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皮亞傑與弗洛伊德

皮亞傑與弗洛伊德

皮亞傑與弗洛伊德

摘自李維譯《發展的自我》P160

1920年, 一位年輕的瑞士心理學家赴維也納出席國際精神分析大會,他當著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面宣讀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提出了一種觀點,該觀點既非弗洛伊德關於嬰兒期的「主要過程」(primary process) ,也非弗洛伊德所謂的「次要過程」(secondary process)的現實定向思想。

在這位瑞士心理學家看來,這個不同的觀點發生在主要過程和次要過程的發展階段之間,也即發生在嬰兒期和潛伏期之間,發生在弗洛伊德稱之為戀母情結的時期(oedipal period) 。

這是一種高度直覺的、富於表徵的、充滿幻想的、自由漂浮的、聯想主義的思想,在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的實踐中,得到鼓勵的就是這種思想。

由於治療方法定向於自由聯想、幻想和想像,使人們採取一種像戀母年齡階段的孩子那樣的自然方式去思考,因此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在心理學家看來——戀母情結問題是經常產生的問題之緣故。

這位年輕的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所談論的那種思維後來被他稱之為前運算思維( preoperational thought)

據說,弗洛伊德曾被這篇論文所迷住,但沒有證據表明這次大會對兩人的思想有什麼深遠的影響。看來,這是理性史中許多交叉點中的一個,在我們看來,這樣一種交叉理應成為頗具意義的競賽,可是結果卻並非如此。也許,部分原因在於缺乏一種整合的背景,使這兩種思想能夠憑藉該背景而凸現出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學空間網 的精彩文章:

他到底愛不愛我?
專業醫生能分辨出「真假精神病」嗎?

TAG:心理學空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