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故事——晉文公與寒食節

歷史故事——晉文公與寒食節

原標題:歷史故事——晉文公與寒食節


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晉國做了國君,這就是晉文公。在晉惠公手下當過大夫的呂省、隙芮,雖已投降重耳,但一起秘密策劃要殺死重耳,另立別人做國君,又派人把捉拿過重耳的勃抵叫到家裡,結成同盟。


  勃抵從呂家出來後,思前想後,來到狐偃家中。狐偃聽了勃抵的話,便帶著他來到晉宮門前,他先進去把勃抵求見的要求,報告了重耳。重耳說:「罪人勃抵,能有什麼國家大事呢!想是懼怕當年殺我的事情,求你作個人情吧?」


  狐偃說:「古人說,即使是平民百姓的意見,君主也要很好考慮呀!何況國君新立,應該寬宏大量,不計較個人恩怨,舉賢任能,才能把國家治理好!」


  重耳不聽狐偃的勸說,便打發衛兵到門外臭罵了勃抵一頓。勃抵聽罷哈哈大笑,說:「君在外邊逃難十九年,誰能看透世事呢?獻公是你父親,惠公是你兄弟,你們父子之間尚且相互殘殺,何況外人呢?君如不見我,那就算哪。可是晉國就要大難臨頭了!」


  狐偃聽出勃抵話中有話,再次向重耳進言說:「我想勃抵一定有機密大事。主公還是見他一面為好。」重耳這才勉強答應下來。

  勃抵走進宮來,沒有向重耳謝不殺之恩,只是向文公道喜,重耳莫名其妙,說:「我即位多時了,你怎麼今天才來道喜呢?」


  勃抵說:「君即位,是名正言順的事情,有什麼值得祝賀呢,今晚召見我,你的君位才穩定,才是可慶可賀啊!」


  勃抵把呂、隙準備焚宮造反的企圖全部說了出來,重耳聽罷,不寒而慄,連夜制定策略,粉碎了叛亂。



  晉文公平息呂、隙叛亂後,舉行了復國封賞大典,原來跟隨他逃難的人,一下子都加官進爵,成了晉國顯赫一時的人物。那些同情過、接濟過他的人,也都做了官兒,此外,投降歸附的舊臣,也都做了適當安排。他還下令,特赦了呂、隙兩族的家眷和隨從。至此,晉國結束了動蕩不安的局面。

  在封賞中,不見有跟文公一齊出逃的介子推,介子推有個鄰居名叫張解,聽到此事,更是憤憤不平。一天他聽說文公下令尋找那些該封賞而沒有受到封賞的人,就連夜寫下一篇寓意深長的詩文,掛到了朝門上。


  文公看後,想起了逃亡路上割股啖君的介子推,於是派人去尋找介子推,卻沒有找到。



  介子推是個性格耿直的人,回到絳都後,只朝見過一次文公,以後便託病在家,編織草鞋,伺候老母。晉文公論功行賞時,倒把他給忘記了,鄰居張解聽到這個消息,就勸他趕快去找重耳請賞,介子推只是微微一笑,並沒有作聲。他的老母親聽到這個消也勸他去找晉文公。介子推說:「我既不想官,又不想利,見他作什麼呢!」


  母子二人後來到了綿山隱居。

  這些情況,晉文公一概不知。他找不到介子推,就派人把鄰居張解召到宮中,詢問介子推的下落,並且說,誰能找到介子推,必有重賞。張解就把介子推逃封的前前後後說了一遍,並答應領路到綿山,晉文公封張解為下大夫,以張解為嚮導,親自帶領一班文臣武將,到綿山尋找介子推。


  晉文公派人找了好幾天,也沒有找到介子推,這時,有人建議說:「介子推最孝順。如放火燒山,他一定會背著老母親跑出來。」



  文公便下令燒山,一連幾天,大火才滅,可是,介子推始終沒有出來,晉文公派軍士搜山,只見他們母子二人相抱在一起,死於大樹底下。文公後悔萬分,就把介子推安葬在綿山之下,並為他建立祠廟一座,為了世世代代紀念介子推的功勞,晉文公還下令,把綿山改為「介休」,意思是介子推休息的地方,並把樹根創了起來,命匠人做成兩雙木鞋,不時會在腳上,呼為「足下」,以表示對介字推的思念。


  燒山那天,正是農曆清明節前一天,後來為了思念介子推,清明前一天禁煙止火,只吃冷食。這就是「寒食節」的來由。從此以後,我國北方各省,相沿成俗,年年都過寒食節,一直流傳至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故事——五張羊皮的百里奚
歷史上的今天—1900年1月14日,普契尼創作的歌劇《托斯卡》在羅馬首演。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