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融心理學:機能主義流派

金融心理學:機能主義流派

機能主義流派主要是由威廉·詹姆斯(1842~1910)創立的。詹姆斯27歲時獲得哈佛大學的醫學學位,但此時卻得了嚴重的疾病,後來發展成重度抑鬱症。他曾經學過德國心理學,德國心理學認為精神上的問題自身是無能為力的,這種觀點使他更加絕望。然而,一天他讀了查爾斯·雷諾維爾論自由意願的文章,這篇文章改變了他的一生。他認為自由意願不僅僅是幻想,他總結道:

我的自由意願的第一項行動就是相信自由意願。

詹姆斯的工作生涯是從化學開始的,但他很快就覺得實驗室的工作要求太嚴,他轉而考慮到心理學(他稱之為「一門骯髒的小科學」和「對明顯現象的粉飾」)可能會發展成為一門嚴肅的科學。從1872年起,他不再在哈佛教生理學,3年後,詹姆斯成為美國第一位實驗心理學教師。1890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也是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著作《心理學原理》。這本書著重強調:

·人類本性中非理性的一面

·情緒是如何影響信念的。

·人們的慾望和需求是如何影響動機和思想形成的。

·身體是如何影響智力的。

詹姆斯的結論是:馮特的反省法—也就是將問題分解成最小的單元,然後逐一詢問研究對象的想法和感覺——應用於心理學是不充分的,甚至是完全錯誤的。反省法不適用的原因是人們大部分的行為是無意識的,還因為科學家無法了解研究對象陳述內容的思想過程。

他對馮特的指責越來越激烈,最後兩人互相攻擊:

「過去幾年,在德國出現了一門可以被稱為微觀心理學的東西,它的研通過實驗進行,當然要收集到每一個反省數據,然後再通過大規模的統計分析求平均值消除這些數據的不確定性。這種方法使人備受折磨,在國民難以忍受的國度幾乎是不可能出現這種事情的。」

然而,上述批評雖然饒有趣味,但欠缺公平。構造主義流派對於研究許多心理學問題還是很有用的。

但是,詹姆斯自己的機能主義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這門流派迅速發展壯大。由於這門流派從非常複雜的角度來處理精神過程,他們的研究方法並不局限於狹隘的實驗室。對於機能主義流派來說,原則上任何硏究方法都值得考慮,只要看起來這種方法適用於某個具體問題。他們是實用主義者,這種態度使得他們敢於利用動物實驗作為研究人類精神的一種手段,對於利用反省法不能得到可靠信息的精神病人,他們也能研究。研究的目的不是理解情緒或思想自身而是理解思想的機能主義,掌握精神河流是如何指引我們]實現理想、適應周圍環境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信證券華中分公司 的精彩文章:

TAG:國信證券華中分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