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年度閱讀|美國對外關係史閱讀推介

年度閱讀|美國對外關係史閱讀推介

原標題:年度閱讀|美國對外關係史閱讀推介


編者按


歷史是過去與現在之間的不斷對話。在每一個研究者那裡,對話會以不同的方式展開,對話的內容也大相徑庭。這種對話的豐富性、多樣性和變動性,恰是歷史學的魅力之一。如果史學可以燭照未來,那麼這束光必定是來自多個光源的光線彙集而成。在2018年到來之際,「美國史研究」特意給諸位送上我們精心製作的新年禮物——「年度閱讀」。我們邀請了數十名不同領域的美國史研究者回憶他們在過去一年的閱讀史,讓大家全方位地理解美國史研究中出現的新觀念、新趨勢和新方法。本篇文章屬於年度閱讀系列之美國對外關係史閱讀推介。


一、人權問題與美國外交


推薦人 | 劉祥



書名:Reclaiming American Virtue:


The Human Rights Revolution of


the 1970s


作者:Barbara J. Keys


出版社: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時間:2014年



內容簡介

1948年聯合國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並沒有在美國國內產生深刻影響,人權議題在美國戰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邊緣地位,六十年代的民權運動也很少調用人權話語。芭芭拉·基斯認為20世紀70年代美國產生的「人權革命」主要源自人權所具備的政治工具性。在越戰給美國國內政治帶來的陰影之下,國會自由派議員希望人權政策能再次將美國的目光轉向國外,撇清美國與第三世界威權主義盟友的關係,恢復美國在國際上的道德領袖地位。保守派則借人權來結束冷戰緩和政策,重拾對蘇聯政權的道德攻擊,以獲取冷戰的最終勝利。吉米·卡特以溫和的人權支持者身份上台,其人權政策以自由派為主導,卻未能正確處理兩大派別關於人權不同訴求之間的緊張關係,最終因失敗的經濟政策與受質疑的領導力而謀求連任失敗,保守派的人權思想開始影響里根政府的人權政策。


二、法律與美國外交



推薦人 | 滕凱煒



書名:The Internationalists: How


A Radical Plan to Outlaw War


Remade the World


作者:Oona A. Hathaway, Scott J.


Shapiro

出版社: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出版時間:2017年



內容簡介


本書被認為是「國際法領域近十年來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張泰蘇)。長久以來,1928年各國簽訂的《巴黎非戰公約》(亦稱《凱洛格-白里安公約》)被認為是和平主義的烏托邦,一紙空文而已,但兩位作者(均為耶魯法學院講席教授)試圖挑戰這種傳統觀點,從更大更遠的歷史語境出發重新檢視「國際主義者」推動戰爭非法化的努力及其對世界秩序的影響。本書不僅是國際法史和國際秩序的研究,更是一部關於戰爭的思想史,記錄了3個世紀以來人類對戰爭這種最殘酷最暴力的行為的拷問:什麼時候戰爭是合法的?什麼時候一部分人類被允許殺害自己的同類?



書名:Legalist Empire: International


Law and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作者:Benjamin Allen Coates


出版社: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時間:2016年



內容簡介


本書把法律置於美國對外關係史的中心,從法律的角度來理解美國如何成長為世界大國。在作者科茨(維克森林大學國際史助理教授)看來,正是法律人和國際法幫助美國突破國內憲制、意識形態和公共輿論的諸多限制,朝「美利堅帝國」事業穩步前進。在這個意義上,國際法與美利堅帝國並不是相互衝突,而是相輔相成。科茨的研究代表了美國學術界的一個最新趨勢,即法律史與美國對外關係史的一個交叉課題——「法律與帝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除了科茨之外,還有學者探討美國國內憲政演變如何使得海外殖民、攫取治外法權、成為別國的保護國等諸多「帝國」事業成為可能。


三、全球主義與國際主義思想



推薦人 | 滕凱煒


書名:The Emergence of Globalism:


Vision of World Order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1939-1950


作者:Or Rosenboim


出版社: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時間:2017年



內容簡介

本書的研究對象英美兩國的知識分子群體,考察他們的著作、會議和公共言論,進而分析他們對「全球」、「多邊主義」、「主權」等概念的不同理解。在闡釋知識精英關於世界秩序的辯論時,作者指出,雖然他們思考的角度和側重點有所差別,但在三個問題上共享著同樣的理念,分別是:拒斥帝國繼續充當全球治理框架;跨越邊界的全球民主是未來世界的發展方向;主張多邊主義應成為戰後秩序的基本原則。這些共享的理念即為「全球主義」的思想基石。概言之,作者試圖從思想史層面上考究全球主義及其世界秩序構想「複雜的、非線性的」形成過程。



