癌都要犯了

面試官:回答Why this firm時能不能走點心,尷尬癌都要犯了

回想求職那點破事,想當年:

面試被問「為什麼選我們公司」

把公司到崗位都誇了一遍

最後竟然把我拒了??

其實90%的面試都有套路可循

你以為只是把答案提前寫出來熟背那麼簡單?

面試例題很重要,解題思維也很重要

今日重磅福利

01

面試最常見的四大難題

1.Tell me about yourself 自我介紹

北美的投行、四大、諮詢等名企的面試很格式化,基本上第一個問題都是 "Tell me about yourself." 或者 "Tell me your story." 或者 "Walk me through your resume." 等等。

面試的這個開場白有多重要呢?很多面試官最後都說,一般面試結果從這個問題的回答技巧/內容就潛意識內定了,之後問的問題都只不過是驗證之前的決定。

你要在3分鐘內,告訴我你的個人基本資料,你大學的專業和主要活動,你職業生涯中每一步重大決定是怎麼做的,又如何影響了你的職業選擇/規劃,你的每一份職務都主要是做什麼的,又教會了你什麼(教會的內容一定要是你應聘職位相關的skill)。這個故事要條理清晰,一氣呵成。中間哪怕有任何一個小細節不夠簡潔或邏輯,你都可能失去你聽眾的注意力。聽眾一走神,你sell自己的任務就失敗了。

回答此類問題的注意事項:

時間必須嚴格控制在3分鐘之內。再長面試官睡著了(你故事太豐富必須要超時那又另當別論)

要有一個logical flow, flow through你的所有職業變動,每一步都要能講出理由(雖然最後的story未必每一步都解釋但準備要全面),一步一步最終導向現在這份工作

要能體現你的 career progress:每一次職業提升都在什麼點,之前都積累了什麼

最好包括why this company或why this position:既是很有力的結尾,又可以避免單獨回答這兩個問題浪費時間。

2.「Why [this firm]/ [this industry]/ [this role]?」 為什麼選擇這個公司/行業/崗位?

面試官是想通過這個問題看到的,是你為了這個職位到底做了什麼額外的功課和努力。

因此,應該事先做好功課,上公司的網站了解公司有什麼獨特的企業文化,有吸引力的項目,或者找在公司的前輩聊天,準備好三點有說服力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說太顯而易見的答案例如「因為你們公司工資高」「因為你們公司名氣大」,顯得不夠走心。講故事比說道理好。給你的理由增加一些色彩,效果會翻倍。

舉例:

「我一直很想在一家重視員工發展的企業工作。我在學校的社團里任職時,最讓我激動的就是當有新社員加入,我可以成為他們的mentor導師,幫助他們學習運營社團的一切。貴公司有很好的mentorship model導師制,非常注重新員工的職業發展,所以對我非常有吸引力。」

3.What』s your biggest weakness?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

這類問題目的是看性格是否合適公司文化。回答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給一個真誠的答案。

確保你的答案不是「deal breaker」(一句話可以毀一份工作那種)。比如你去面諮詢,就別說」我實在不喜歡跟團隊工作「或者」我特別不會跟人打交道「,這些都是諮詢師至關重要的品質。

給出你會怎樣克服這個毛病的具體行動。

舉例:

「對這份工作來說,我最大的弱點可能是我比較內向。這並不是說我無法跟人交流,或者不能在客戶面前演講。但我可能在工作時需要獨處的時間,這樣我的工作效率會更高。我會主動跟團隊在項目一開始就溝通好我自己偏好的工作方式,也會盡量多加入同事們工作中的討論,尋找一個好的平衡。」

4.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一般是在面試到結尾的時候提出此問題,然而沒好好把握的話,之前的努力可能全部付諸東流。面試官最想聽到的問題有哪些?

有關職業規劃和發展的問題

如果面試官是部門主管,可以嘗試問問面試官:如果我有幸入職,對於我這個崗位,您對我3到5年職業規劃的建議是什麼呢?

通過這個問題,你可以確定這個崗位的前景如何,這個崗位有多大的晉陞空間。同時,還能確定面試的成功幾率有多大。如果對方只是泛泛而談,那很有可能你和這個崗位並不匹配。但是如果對方詳細地和你分享公司部門的人員架構,分享以前在這個崗位上的同事的發展,面試官應該對你是相當滿意的。

問自己的短板

很多同學說我很想知道自己剛剛的面試表現如何,如果你只是問一句:「請問您覺得我剛才的面試表現如何?」面試官一定尷尬地回答你:還不錯。就像你的朋友問她的衣服好看不好看,你一定會下意識地回答好看一樣。

當然,問短板也是有講究的,不能引導面試官進入一個消極的缺陷回憶,你只需要在問題後再加一句表決心的話,比如:「感謝您剛才給我時間,請問我的經歷和能力,有哪些是還需要提高的呢?如果我有幸入職,希望可以儘快彌補。」

