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羨慕馬雲、雷軍、比爾·蓋茨的孩子?你的孩子也在嫉妒人家有好爸爸

羨慕馬雲、雷軍、比爾·蓋茨的孩子?你的孩子也在嫉妒人家有好爸爸

Hi 大家好!

每到開學季,我朋友圈裡最好笑的群體就是職場媽媽了。她們如釋重負地把熊孩子送到學校,開心得好像又要休年假了!這麼開心,難道不工作了嗎?不,「工作很累,但帶娃更累,還是開心上班去吧!」

島主前兩天看到一篇文章,說日本東京銀座的一所公立小學,最近推出了一套新校服,居然是Armani設計的,一套校服差不多9萬日元,約rmb5000元。這消息一出來,在當地引起了很大爭議,評論幾乎是一邊倒,「小孩換校服是經常的事,有必要弄這麼大牌又貴的校服嗎」,不少人覺得校長也太會做生意了。

說實話,我看到一套校服要四五千塊,在驚訝的同時也想到了自己養娃的花銷。今天養一個娃啊,真的要花不少錢,而且教育投資絕對是養娃花銷里的大頭。從早教、到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出國留學,再加上興趣班,還有補習班、夏令營什麼的,孩子人生的基本前20年就是我們要做的教育投資。

這20年的教育投資至少要多少錢?島主在這裡放一段中國理財周刊在2015年做的調查測算數據:

以廣州市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為例,孩子0-3歲階段需花費9-27萬;幼兒階段需花費10-20萬;小學階段,如果就讀公辦小學,加上輔導班、興趣班的費用至少要9萬元,如果讀民辦小學,將約有20萬開支;中學階段需花費8-45萬;大學階段需花費約15萬,如果供孩子出國留學則需花費80萬甚至更多。(來源:騰訊財經)

全部按最低標準算,也要130萬左右。

只有國內養娃要花這麼多錢嗎?並不是。縱觀全球,其實很多歐美國家對孩子的教育投資更高。按中等收入家庭的標準來說,美國,人民幣196萬;加拿大,140萬;英國,223萬……

這個統計結果,跟當地的教育發展水平和經濟水平當然有著密切關係,事實上也反映了一個現象,就是所有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期盼他們成龍成鳳。

有錢固然可以給孩子提供很好的教育資源,但有錢真的就足夠了嗎?島主覺得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投資,不單只看錢,還應該選擇花多少時間和心思去陪伴和引導。

我猜這時候會有不少人說,那我忙啊,該怎麼平衡工作和家庭,實在太難了。這確實是,馬雲也曾經在某次論壇上公開承認,自己以前說可以平衡好工作和家庭是假的。但你知道嗎,馬雲在家庭經營和對孩子培養上,還挺有心得的,懂得「及時止損」,成功讓兒子「回到正途」。

商界大佬里不乏育兒有方的爸爸,國內除了馬雲,還有雷軍、李開復等等,國外的更多了,像比爾·蓋茨,人家的女兒前段時間還上了熱搜,一個年輕有為的真·白富美,卻非常接地氣且低調。

他們都是怎麼陪伴和引導孩子的?島主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好好取經。

______

馬云:兒子跟錢,挑一樣,你要哪個?

大家對馬雲的事業關注度,遠高於他的個人生活和家庭。我跟同事說起「馬雲兒子」時,她們都一臉震驚,「什麼?!馬雲爸爸居然有孩子了?」或者是,「我連他結婚了都不知道。」畢竟他真的太低調了,一對兒女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曝光過一張照片,兒子馬元坤現在在幹嘛有很多傳言,但都難辨真偽,女兒連名字都沒公開。

島主之所以把馬雲放在第一個說,是覺得馬雲的育兒經更適合我們當中大部分人,他因為工作太忙而忽略了孩子,以致兒子馬元坤在12歲時一度沉迷遊戲。

馬雲和妻子張瑛在1988年結婚,兒子馬元坤92年出生。兒子的成長跟他們的創業史正好同步,馬雲1991年創辦海博翻譯社,1995年創辦「中國黃頁」,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網站,張瑛則一直是他的左右手。

張瑛在2010年的自述文章里說到,「兒子,應該算是阿里巴巴的『犧牲品』。」

馬雲夫婦因為工作太忙,兒子4歲開始送去託管,每次一入托就五天,周末才接回家。

兒子10歲時開始對網路感興趣,然後就沉迷遊戲了,經常跟同學泡在網吧不回家。被馬雲說教時,還懟回去,「你們都不在家,我回來了也是一個人無聊,還不如呆在網吧里!」

這時候,馬雲夫婦意識到要花時間精力陪兒子成長。馬雲對張瑛說,「你辭職吧,我們家現在比阿里巴巴更需要你。兒子跟錢,挑一樣,你要哪個?

