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東風反航母彈道導彈不再孤單,普京親自發布同類導彈

中國東風反航母彈道導彈不再孤單,普京親自發布同類導彈

近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國情咨文中一口氣發布了6樣重量級武器裝備,可以說震驚了全世界。不過,這些武器目前正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其中最為成熟的應該要數Kh-47M2「匕首」機載高超音速對地攻擊/反艦導彈,去年底開始已經在俄軍南部軍區服役。

關於「匕首」,據貞觀防務得到的消息,這是一個比較早的武器項目,簡單的說就是空射版「伊斯坎德爾」-M彈道導彈。雖說情況明確,可是普京播放的視頻又讓人聯想萬千。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大傢伙。

「匕首」導彈的發射畫面,可看到其體型相當巨大,重如米格-31也只能掛載一枚。在高空拋擲後,點燃巨大的火箭發動機加速爬升,最大速度可達10倍音速

蘇聯為對抗美國航母戰鬥群,曾研發多種液態燃料火箭推進的大型反艦導彈,利用液態燃料燃燒時間較長的特性,以高空超音速巡航數百公里後攻擊艦隊,迫使美軍發展長航程的F-14戰機與大射程的「不死鳥」導彈擴展防空圈到450千米外。

但是液態燃料危險又具腐蝕性,蘇聯又發展了固態燃料火箭的Kh-15反艦導彈。而固態燃料燃燒的推力大但時間短,Kh-15因此改用拋物線彈道達到300千米射程。由於Kh-15導彈的極速達到5馬赫,前蘇聯曾認為無法用防空導彈攔截,但在冷戰後,美國大力發展反導技術後,要攔截5馬赫俯衝的目標已不是難事,美國也就不再把俄反艦導彈載機看在眼裡。

「匕首」導彈發射後會先以高拋彈道爬升再落下,拉起後進行高超音速機動。圖中顯示兩種可能彈道,左方彈道在拉起後保持平飛,可能是為了搜索目標,在發現目標後對戰艦俯衝;右方彈道則是先以「打水漂方式」跳到右方偏置點,再往左跳躍到目標上空以發揮迂迴攻擊的效果。下方藍色區域代表水平方向可改變的範圍。複雜的機動讓人對其是否滑翔器產生了「懷疑」

因此, 「匕首」導彈改用高超音速機動方式攻擊目標:一方面,它在大氣層頂端利用空氣動力進行轉向,使攻擊的水平方向更難被預測,可從不同方向發動多軸向飽和攻擊;另一方面,在初始爬升階段後,其彈道會壓低在大氣層頂端以「氣動-彈道」複合方式飛行,縮短了敵方雷達的偵測距離,也讓「標準」3之類的中段反導武器無法在太空攔截。

俄羅斯空天軍總司令蘇沃維金在隔日向記者說明了「匕首」導彈的特點:

1,它是一種高超音速飛行彈道導彈,意即綜合了彈道導彈與氣動飛行的特性;

2,由米格-31發射後,加速火箭可在幾秒內將導彈加速到10馬赫;

3,其彈道全程都可進行高超音速機動;

4,具有全天候制導裝置可以精確攻擊目標,陸基版「伊斯坎德爾」擁有衛星、光學以及雷達等制導裝置。這也是「匕首」具備反艦能力的基礎,法案過來說陸基版「伊斯坎德爾」-M要實現反艦也不存在大問題。可以說,中國的東風-21D/26等作為反艦彈道導彈將不再「孤單」。

將「匕首」導彈的截圖轉向,可以發現外型與「伊斯坎德爾」-M(中)極為相似,只是尾翼改為可摺疊,彈尾加上一小節減阻罩(點火前拋棄)。右圖顯示其命中前是整顆導彈落下,沒有分離彈頭。

據視頻與米格-31進行的比對,「匕首」的長度約8米、中段直徑1米、翼展2米,尺寸及形狀都與「伊斯坎德爾」-M陸基短程彈道導彈極為類似。後者的重量3.8噸,最大速度7馬赫,可攜帶480-700千克的彈頭攻擊500千米外目標。但「匕首」導彈宣稱的射程是卻是「伊斯坎德爾」-M的4倍,這該如何解釋?目前來看有這麼幾種可能:

