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蕅益大師:如何念佛

蕅益大師:如何念佛

問:怎麼念佛?

蕅益大師: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天台云: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雲棲云: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可惜今人,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愚夫愚婦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終日悠悠,凈功莫克。

設有巧設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動以參究誰字為向上。殊不知現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離過絕非,不消作意離絕。即現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自超情離計,何勞說妙譚玄。祇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準。畢此一生,誓無變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一得往生,永無退轉,種種法門,鹹得現前。

切忌今日張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尋章摘句。遇宗門人,又思參究問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缽。此則頭頭不了,帳帳不清。豈知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里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里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凈戒,亦在里許。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試自簡點,若身心世界猶未放下,貪瞋痴念猶自現起,是非人我猶自掛懷,間斷夾雜猶未除盡,妄想馳逐猶未永滅,種種他歧猶能惑志,便不為真念佛也。

要到一心不亂境界,亦無他術。最初下手,須用數珠,記得分明,刻定課程,決定無缺。久久純熟,不念自念,然後記數亦得,不記亦得。若初心便要說好看話,要不著相,要學圓融自在,總是信不深,行不力。饒汝講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轉語,皆是生死岸邊事。臨命終時,決用不著,珍重。

藕益大師(1599-1655),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中國凈土宗第九代祖師。俗姓鍾,名際明、又名聲,字振之。法名智旭,號西有,別號八不道人。 先祖汴梁人,後遷居江蘇吳縣木瀆鎮。父親岐仲公,母親金氏,持誦十年白依大士大悲神咒,夢見觀音菩薩送子而生藕益。時維明朝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五月三日。

大師七歲茹素,十二歲讀儒書,以傳千古聖學為己任,尊崇儒教而誓滅釋老,之後開葷酒,作闢佛論著數十篇。十七歲時,偶然翻閱蓮池大師《自知錄序》與《竹窗隨筆》,讀後覺得義理深刻,發現自己以前的知見錯誤,於是將自己批判佛教的著述集而焚之,以表懺悔之意。

公元1618年,藕益大師時值弱冠,在注釋儒家經典《論語》時,至「天下歸仁」一句,困惑其意,經三晝夜苦心思索,乃於孔顏心法深有領悟。是年冬,家父亡故,聽聞《地藏菩薩本願經》,從而萌發出世心。二十二歲時,專志念佛,自覺世法之不究竟,遂將所著文稿二千餘篇付之一炬。之後更是勤於修學佛理。二十三歲時,有大法師宣講《大佛頂首楞嚴經》,大師於座中聽到「世界在空,空生大覺」時,心中頓生疑情,自問:「因何空能生此大覺,世界與虛空又從何而生?」內心鬱悶,竟無法修學。因而,決意發心出家修行,以體究人生及宇宙之密要。

二十四歲時,夢中數次朝禮德清大師,是時德清大師居於曹溪,路途遠阻不能前往,便從德清大師的門人雪嶺法師剃度,賜法名為:智旭,字:藕益。當年的夏秋二季往雲棲寺聽講《成唯識論》,聞此中性相二宗不可會通,表示疑惑。因而往徑山坐禪參究其理。至第二年夏天,方覺對性相二宗的義理參透明白。是歲臘月八日在蓮池大師塔前發心受持四分戒。二十六歲,進而受菩薩戒。

二十八歲那年,慈母過世,盡孝子禮畢,誓斷世緣而往松陵掩關苦修,不料關中大病,乃以參禪工行,求生西方凈土。閉關三年出來後,本想朝終南山,因道友雪航願傳律學,故停留龍居講述了《毗尼事義集要》及《梵室偶談》。三十一歲,隨無異禪師往金陵(今江蘇南京)參學,數月之間盡諳禪門流弊通病,是以彌堅弘律之決心。三十二歲後又專註於研學天台教理。翌年秋天前往浙江孝豐縣的靈峰山,三十五歲領眾修造西湖寺,此後近二十年間,大師遊歷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各地,主要從事閱藏、講述經教、著作及弘傳凈土學說等事。直至晚年仍然不倦於業。清順治十二年(1655)正月示疾。遺命身體茶毗後,屑骨和粉,分施禽類與水族,以結往生西方之緣。趺坐念佛,向西舉手而寂,時年五十七歲。弟子等奉師入龕,三年後,如法火化啟龕時見大師趺坐巍然,髮長覆耳,面貌如生。火化後,牙齒不壞,實為不可思議。門人不忍遵從遺囑,而奉師靈骨,建塔於靈峰之大殿右。

藕益大師的佛學思想無比豐富,包羅了禪學、天台教理、律宗教法,但又歸綜於凈土,同時又融合了一些儒家的學說。他的禪學是由聽講《楞嚴經》和《成唯識論》後而起。修禪學主要是為了參究佛學教理。大師對天台教理也有深入研究,且卓有成效。但他甚為不滿天台宗的門戶之爭,而聲明自己「究心台部不肯為台家子孫」。同時,大師痛心宗門之沒落,決意弘律以救時弊。曾三次遍閱律藏,致力於對律部的注釋和講解。並身體力行注重實踐。然而響應者稀,大師對此甚為傷心。

藕益大師的思想許多方面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自言:「身為釋子,喜研孔顏心法示人」。但他並非將釋儒合一而談,只是在弘宣教法當中善巧方便利用而已。大師的禪、教、律學,最終都指歸凈土,從這些方面看來,大體上是繼承了蓮池大師的凈土思想。而大師自身凈土思想體系的形成,是經歷了二十二歲喪父時,聞《地藏經》發心持名念佛以報父恩,此時為單純持名念佛。而後二十八歲母亡時,閉關修行以禪趨凈,認為「禪者欲生西方,不必改為念佛。但具信願,參禪即凈土行」。此時卻又側重於理持。其後生涯弘宗演教,廣釋經論,但以「生弘律范,死歸安養」為人生目標。而其凈土思想的成熟是在他寫作《彌陀要解》時期。

————迴向文————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所有恩,

下濟一切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安樂國!

請各位佛友今日吃素念經、

戒殺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學佛精進、福慧雙修、法喜充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佛壇 的精彩文章:

天龍八部之大鵬金翅鳥1596期
《宗鏡錄白話文選》卷九十四

TAG:光明佛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