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中國最牛「提案」!1個「半罈子」遺禍中國2000多年

古代中國最牛「提案」!1個「半罈子」遺禍中國2000多年

古代影響最大提案,影響中國2000多年

神州日知 樂兒

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

此時,大漢帝國在「黃老思想」檔位下緩緩行駛了70年,也經歷了「文景之治」的繁華。

但是,賈誼老先生「為之痛哭、為之流涕、為之長太息」的問題沒有消失,新的問題又擺在面前。

漢武帝上位後,自然向換擋提速,因為他有更遙遠夢想,他要開拓更遼闊世界,再也不想像從前那樣老牛拉破車了。

然而,要換到高速檔位,必然遭到來自各方面壓力,因為這架馬車上乘客非常複雜,有一路追隨的老官僚,有新近發財的大富翁,還有躍躍欲試的讀書人,每個人都想發表自己意見。

究竟這位大車往那開?成為擺在雄心壯志漢武帝面前的一大難題!

這時候,董仲舒出現了,當時他已經55歲了。

在哪個年代,這已經是老年了!

面對這位學問淵博老人,年輕的皇上毫不保留地傾吐出內心疑惑,接連下達三次詔書,垂詢董仲舒,即「天人三問」。

董仲舒也拿出畢生學問,認認真真回答皇上問題。

這就是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也稱之為「天人三策」,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提案。

至於為什麼這麼說,看看後邊就清楚了!

當時,漢武帝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統治合法性問題。「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災異之變,何緣而起?」

董仲舒回答,也就是他的學生司馬遷說過的「究天人之際」,探究天和人關係,明白指出「君權天授」,皇上是天子,天子權力來自至高無上的「天」,而不是來自功臣元勛。

漢武帝第二個問題問得是帝王之道,為啥有的帝王啥也不做,天下依然太平(堯舜垂拱而治),為啥有的帝王忙得要死(秦始皇每天批閱幾百斤竹簡),國家還是飛快地滅亡了?

董仲舒用「通古今之變」作答:

「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古人和今人同頂一片天,為什麼古代那麼美好,今天就這麼混亂呢?

既然是同一片天空,那麼,天道就不會改變,改變的是人事。

所以,他說:

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王者有改制之名,無變道之實。

意思就是,我們可以在不改變天道前提下改變制度,而且,該更化時必須更化,「繼治世者其道同,繼亂世者其道變」。

西漢繼承秦朝亂世,必須改弦更張,廢除苛政酷刑,實現以德化民。

「臨政而願治者七十餘歲矣,不如退而更化。」

董仲舒還歸納總結出王朝興衰的「七十年規律」,婉轉地批評了西漢從開國到景帝政治成績。

我們都知道「文景之治」,難道在董仲舒眼裡還不及格?那他的理想又是什麼?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

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

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董仲舒終於亮出最後絕招:大一統,或者說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是對賈誼和晁錯的隔空回應,也是主父偃施行「推恩令」的理論基礎,糾纏多年的諸侯爭權問題因此要畫上句號了。

為了實現權力大一統,必須依託思想大一統,這項歷史重任非儒家思想不能承擔,儒家思想里又首選公羊學派。

儒術就要讀書,那麼,國家應該設立太學,地方上設立庠序,優秀人才選拔到朝廷任職,即使當不上官也可以教化百姓,改變民風。

新的儒生階層湧進朝廷,稀釋了權貴階層濃度,皇帝權力得到了空前鞏固,

於是,漢武帝這位新司機駕駛著這輛70多年舊馬車,越來越得心應手了,終於達到漢朝乃至中國古代最興盛時期,他也與秦始皇一起,被稱之為「秦皇漢武」!

這樣,從漢武帝開始,「罷黜百家、獨鍾儒學」,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2000多年。

如果說秦始皇是在地域上統一了中國,那麼,到了漢武帝,不僅在地域上,而且在思想文化上完成大一統。

此後,雖然皇帝輪流坐,雖然南北朝佛學盛行、李唐初期信奉道教,但儒家思想一種是中國正統統治思想。

但是,我們知道,西漢武帝結束後,盛世不在,開始走下坡路。

到了大唐,早期也是信奉黃老學術,因為李家認為,老子姓李,是他們的祖先,自然要弘揚祖宗思想,迎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二個盛世。

此後,雖按現有史料估算,宋明清中國仍然領先世界,不過也是迴光返照、發揮餘威而已。

現代著名哲學家馮友蘭把整個中國哲學史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

「子學時代」主要指先秦時期的百家思想,截止於西漢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從那以後都可以稱為「經學時代」。

在當時那個時代來說,董仲舒沒錯,他用《春秋》擊敗漢初黃老為代表的百家學說,史無前例地提高了儒家學說的地位;他帶領「公羊學」走上歷史大舞台中央,擠掉了瑕丘江公為代表的「谷粱學」(元光六年,公羊學和穀梁學舉行御前辯論,瑕丘江公口才不好,敗給了董仲舒)。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君權像只狡猾老虎,一旦出籠,再也關不回去了。

董仲舒鑽研一生,的確成了一家之言,卻還是沒能通古今之變,他也絕對想不到他的這一套影響中國2000多年。

俗話說,「一罈子不滿,半罈子晃蕩」,比喻一知半解卻好在人前賣弄!

說不好聽,董仲舒這個「半罈子」真是遺害不淺!

但是,像董仲舒這樣的人,何止他一人呢?

不過,幸運的是,他的學生司馬遷一部《史記》,倒是補了這個遺憾。

因為司馬遷在《史記》找到了所謂古今變化之大道,就是自然之道,人類社會也難逃離這個大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知錄 的精彩文章:

英國權霸世界「總設計師」,和乾隆同時代且驚人相似!被罵「瘋子」,死得不明不白
《易經》人生道!1個詞,4個字,10句話,26條

TAG:日知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