1,米格-31需在高空以2馬赫以上的超音速發射,由於速度增加與空氣阻力降低,其最大速度提升到10馬赫,射程也增為4倍。此外,「伊斯坎德爾」-M因為受中導條約限制,最大潛能並未發揮;

2,火箭發動機可能改成兩節架構,第一節加速完會拋棄以減輕重量與阻力,讓第二節繼續加速並飛得更高。不過,從影片截圖顯示導彈命中掩體前並沒有分離彈體,仍是用尾翼控制方向。

3,可能換裝高能量密度的火箭燃料而提升動能,俄羅斯為保護首都一直在製造可於12秒加速到16馬赫的53T6反洲際彈道導彈(美國已經放棄使用這種高密度燃料),其驚人的加速特性與 「匕首」的描述相近。當然,這也只是猜測。

A-135/53T6反導攔截彈發射的驚人畫面,由於其平均加速度達到45G,瞬間加速度高達210G,因此其火箭推進的力量幾乎與爆炸相同

但有意思的是,根據俄方的信息,「匕首」究竟是何種形式的導彈卻被搞得模模糊糊。根據普京發布的視頻,「匕首」進行了數次機動,蘇沃維金也描述 「匕首」可以「全程機動」並且是一種「獨特武器」。

那麼「匕首」究竟是與「潘興」2型/東風-21D型類似的機動再入導彈,還是屬於高超音速滑翔器呢?其中的差別在於前者的大部分彈道還是在太空以拋物線飛行,以利用太空環境來消除空氣阻力,只有返回大氣層的末端彈道才以翼面機動;後者則是初始彈道會比較陡峭,但在火箭燃盡後就俯衝回大氣層,在大氣層頂端以氣動翼面進行高G拉起動作後就沿著大氣層頂端進行氣動飛行,因此從中段到末段彈道都有機動能力。

現在來看基本上是前者,但包括眾多專業媒體在內的輿論卻一直討論其是滑翔武器的可能性,這一方面是俄方含糊的信息,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滑翔武器確實是一個未來的發展趨勢。

美國的TBG空射高超音速滑翔器是綜合空射彈道導彈、高超音速高升阻比滑翔器以及耐熱材料等科研成果而產生的新概念武器。

美國在2019年的國防預算中,就編列了1.39億美金要發展一種名為「戰術推進滑翔」(TBG)的空射高超音速滑翔導彈。美國空軍之前一直發展極速達20馬赫,射程達11000千米的FACON陸基高超音速滑翔武器進行實時全球打擊。但由於兩次試射失敗,加上其爬升彈道與洲際彈道導彈相同,很容易被對方預警衛星誤認為核彈道導彈而引爆核戰,使軍方逐漸失去興趣。

因此,美國空軍從2014年改推動可由軍艦或飛機發射的TBG小型導彈,由於它尾焰較小不會被認為是核武器。TBG採用2節固燃火箭發動機推動到9馬赫以上,射程超過900千米,利用戰機或轟炸機攜帶到前線發射,可實時追擊敵方的機動導彈車,或是以動能穿透堅固掩體。

美國空軍描述空射高超音速滑翔器的運用概念,上圖可看到戰機利用爬升發射來增加初始動能,下圖左上角可看到也利用「水漂」彈道來延長射程

將 「匕首」與TBG相比,兩者速度差不多,但射程卻差了一倍。然而,根據美方資料,TBG是利用了FACON計劃所研發出的升力體外型作為滑翔彈體,高超音速升阻比可能達2.5以上;但 「匕首」的外型卻與短程彈道導彈相同,圓形截面彈體的升阻比不可能比升力體高,因此視頻中試射的導彈如何達到TBG的2倍射程多少還是存在些疑問。

但無論如何,這肯定會刺激美國投入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究。美國的高超音速武器研發預算在2019年雖然提升了136%,但總數不過2.57億美金,其中TBG項目超過一半,也是目前唯一會做出實體原型的計劃。

美國媒體與軍火商已經用中、俄高超音速武器的進展來呼籲增加預算,普京的高超音速匕首一出,可能更是火上加油,讓未來的高超音速武器競賽更加激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貞觀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蘇35今天迎來十周歲生日,中國娶它就全因一個「穩」字
俄軍圖160M2很牛嗎?其實升級套路和轟6K一模一樣

TAG:貞觀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