然後張瑛就辭去了阿里巴巴總經理一職,回歸家庭,每天接送兒子上下學,給兒子做飯。而馬雲呢,雖然還是忙於工作,但也在想方法幫兒子戒掉網癮。

在一個暑假,馬雲給了兒子200塊,讓他去和同學到網吧玩遊戲,玩夠三天三夜再回家,回來時還必須給馬雲說一個玩遊戲的好處。三天後,兒子回家了,跟馬雲彙報,「又累又困又餓,身上哪兒都不舒服,錢花光了,但是沒想到什麼好處。」馬雲就接著說,「那你還玩?還玩得捨不得回家?」兒子從這時候開始,就慢慢戒掉了遊戲。

關於遊戲產業,馬雲的態度一直非常糾結,2008年,他曾經表態:「餓死也不做遊戲」,但過了幾年還是打臉了,他成立了阿里遊戲,在去年,阿里遊戲成為阿里大文娛板塊的一部分。

他對遊戲態度的最新觀點是在今年1月份的「馬雲鄉村教師獎」上,他說:「阿里要不要做遊戲,一直處於道德的掙扎。如果都是這樣的遊戲,我們應該為老人設計一些有意思的東西,讓孩子做一些跟教育、知識成長、文化有配合的東西。但阿里今天還沒有這個能力,還在構思過程中。

我們只能期待阿里的能力再提高一點了。

馬雲這個例子,更應該說是馬雲夫婦共同努力的成功案例,懂得「及時止損」,並且合理分工,也告訴我們要珍惜陪伴孩子的時光,特別是在他們最需要父母引導的青少年時期。

______

雷軍:父母不應該是孩子生活中的上帝

我對雷軍的印象,除了小米和「Are you ok」的梗,還有一點很深刻,來自他第一次上綜藝節目《奇葩說》第四季。

他錄製的其中一期,辯論主題是「如果能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你要定製嗎」嗎,何炅問他的時候,他很堅定地說不要。

雷軍認為父母定製的人生,只是父母喜歡的,而不是孩子喜歡的。在他的育兒心得里,他最大的收穫就是跟女兒做朋友,父母可以是孩子的導師,朋友,但不應該是孩子生活中的上帝

他在參加女兒小學的家長沙龍上演講過一次,當時分享了一些他和女兒相處的細節。

比如他會抽時間陪女兒去騎自行車,遇上霧霾天氣呢,就一起去滑雪。在滑雪場,他在纜車上就可以有足夠多的時間和女兒單獨交流。還有,跟大部分家長視陪做作業為人生難題不同,雷軍建議偶爾給孩子檢查一下作業就好,一周拿出一兩個小時,跟孩子一起認真地分享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興趣,這樣會更好。

而且他陪女兒做作業的方式,我覺得也挺有意思的。他不會一道題一道題地看著女兒做作業,而是問女兒哪門科目最好,女兒說英語,他就說「我數學最好,要不你教我英語,我教你數學」。這樣角色一下子就不同了,孩子從被教育的對象,變成小老師,和父母處在平等交流的位置。

雷軍經常跟女兒強調,「你永遠要記得,爸爸是你最好的朋友,無論你做錯了什麼,爸爸都不會責怪你,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說你不好,爸爸都會相信你。」

孩子和父母平等交流,我也一直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一方面可以和孩子建立互相信任的關係,另一方面,孩子看世界和看事物的角度、想法,往往挺出人意料的,在我們放下「上帝視角」,願意去聽孩子說的時候,大人其實也會有驚喜收穫。

雷軍想必是深有體會了,不然蔡康永補刀問他「如果可以一鍵定製一部完美手機的時候,你會不會按」的時候,他也不會答出「手機是工藝品,人生是藝術品」這樣的金句。

______

李開復:做我的女兒,不必乖,但要積極

曾經在蘋果、谷歌、微軟等等多家重量級IT公司任職,後來創辦了創新工場的李開復,在我眼中還是一位「雞湯大師」,哈哈。以前就經常看到不少文章,寫他給女兒的一封信、他對女兒說的話之類的,包括他之前因為患癌而寫的書,《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裡面也是雞湯滿滿。

李開復大概是我見到過最喜歡講道理和雞湯的商界爸爸了。

李開復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李德寧,小女兒李德亭。他說過一句廣為流傳的育兒經,就是「做我的女兒,不必太乖,但要積極。」我覺得這句話,在他和小女兒的相處故事裡最有體現了。

大女兒從小品學兼優,妹妹寫的文章《我的姐姐》里就有說到,「她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一定要拿到最高的成績或者分數。她要是得到B,就會很煩惱,下定決心,下一次一定要拿到A或A+。去年,她在國際學校畢業,考上了哥倫比亞大學。」

但小女兒不一樣,傳聞她們姐妹剛回到中國生活學習時,妹妹經常跟李開復說覺得自己很笨。李開復在寫《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時,也說小女兒從小就在姐姐的光環下,很沒自信。

(左是妹妹,右是姐姐)

