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內蒙古民間藝術大師:於和平和她的契丹刺繡傳承路

內蒙古民間藝術大師:於和平和她的契丹刺繡傳承路

圖為刺繡中的於和平。 受訪者供圖 攝

中新網赤峰3月2日電 題:內蒙古民間藝術大師:於和平和她的契丹刺繡「王國」

作者 張林虎 宋宏敏

「契丹刺繡是內蒙古的特色,要想把契丹刺繡做大做強,就得把它做成出口產業,讓更多人了解契丹刺繡。」談起契丹刺繡,溫文爾雅的「內蒙古民間藝術大師」於和平變得滔滔不絕。

圖為於培訓現場。 受訪者供圖 攝

走進於和平工作的地方,一幅幅製作精美的刺繡作品躍然眼前,很難相信這樣的作品是由一根根絲線勾勒出來的。「契丹刺繡作為北方刺繡,利用北方民族特殊的針法,展現出豪放的一面,又有古典細膩的一面,這是契丹刺繡的特色所在。」於和平說。

於和平和契丹刺繡結緣得從她家族說起,她告訴記者,她的奶奶和母親都是上世紀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有名的綉女,小時候奶奶和母親就會綉制一些枕巾、被面兒等小物件,母親也保留了很多精緻的旗袍,在奶奶和母親的耳濡目染之下,於和平喜歡上了刺繡。

圖為於和平(中)和旗袍協會成員。 受訪者供圖 攝

「母親的衣櫃里保留著許多旗袍,旗袍上綉著很漂亮的花,很大氣。我偷偷地穿過母親的旗袍,但不敢出屋,穿一會兒就脫了下來。」於和平回憶道。

真正走上契丹刺繡這條路是在1996年,於和平毅然放下了被很多人都艷羨不已的鐵飯碗下海經商。「起步的日子是艱難的,那時候僅有一萬元創業資金都是硬擠出來的。」從手把手教授下崗職工,到創建培訓機構,再到成立手工製品公司,於和平為了傳承契丹刺繡不遺餘力地堅持了20年。

圖為於和平的刺繡作品《遼中京大明塔》。 受訪者供圖 攝

期間,於和平隻身南下蘇州,拜師學藝,潛心鑽研蘇綉藝術。南下學成歸來,於和平如虎添翼,將蘇綉藝術與契丹御綉及蒙古族傳統的民間刺繡藝術相互融合,創造出了亂針、套針、接針等30多種獨特針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刺繡藝術風格。

「蘇綉和契丹刺繡的針法相似,如果能夠吸收蘇繡的優點,融入到契丹刺繡的綉制中,也是契丹刺繡的一種提升。」於和平說。

除了在藝術上精益求精,於和平把自己幾十年探索與實踐凝結而成的刺繡技藝乃至刺繡針法奧秘結集成刺繡教材。在她看來,書籍可以讓契丹刺繡的技藝保留下來,不至於失傳。

於和平不僅傳承了契丹民族這門古老的技藝,而且不斷創新,為契丹刺繡融入了許多新的創意元素。「在原始的基礎上實現創新,才能讓刺繡這個產業做大做強,讓古老的契丹刺繡走向世界,但也要保留老祖宗留下的寶貴技藝。」

2016年9月,於和平受邀參加了首屆國際絲綢博覽會,其展出的契丹作品廣受讚譽,讓世界看到了契丹刺繡的獨特魅力。博覽會上,她和義大利客商簽訂了20萬的合約,讓契丹刺繡作品真正走向了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年底,契丹刺繡作為傳統美術項中的一項被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於和平所有的刺繡作品裡,《遼中京大明塔》是她最滿意的一幅。「遼中京是我生長的地方,大明塔作為標誌性的遼代建築,我作為契丹刺繡的傳承人,有責任把遼代的古建築綉出來。」

為了讓遼中京大明塔能夠立體的呈現在作品中,於和平無數次去到大明塔採風,她不斷地在細節上完善,先用小幅圖練手,之後才開始了這幅2米高的《遼中京大明塔》的創作。「不包括創作時間,光是綉制這幅作品就花了10個月。為了使作品豐富,在設計、色彩上修改了無數次,直到感覺作品成熟了,才開始綉制。」

作為契丹刺繡的傳承者,於和平坦言自己有責任把契丹刺繡傳承下去,讓後輩人記住契丹文化。(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全球華媒關注中國兩會:經濟、外交、機構改革成焦點
2018年全國壓減海洋捕撈漁船將不少於4000艘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