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經的文化領頭人,死後應葬八寶山但為何葬在山溝里

曾經的文化領頭人,死後應葬八寶山但為何葬在山溝里

他曾經是文化領袖,當時的年代正是才人擠擠的年代,各路的有才人都聚在一起,其中好多人都是令現代人都要敬仰的大學問家。然而他就在這個環境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璀璨的那顆星,更是在魯迅之後成為了文化界的領頭人。這個人就是——郭沫若。

他很有名,相信大家都認識他,從小學我們就開始學習過他的文章,有一篇讓很多人都對星空產生了幻想,就在課文解釋中我們就能看出他是個有深厚的文化學識的人。他曾畢業於日本的一所有名的大學,他不但是文學家,還是一個考古學家。

就在我們國家成立以後,很多對國家做出大貢獻的都埋在了八寶山,就按這個道理推算,他這樣的文學家應該也會被葬在那,但是事實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他竟然葬在了農地里。

也許大家會疑惑,原因就是他自己啦,這是他死前的遺願,他希望自己死後可以埋在大寨的田野上。

當時我們國家正是戰亂不斷的時候,正趕上「農業學大寨」運動,於是他就借著這個運動去了寨子學習。當時的他地位高高在上,誰也沒有想到他會去學習這個,最後還甘願葬在這個地方。一邊是地位極低的農民出身,一邊是文化界的領袖。兩邊聚在一起並沒有任何矛盾,反而很和諧。當學習結束後,他對寨子捨不得離開,並對寨子的人承諾還會再回來的,但是世事難料,他生前再也沒回來。直到他去世了之後,人們才按他的遺願讓他重新踏上這片土地。

令人不解的就是死後他的墓地很荒涼,也許是因為他生前人品不好,當時魯迅罵的最狠的人就是他,他活該被罵,因為他曾經罵過魯迅是資本主義之前的封建餘孽。也許就是因為這個還有種種原因影響他的名聲。這我們並不能否認,但是他的文學成就我們也不能否認,他起碼還在死的時候兌現了自己所說過的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