這樣的回答,才有明確的點讓面試官回答。根據面試官的回答,你至少能得出兩條信息:

公司對於這個崗位的期待是什麼;

我有什麼不符合的地方。如果對方明確指出,你還有一個補救的機會。

如果你的確有短板,那趁著這個機會趕緊問一問,不管能不能入職,都是一次學習。如果有幸入職,可以提一些想法表表決心來彌補,以顯得你有誠意和上進心。只要你剛剛面試的氣氛不是很差,面試官一定會和你分享他的經驗。

一些不會出錯的問題

在HR的眼裡,要錄用的員工一定是對手頭的工作充滿熱情的,雖然每個人都可以不假思索地說「我很希望能得到這個工作機會」,但是HR很明白,你只不過是需要一份工作,至於是不是這份工作並不重要。所以在面試中你一定要通過各個環節的陳述來告訴面試官,你堅定不移的只對這家公司,這個崗位充滿熱情,並且能夠做好。在反問面試官的環節,也可以通過一些問題來體現你對工作的期待:

這個職位的發展前景是什麼樣的?

貴公司對這項職務的期望目標是什麼?

對這個職位來說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貴公司是否有相關的崗位培訓?

什麼類型的員工能在貴公司有比較好的發展?

您期望我在到崗的後能達成什麼樣的工作效果呢?

您可以向我介紹一下公司接下來的項目活動嗎?

02

面試的技巧

回答行為性面試最怕的就是答案沒邏輯,東一句西一句,面試官完全跟不上你的思路,很快就聽走神了。這時候就需要神器:STAR法則。

STAR是縮寫,代表了回答這類問題的四個步驟:

Situation (S) – 事情的狀況是什麼。

Task (T) – 你需要完成什麼具體的任務。

Action (A) – 你採取了什麼行動。

Results (R) – 最終取得了什麼成果。

一般來說,對每個問題的回答得控制在2-3分鐘以內。在這很短的敘述例子的過程中,你的重點應該是強調Action和Result,這是面試者最關心的部分。所以在時間分配上,對於Situation和Task你要非常簡潔地一筆帶過,交代清楚大概的背景就可以了。

舉例:

A同學曾經在某投資公司的行政實習,她在簡歷中是這麼寫的:

「我的工作其實就是打雜,每天幫自己的老闆處理一些瑣碎的東西,收發多少封郵件……」

用STAR法則幫她修改後:

Situation &Task:我之前在一個投資公司實習,負責給合伙人們收發郵件,每天都有不同的項目需要徵求不同合伙人的投資意見

Action:工作一段時間我對郵件進行了整理和分析,發現合伙人 A 偏向於投資某某特點的項目,而合伙人 B 則側重於某某領域,接著我分析了公司投資的各個項目的存活率,搞清楚哪些項目是合伙人們關心的。

Result:設定好優先順序發送給各位老闆,提高了自己的辦公效率。

03

如何提升面試技巧:

行為面試的技能離不開平時的積累,那麼你可以通過哪些行動增加自己在面試里的競爭力?

學長學姐/工作里的前輩聊天問他們的工作情況,心得體驗,把你自己的情況分享給他們聽。

試著在日常生活中用STAR邏輯講故事。朋友八卦、工作彙報,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有奇效。

去招聘會,觀察其他人的表現,那些看上去特別自信的人是如何表現的?他們提了什麼好問題?

準備一本「求職筆記本」,把這個過程中所有的收穫都記錄下來。有些建議你現在或許還一知半解,但相信我,未來某天你再回頭看,說不定突然就豁然開朗了。

很多小夥伴們不明白mock interview的重要性。這也難怪,因為你去面試的時候,不論做什麼一般看到的是面試官的點頭和微笑,無論說什麼一般聽到的總是「okay, great, very good」這樣的評價,讓你一時間以為自己must have done a perfect job.只是他們從此之後再也不會聯繫你,而你完全無法理解其中的緣由。

原因總歸是多種多樣的,真正的原因你本來就是很難知道的。就好像男女朋友對方要跟你分手,第一有幾個能真正解釋清楚分手原因,難道大多數不是一句It』s complicated么?第二就算給了你一個冠冕堂皇的原因,誰又知道這是不是真的原因?第三就是,就算告訴你真的原因,又哪那麼容易挽回?!

分了就是分了。拒了就是拒了。Move on.

我們不怕犯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犯了錯,於是很無辜的一犯再犯。

今日福利

400道高頻面試題、STAR答題思路

50,000字行為面試乾貨免費領取

掃碼UniCareer公眾號

即可獲得福利領取方式

特別提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UniCareer 的精彩文章:

與Blackrock和PwC總裁聊北美春招,還有內推機會
英國,我們終於來了!

TAG:UniCare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