推薦人 | 王一哲



書名:Global Dawn: the Cultural


Foundation of American


Internationalism, 1865-1890


作者:Frank Ninkovich


出版社: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時間:2009年



內容簡介


作為外交史「文化轉向」的代表人物,弗蘭克·寧科維奇長期致力於意識形態/文化因素與美國外交政策的研究。在早前的著作《威爾遜世紀:1900年來的美國外交政策》中,他就提出:文化不是以某種直接的方式來影響政策,而是為其提供肥沃的土壤,以適合威爾遜主義意識形態的落地生根,直至最終繁茂。在本書中,寧科維奇主要論述了鍍金時代的文化土壤對20世紀國際主義成長的重要影響,這一時期奠定了美國後來轉變為帝國和世界大國的文化基礎。鍍金時代的美國中上層精英極力克服自身的偏狹心理,展現出對外部世界的強烈智識興趣。知識精英通過博覽會和旅行了解外國的工業進步,反思自身的發展模式和社會問題;國內改革者將國際主義視角運用到他們的改革話語中,推動國際版權、自由貿易的和文官改革;他們從共和主義政治傳統的透鏡來觀察英法德等歐洲大國的政治制度;他們對種族差異和文化差異的解釋隱含一種雖然有限但可貴的平等思想;他們預期國家間的相互依賴將成為未來國際關係的重要體現。這些觀點都可視為20世紀自由國際主義思想的發端和萌芽。可以說,本書是分析和理解美國自由國際主義思想成長和發展的必讀之書。


四、環境政治與美國外交



推薦人 | 姚念達



書名:DDT and American Century:


Global Health, Environmental

Politics, and the Pesticide that


Changed the World


作者:David Kinkela


出版社:Chapel Hill, North Carolina: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出版時間:2011年



內容簡介



大衛·金克拉(David Kinkela)的著作《DDT和美國世紀:改變世界的全球健康保障、環境政治和殺蟲劑》分析了殺蟲劑與美國「利他主義」的關係。在二戰中,DDT替美軍抑制了瘧疾。戰爭結束後,DDT又承擔起了政治功用。美國在義大利撒丁島用它消滅傳播瘧疾的蚊子,也試圖用它推動撒丁經濟現代化和遏制共產主義擴張,DDT在義大利成為了消滅「共產主義疾病」的藥劑。其後,DDT又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的「消除瘧疾計劃」(Malaria Eradication Project, MEP)中大展宏圖,致力於在亞洲和拉丁美洲消滅瘧疾。冷戰期間,DDT成為美國用科學技術改變世界,消滅疾病、餵飽世界的重要工具。不過,DDT在改變世界的時候卻用它的化學成分破壞了環境,毒害了世界,偏離了「美國世紀」的本意。在環境主義運動興起後,美國人也開始反思DDT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作者在書中思考了科技、生態和現代化這三者間的關聯與張力。




五、美國對外宣傳史



推薦人 | 王一哲



書名:當圖書進入戰爭:美國利用圖書贏


得二戰的故事


作者:莫里·古皮提爾·曼寧(Molly


Guptill Manning)


譯者:猶家仲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



內容簡介



作為思想戰爭的武器,圖書成為了二戰時期意識形態戰場的重要工具。納粹德國開展焚書運動,企圖焚毀所有威脅德國文化純潔性的「非德意志」圖書和文獻。而與此相反,美國組織了「勝利圖書運動」,向民眾募集圖書,生產軍供版平裝書,為飽受戰爭摧殘的美國士兵提供精神治癒的良藥。作家曼寧為我們講述了戰場下孤獨彷徨的美軍士兵通過閱讀獲得心靈救贖的別樣故事。本書敘述生動、構思精妙,為我們重新思考戰爭提供了獨特的視角。此外,本書也會啟發外交史研究者對情感和文化因素的重視,為理解二戰期間美國的宣傳活動提供有益的參考。





書名:作為武器的圖書:二戰時期以全球


市場為目標的宣傳、出版與較量


作者:約翰·B. 亨奇(John B. Hench)


譯者:藍胤淇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16年



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講述了二戰期間美國圖書在歐洲乃至世界傳播的故事。為了抵制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對佔領地區民眾的文化「毒害」,美國圖書出版業與政府開展合作,精挑細選出凸顯美國歷史文化傳統,解釋美國參戰目標和意義的圖書,以增進他國對美國的了解,塑造積極的美國形象。本書有助於讀者了解二戰時期的美國文化輸出過程,思考戰後美國海外文化影響力的來源和基礎,同時作者也為我們了解美國國內政府和社會的有機互動提供了有力說明。



