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警惕: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到底是哪方面出的問題

警惕: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到底是哪方面出的問題

近些年來,全國各地類似事件頻發,令教育者和家長們無所適從。說孩子們脆弱吧,為什麼他們選擇從高樓上跳下時是那麼的毅然決然,似乎無所畏懼;說孩子們勇敢堅毅吧,為什麼父母的一番指責、學校的一點挫折他們就全盤崩潰。對孩子們不提要求,不嚴格管理吧,他們就放任自流;若要嚴格要求呢,他們則以死要挾。如此種種,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呢?下面瀋陽國防醫院專家介紹!

如今的孩子多是家中獨苗,被滿滿當當的愛包圍著,承受力普遍較差。

而日後成功者,必定要有所擔當,能耐得住生活中的各種考驗。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但很多家長愛子心切,做起來還是犯了傻。

當今的生活中,父母視子女為嬌嫩的花朵,百般呵護,盡自己所能為子女們遮風擋雨,為他們創造較好的物質條件,從幼兒園開始就保持與老師密切來往,希望老師給自己的孩子儘可能多的關照。如此這般,為孩子製造了一個生活就是這樣一帆風順的假象。當有一天孩子遇到困難而父母無力幫助他們時,孩子就感覺很受挫折,就接受不了,比如學習成績、自尊以及他人的認可等。

其次,無論家庭還是學校教育,都要求學生們要在競爭中勝出,衡量一個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就是成績的高低。一個孩子良好學習心態的養成,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他的成長經歷、環境及所接觸的一切,都可以為他心態的形成營造一定的氛圍。有的父母忙於事業,無暇顧及孩子的心理需求,常常是孩子小的時候由爺爺奶奶照看,哭了就哄哄,鬧了就斥責兩聲,上了小學由於害怕父母還算聽話,連哄帶嚇成績也還跟得上。進入初中及青春期則出現叛逆,成績也開始反覆,父母接受不了,不關注孩子學習跟不上的原因,而是一味地發現問題就訓斥、埋怨,責怪孩子不努力。於是矛盾、對抗由此而升級。孩子們的內心既想擁有好的成績,又不知如何找到努力方向,挫折感也由此產生,自己便無法應對無所適從。

從這點上來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也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培養責任意識是珍愛生命的源頭

有心理專家呼籲,應該有意識地讓青少年在挫折中去體驗痛苦,逐漸增強對挫折窘困的耐受力,以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理智地正視人生的風雲變幻,勇敢面對逆境與厄運的挑戰。特別是要強化和培養大學生的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意識。

社會環境因素對於每個活生生的人來說,都只能是促成自殺的外在的可能性誘發因素,而真正和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來自個人的心理因素。這些因素中包括個人的人生觀、目標追求、價值崇尚、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責任意識等。這些因素的培養都來源於生活。

在孩子的幼年時期,父母的循循善誘、陪伴,以及幫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幫助孩子愉快接受遊戲、玩耍時的失敗經歷和對小夥伴的謙讓;要允許孩子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孩子哭鬧之後,要弄清楚原因,鼓勵孩子說出來。小學教育中告訴孩子爭不到第一時能夠真心為第一名的同學鼓掌,同樣是勇敢的和值得讚揚的。

在孩子青春期階段,父母要認真傾聽和理解孩子的心事和煩惱,在孩子遇到困境時給出建議,鼓勵孩子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正確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以及與異性朋友的交往,即便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也要注意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幫助孩子培養起良好的消費意識,讓孩子參與家庭中重要的事件和決策,比如家庭成員生病的照顧、家裡的經濟支出、規劃等,以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感,更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表達和溝通能力。千萬不要把孩子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他們的唯一標準,更不要盲目拿自己的孩子與他人比較。

在孩子成年階段,注意尊重他們的選擇,尊重他們的社會活動,同時提醒他們要對父母、家庭負責任。

與此同時,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都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無論小學、中學和大學都要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學校還應針對學生的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心理問題類型,開設不同的課程,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引導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學會以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面對生活、學習以及情感方面所遇到的困境,還要讓學生了解和接受心理諮詢,以科學的方式解決自己所遇到的挫折。真正地讓青年人懂得,選擇自殺的行為是自私的,一個人的生命不僅僅是自己的,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他就是極度的不負責任的表現,是生活中的懦夫。

手機控容易成抑鬱症的潛在患者 抑鬱症究竟有哪些表現呢

TAG:瀋陽國防精神心理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