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話劇《哥本哈根》,解開二戰德國未造出原子彈之迷?

話劇《哥本哈根》,解開二戰德國未造出原子彈之迷?

《哥本哈根》是英國小說家邁克爾·弗萊恩所寫的戲劇。三位主角的靈魂在天堂會面,通過對話和追憶的表現方式,講訴了1941年9月,維爾納·海森堡前往已被納粹德國佔領的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與他的導師,著名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會面的故事。戲劇借用量子力學的不確定原理,探討了這次會面的多種可能性。

由於納粹政黨的對猶太人的迫害,使得二戰前期德國流失了包括愛因斯坦、波爾在內的一大批物理學家。不過德國依然有頂尖的科學家和眾多諾貝爾獎獲得者,早在1937年,德國高層就意識到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重要性,啟動了製造原子彈的計劃,計劃的領導人是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主要創始人—— 海森堡

而美國卻在1942年才啟動了以奧本海默為首的曼哈頓計劃,可美國在短短三年內就造出了原子彈,而德國科學家在第一枚原子彈落在日本本土之前,還堅信德國的原子彈發展領先美國或者至少持平,可結果是德國在原子彈研究方面連門都沒入。在話劇《哥本哈根》,把這一切的結果都歸功于海森堡。

海森堡在1942年6月專門寫了一個報告給德國納粹領導層,報告說想要通過鏈式反應來生產核武器,至少需要幾噸鈾235,並且下了結論,說這個無論原子彈無論如何也完不成,而且當時納粹德國已經開始焦頭爛額,沒有時間也沒有財力去支持一個看不到希望的計劃。因此開始直接放棄原子彈研究,轉而研究其他的殺傷性武器。

當時,海森堡申請的研究預算也不過寥寥35萬帝國馬克,和美國曼哈頓計劃花費的22億美元相比真的是九牛一毛。報告的大意是,據初步計算顯示,要想通過核裂變鏈式反應來生產核武器,至少得需要幾噸的鈾235,所以在戰爭期間造出原子彈的可能性極低。

但是他又同時表示,德國目前在核技術方面還是領先世界的。

當時,海森堡申請的研究預算也不過寥寥35萬帝國馬克,和美國曼哈頓計劃花費的22億美元相比真的是九牛一毛。

海森堡愛他的祖國,他視他的祖國是他的親人、妻子、孩子,他想為他的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可是他的祖國是德國———一個被世界視為惡魔的國家。他的選擇,是兩難的。「一個有道義良心的科學家應不應該從事原子彈的研究?」他問波爾,更是問他自己。當原子彈在廣島爆炸的時候,他視自己的雙手同樣沾滿了鮮血。研製出原子彈的波爾贏得全世界的掌聲,而沒有研製出原子彈的海森堡卻背負了三十年的質疑,解釋了三十年……

因為房間里被安裝竊聽器,他們的談話無法展開無法深入。這次神秘的會見對以後的原子彈研究和製造,對以後的戰爭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但海森堡到底跟波爾說了什麼,他們的亡魂無法說清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都是二戰戰敗國,為何德國可以擁有軍隊,日本卻不行
二戰前、中期仍然使用戰列艦、驅逐艦、潛艇等傳統戰艦作為海戰武器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