推薦人 | 翟韜



書名:Culture and Propaganda:


the Progressive Origins of


American Public Diplomac, 1936-


1953


作者:Sarah Ellen Graham


出版社:Surrey, England and Burlington,


USA: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出版時間:2015年



內容簡介


2015年學界出版了最新一本關於美國對外文宣史的專著《文化和宣傳:美國公共外交的進步主義起源(1936-1953)》,作者主要研究在這個起源或曰奠基時代,美國對外文化宣傳工作的獨特形態——把宣傳視為和說成新聞傳播、把文化外交視為和說成文化互惠交流,及背後的工作哲學的張力和爭論——外宣到底是宣傳還是新聞、文化外交到底是雙向互惠交流還是單向傳輸、美國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對冷戰外宣有何影響。


作者注意到了冷戰時期美國外宣獨特話語和工作倫理和其他大國如法西斯德國、日本、甚至英國的都很不同,認為這起源於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進步主義記者和學者對於一戰期間美國公共信息委員會對內對外宣傳做法的強烈批評。這種批評的輿論潮流反映了進步主義運動中對於理性、個人自由、民主、公民文化和反腐敗問題的關注,和對其反面——非理性民意、集體動員、專制宣傳、國家權力擴大和腐敗的深深戒懼,這樣一種關注實際也是深深地體現著美國政治文化當中崇尚民主、反對極權的傳統。這種輿論批評思潮反映在1936—1953年之間美國開始大規模進行海外宣傳與文化傳播的奠基時期,就是民主和權力之間的張力從一開始就持續地塑造著美國對外文宣活動(美國之音、國務院文化外交部門、美國主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性格、樣式和話語——把對外宣傳視為新聞傳播、文化外交視為互惠雙向交流,並且這種工作倫理又和美國的政治與外交目標衝突不斷、齟齬不合。作者認為即便在1953年美國新聞署成立、美國人不再爭論是否應該進行海外宣傳之後,尤其是美國外宣的工作目標基本上被「馴服」、服務於外交和政治目的之後,上述工作哲學和張力仍持續地體現在美國公共外交的話語和實踐之中,也給美國外宣帶來了活力、進步的動力與某種程度上的信譽。總之這是一種契合美國政治文化傳統和美國例外論的對外文宣形式(筆者認為這也實質上是一種適合民主國家進行政治宣傳和理念灌輸的形式)。這樣,該研究就揭示了美國對外文宣活動的組織文化張力背後更深的根源,而且認為這是外宣的演進動力之一,這就使得相關機構制度史、甚至宏觀美國外宣史研究又推進了一步。


六、美國內戰的國際史研究



推薦人 | 任一



書名:The Cause of All Nations: An


International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Civil War


作者:Don H. Doyle


出版社:New York: Basic Books


出版時間:2015年



內容簡介


唐·道爾(Don H. Doyle)的著作《眾國志業:美國內戰的國際史研究》,突破了將美國內戰視為一場兄弟鬩牆的國內戰爭的敘事框架,在跨大西洋的語境下重新詮釋美國內戰的意義。道爾此書是如今從國際史角度重新詮釋美國內戰的又一力作。1848年歐洲一系列革命失敗之後,歐洲推崇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的自由主義者、革命者、知識分子等等將美國共和國看作是人類共和制度僅存的碩果。因此當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之後,世界範圍內的革命者早在美國北方政治家和外交家意識到之前就將此戰看作是一場關乎人類民主共和制度的存亡之戰。這種觀點賦予了美國內戰道德層面上關於解放人類的普世意義,並反過來激發了世界範圍內對帝國主義、專制主義的新一輪反抗。大量的移民為這種觀點所吸引,並投入到保衛聯邦的戰爭中去,構成了聯邦勝利的重要軍事力量。


此書不僅適於對美國內戰史以及國際史感興趣的讀者。對於公共外交史(The history of public diplomacy)感興趣的讀者同樣可以閱覽此書。如道爾指出,儘管「公共外交」一詞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才產生,但是美國內戰時期,南北雙方的政治家第一次意識到了公共輿論對於國家政治的重要影響力,並通過派遣對外宣傳者,與當地報社合作等手段引導和塑造國外輿論。因此這一時期也是美國公共外交的萌芽時期。





編輯:周婧怡 責任編輯:王睿恆


編審:張勇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史研究 的精彩文章:

2012-2017年不容錯過的美國歷史影視作品

TAG:美國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