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而為女——評印度電影《神秘巨星》

生而為女——評印度電影《神秘巨星》

第2杯咖啡:來自印度,不一樣的配方。

生而為女,揭開撒哈拉村寨中新嫁娘的美麗面紗,看見的卻是十歲女童恐懼的淚水——童婚在埃及、印度、孟加拉、黎巴嫩、阿富汗、非洲這些國家和地區依然盛行。

生而為女,一陣風吹動印度婦女美麗輕盈的沙麗,露出的卻是傷痕纍纍的手臂——在印度,女兒的出嫁是很多家庭最大的經濟負累之一,出不起嫁妝的女人嫁入夫家,逃離不了被家暴、被虐待的命運。

生而為女,伊朗的女人們藏起秀髮,透過厚重悶熱的黑色布卡,露出緊張的雙眸——她們祖母輩的女性們尚且享有教育、交友、著裝的自由,可自從一場政變後,開明清朗的社會氛圍向極端保守急速滑落。

生而為女,或許,她們根本沒有機會出生……

或許,她們在世界上的存在,只是幾分鐘,幾小時……

20世紀70年代的伊朗女性

20世紀80年代後至今的伊朗女性

《神秘巨星》中,垂垂老矣的姑奶奶說,她一直不明白,當初自己的媽媽為什麼要生下自己。潛台詞是,如果她當初的命運是被墮胎,或剛一出生就被溺死,都好過以女人的身份在這世上苟活。

可想而知,一個女人要對生活有多麼絕望,才會說出這樣的話。

生而為女,對不起。

然而,這是事實嗎?

電影中的媽媽,雖然沒讀過書,家務能力一般,做事迷糊不長心眼——按女兒的話說「笨笨的」,可美麗的臉上卻總是掛著如春風一樣和煦的笑容,全心全意地愛著自己的孩子,毫無抱怨地為家庭付出。

電影中的女兒辛西婭,雖然受到父親的影響,情緒化且脾氣暴躁,卻仍是一個才智和勇氣雙全、值得被愛的少女。那穿透人心的歌詞和旋律,那圓圓的臉上的大眼睛,透出的卻是初生牛犢般的天賦和膽識。

為什麼有些人永遠無法意識到,女人和男人一樣,是同住在地球上的同一生物,沒有先天的道德、稟賦、價值差異。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William Golding甚至在書中如是說:

「 我覺得女人自稱和男人平等真是太傻了,因為一直以來,女人都遠比男人優秀。無論你給女人什麼,你都會得到更多的回報。

你給她一個精子,她會給你一個孩子。

你給她一個微笑,她會給你整顆心。

你給她一堆食材,她給你一頓美餐。

你給她一個房子,她給你一個家。」

蒙昧導致的愚昧和偏見,再從中生出惡,通過宗教、習俗、傳統加以鞏固,是人類文明燭火下隨行的陰影。

好在總有人敢於去直面這些陰影,即使是他自身社會中存在的痼疾和毒瘤。

關於《神秘巨星》,不管中國觀眾對這部電影的接受度如何,或是不同人群因自身閱歷和背景對故事理解產生何種爭議,我愛極了這個故事和敘事。

在爸爸眼裡,生活有許多不如意。超負荷的工作,令自己不滿意的妻子,不愛學習不省心的女兒。他將所有的暴虐情緒都發泄在柔弱的妻子身上,用自己的意志牢牢掌控著妻女的生活。家不是一個講愛的地方,家是一個令妻女恐懼的地方。

在媽媽眼裡,自己是個無力的弱者。她不識字,沒有獨立謀生能力,無法離開暴虐的丈夫獨立撫養兒女。所以她只能接受自己的命運,並不斷地進行大大小小的、頑強的抗爭——比如當長輩逼迫她墮胎的時候,藏匿起來直到生下女兒,比如鼓勵女兒發展音樂的愛好,比如賣掉嫁妝中的祖傳項鏈為女兒買筆記本電腦……直到,她在人生的關口,實在無力抗爭為止,她也一直在默默積蓄勇氣。

而女兒,她對生活既有旺盛炙熱的愛——音樂、媽媽、弟弟、朋友,卻始終無法擺脫現實帶來的恐懼——日復一日目睹母親遭受家暴傷害,遠離自己心愛的音樂,被迫搬遷到更為傳統保守的國家,走入父親為自己定好的婚姻。

當辛西婭第一次坐上飛往孟買的飛機,看廣闊的外面世界像畫卷一樣徐徐展開,在錄音棚里因害怕希望破滅而恐懼到近乎無法發聲,坐在抽水馬桶上拭乾眼淚整理心情,會見忙碌而事業有成的女律師,在濱海大道上喝氣泡飲料,我的心情跟隨小女孩一路起伏。回想起我年少時從小城市去上海讀寄宿制高中,對於外面更大的世界既驚且喜,期待未來生活卻擔心搞砸,暗捏一把汗又為自己加油鼓勁。這種微妙的心思,簡直是一模一樣。

有些觀眾說,父親也挺可憐,畢竟他一天工作十七個小時,畢竟他養家,畢竟他付很多錢讓女兒讀書。

然而他們沒能理解的是,讓小女孩辛西婭恐懼的不止是父親,更是在前方張著血盆大口、等待著她的嚴酷現實。

辛西婭是個生活在印度的穆斯林家庭的女孩。印度大部分人口為印度教徒,少部分為穆斯林。對她來說,印度無遺更加自由開明,而沙烏地阿拉伯是一個更為封建、宗教化、反世俗的社會。辛西婭錄製視頻時穿戴的黑色布卡,是一個鮮明的符號,也是所有伊斯蘭世界女性的標誌——壓抑自我、恪守教義、遵從家庭。年少的時光如迅速融化的冰激凌,轉瞬即逝的旋轉木馬。百葉窗即將合上,外面的陽光將永遠被阻擋在窗外。想想那個從女子能夠自由讀書交友一夜之間變為女人只能守在深閨露出一雙眼睛的國家伊朗。等待她的將是什麼樣的生活,完全不難猜到。

這時再回眸看看那個牙齒不齊卻好脾氣的初戀男孩,那些沉浸在音樂中的美好時光,那段神奇的孟買錄音之旅,畢業日的遊樂場和熔岩蛋糕,那未盡的音樂理想,一個女孩對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將永久畫上終止符……只有意識到這種殘酷,才能領會到人為什麼要有夢,為什麼要追尋,為什麼要頭破血流地去反抗。

或許電影是理想化的,因為現實中,或許一個普通的女孩並沒有辛西婭天賜的嗓音,沒有在網路上一夜成名的運氣,沒有遇到外表騷氣內心柔軟的音樂天王大叔,沒有欽騰那麼給力的朋友,沒有最後一刻鼓起畢生所有勇氣反抗父親的媽媽,沒有在頒獎典禮上將獎盃拱手相讓的同行前輩……太多的天賦、機遇、巧合,才成就了辛西婭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可是,如果沒有做夢的勇氣,反抗的勇氣,所有的一切更不會發生。

世界上已經有了一個馬拉拉(馬拉拉生活在巴基斯坦被塔利班所控制的史瓦特村莊,她為自己具有受教育的權利而奮戰),誰說不會有第二個。而智慧勇敢的女性會生育和教養出更好的下一代:男人尊重女人,女人尊重自己。

既然萬物都得有個開始,那就自此始吧。

生而為女。但願這個世界值得擁有這些美好的女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些我寫過的字 的精彩文章:

TAG:那些我寫過的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