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汽車行業的蘋果要來了?

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汽車行業的蘋果要來了?

北京時間2月7日,美國Space-X(太空探索科技公司)成功發射「獵鷹重型」火箭。圓了太空夢,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成為了各大媒體和社交網站的頭條人物,針對電動汽車的討論也在此進入一個高潮。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網⊙

趨勢與量級,爭奪戰才剛開始

01

電動車是大趨勢,且短期內最易突破

全球電動化的趨勢已經提上時間表,挪威和荷蘭宣布到2025年禁售傳統燃油車,德國、瑞士、比利時、印度到2030年禁售傳統燃油車,英國、法國到2040年禁售傳統燃油車。作為全球重要的經濟力量,中國也已在研究制訂停止生產銷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

據麥肯錫分析,當今汽車業呈現出四股浪潮:自動駕駛、汽車互聯、電動車和共享汽車(合稱「ACES」),其蓬勃之勢將重塑汽車市場。

汽車行業主流趨勢

⊙資料來源:麥肯錫可持續出行項目

在汽車行業四大趨勢中,電動車在短期內顛覆市場的潛力巨大。

首先,消費者逐漸青睞電動車。麥肯錫報告顯示,在美國和德國考慮購買電動車的買家佔比分別為30%與45%。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興趣在過去5年里增長3倍。

此外,電池效率和電動車預估里程的提高、充電基礎設施規模的擴大等核心技術的進步快於預期,且隨著全球城市化進程加快,綠色出行方案呼聲漸高以及國家、地區與城市合力加強監管等因素都顯示出電動車強大的市場顛覆力量。

02

與傳統車企比,電動車的現有量級幾乎不值一提

2017年全球十大汽車銷量品牌及特斯拉

⊙數據來源:F2M網站全球資料庫、特斯拉官方⊙

2017年排名第10的汽車品牌銷售量255.13萬輛,是最好的電動車公司特斯拉銷售量的25倍,量級差別十分巨大。但傳統車企的問題也十分明顯,排名前10的汽車銷售品牌,3家呈現負增長,平均增長率僅為2.18%,是特斯拉銷售增長率的1/15。

量級與增長趨勢,關於未來的爭奪戰才剛剛開始。

中國式造車貼上互聯網的時代標籤

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新能源車產銷量分別為51.7萬輛和50.7萬輛,同比增長51.7%和53%。而根據國家相關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車產銷將達到500萬輛。新能源車市場的巨大蛋糕,引得互聯網企業紛紛殺入其中。國內新興車企,紛紛打上了互聯網的烙印。

01

互聯網背景創始人

國內新興的造車公司創始人均具有互聯網企業背景,如蔚來汽車李斌(易車創始人),小鵬汽車何小鵬(UC創始人、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車和家(泡泡網、汽車之家創始人)、奇點汽車瀋海寅(前360副總裁)。

02

互聯網主導的車企融資

小鵬汽車在2017年10月初舉行了量產車的小批量下線儀式,威馬汽車於12月5日宣布獲得新一輪融資,並公布了量產車的外觀,蔚來汽車首款量產車ES8於12月16日正式上市,這3家企業無疑是走在前列的。以相對領先的3家車企為例,其融資來源均有國內BAT以及其他互聯網大佬的身影。

騰訊作為易車與摩拜的股東,主要領投蔚來汽車;百度主要投資了威馬汽車;而阿里巴巴則主要投資了由前阿里高管創立的小鵬汽車,可以說互聯網企業是這一輪新興車企的主要融資來源。

互聯網造車企業融資情況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網⊙

03

互聯網思維造車理念

蔚來汽車李斌:我們希望創造的是用戶擁有一輛車的樂趣、愉悅感,提升用戶擁有一輛車的擁有感。我們的方向是用移動互聯網跟電動車,去提升用戶願意擁有一輛車的樂趣。

威馬汽車沈暉: 「開啟智能電動汽車大眾化量產時代」的責任和定位,公司將通過AI、硬體、軟體及服務的高度結合,令汽車變得「更聰明」。

從創始人、融資來源、造車理念來看,新興的車企都具有非常強的互聯網基因,即我們所說的互聯網造車。

造車+互聯網基因,能否像蘋果一樣打造傳統勢力的壟斷

01

未來汽車市場格局

互聯網時代,汽車行業在發生激烈的變革。蘋果們的興起,諾基亞們的轟然倒塌,讓我們開始憧憬特斯拉、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其中是否會出現顛覆傳統車企的未來霸主。

電動化、智能化無疑會改變未來汽車的市場格局,以智能手機現有的市場格局為鑒,專家預計未來的汽車市場格局應該是:幾家汽車 OEM 代工廠+幾家受歡迎度較高的汽車OEM品牌商+幾家汽車 OS 和車輛廠商+幾家自動駕駛方案廠商+大量的汽車互聯網及衍生服務商。

02

打破傳統壟斷壁壘高,互聯網車企的困境

產業複雜程度:汽車產業的複雜程度堪比航空產業,決定了汽車產業不可能像手機產業被輕易顛覆。概念車和量產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能力,鎚子手機羅永浩理想化的手機設計在量產遇到的困難幾乎毀掉了這家企業。汽車行業對於技術、資金、團隊的高度需求門檻並沒有改變,這是互聯網車企最大的困境。

技術積累:歐美傳統車企新車評測要經過300萬公里,甚至是800萬公里的長距離實地駕駛,包括極寒的北極,乾燥的沙漠,高溫高濕的雨林。在奧迪,培養一位「質量評審師」需要十年,奧迪為此投入的資金、時長以及複雜而嚴謹的培訓,不亞於培養一位飛行員。即便是被認為設計難度降低的電動車開發,在德國企業普遍的開發流程中,也需要兩年的路試時間。而這些嚴苛漫長的技術要求,顯然不是互聯網造車企業在短時間內就能輕而易舉解決的。

新技術研發:我們熟知的特斯拉、蔚來汽車已經開始量產,認為他們代表了電動車領域的技術權威。大牌傳統車企目前沒有布局電動車市場,並不意味著他們在電動車、智能技術方面沒有積累。相反,傳統車企一直在做相關的研發、技術積累,只是在等待市場的成熟。

互聯網車企在做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快速融資、快速佔領市場、快速形成規模化,以期在藍海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傳統車企鑒於技術、市場的不成熟放任互聯網車企先跑,究竟誰會成為車企的「蘋果」,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臨港新業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部分原因推送時未能與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繫我們,立馬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產業集群怎麼搞 的精彩文章:

TAG:產業集群怎麼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