後來因為一次聊天,妹妹小心翼翼地問李開復,她高中畢業時,爸爸會不會也像姐姐畢業時那樣,寫一封信給她。這時候李開復意識到,原來妹妹心裡一直覺得他偏愛姐姐。

從那時起,李開復就花更多心思在妹妹身上,發現妹妹其實很有創造力,只是因為學業上沒有很好的表現,一直被大人所偏見。

他知道妹妹喜歡攝影,問她為什麼喜歡,妹妹說,「雖然攝影設備沉重,回來的時候筋疲力盡,但我卻心花怒放」。於是他一直態度堅定地支持妹妹學攝影,還鼓勵她動腦筋,拓展人脈和事業的版圖,妹妹就自己印名片,做起了宣傳,讓更多人知道她。

(李德亭的攝影作品,圖via. cynthialee.photography)

除了支持女兒的愛好,在學業上,李開復也是很花心思地在幫她學習。比如他發現妹妹很難記單詞,他就把單詞編成故事,用趣味來引導妹妹學單詞,9個月,他為妹妹抄了上千張單詞卡。最後妹妹順利通過了SAT考試。

李開復日常陪女兒玩的遊戲也挺有意思的,分享給大家。

在李開復的支持和陪伴下,妹妹越來越自信了,她曾經因為成績不好,用針蘸墨水在手上刺青「try」,提醒自己多努力點。後來,這個刺青換成了「stay gold(永葆光輝)」

這就是妹妹李德亭的個人攝影網站。當初大人眼裡的叛逆笨小孩,在爸爸的用心陪伴下,考上了紐約大學,逆襲成為「別人家的小孩」。

______

比爾·蓋茨:錢我會捐出去,以免孩子一事無成

最後,再給大家看看西方的商界老爸是怎麼帶孩子的。就拿最近和女兒一起上了熱搜的比爾·蓋茨來說吧,眾所周知,比爾·蓋茨早在2000年就和妻子梅琳達一起創辦了基金會,而且在2010年發起了「捐贈誓言」,承諾在有生之年或過世後,將半數以上資產捐給慈善事業。

當時很多人發出疑問,世界首富的財產都捐出去了,那孩子以後怎麼辦?首富又是怎麼教育孩子的?2014年,他們夫妻接受TED的訪談,主持人也問了同樣的問題。比爾·蓋茨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這麼多年,首富兒女的信息屈指可數,大家只知道他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大女兒現在在斯坦福大學讀書。直到前兩星期,《英國每日郵報》終於找到比爾·蓋茨的大女兒Jennifer的社交網站,大眾才得以一探世界級真·白富美的人生。

結果卻讓很多人驚訝。

倒不是白富美的生活有多奢華,反而是接地氣得不行,沒有奢侈品的影子,毫無架子。Jennifer的日常就跟很多普通的女大學生一樣,曬閨蜜照,曬度假照,和男友秀恩愛,和爸媽的家庭日等等。看看她和爸爸的合照,是不是就像我們身邊的大多數路人父女?

傳聞她大學入學時,室友第一次見到她,如果不是別人介紹說她是比爾·蓋茨的女兒,都沒人覺得她是白富美。

唯一看著很符合白富美人設的,大概是她的愛好了,馬術。Jennifer從6歲開始學騎馬,主張「窮養」孩子的比爾·蓋茨,在支持孩子興趣愛好上倒是很大方,這些年買過懷俄明州的一座牧場、佛州的一座馬場,還把馬場周邊的五塊地皮都買下,方便女兒訓練。

Jennifer自己也很努力,夢想成為職業騎手,參加各種馬術比賽贏過不少獎金,在美國現在已經屬於國家級選手的水平。

怎麼養成這樣低調踏實的白富美閨女?答案就是——跟普通人一樣,該管教的管教。

雖然網上關於他們家日常相處的信息不多,但一個細節就已經讓人覺得,首富家庭也跟我們沒兩樣啊。Jennifer到14歲才有自己人生中第一部手機,還被老爸限制玩手機的時間,每天玩電腦也不能超過45分鐘。

但有一點我覺得蓋茨夫婦做得很好的,是他們引導孩子建立起宏大的世界觀,培養他們格局和眼界。他們不僅自己樂於慈善,還帶著孩子一起。2014年,梅琳達跟Jennifer一起到坦尚尼亞,首次體驗寄宿經歷。接受採訪時,梅琳達說:「隨著漸漸長大,孩子們已經知道我們的家庭信仰與責任有關。我們的生活條件很優越,因此我們有責任回饋社會。

雖然說完,島主也覺得比爾·蓋茨一家跟大部分人的相比,差距還是挺遙遠的,但我認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一方面,道理是相通的。以身作則、陪伴、引導,這才是父母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投資。

不誇張地說,這些無形的投資才是決定孩子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的根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導報 的精彩文章:

「5+4」>「6+3」?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

TAG:教育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