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祖國的詞語的一點閑話

對祖國的詞語的一點閑話

文|理釗

時常碰到一些看外國人學漢語的笑話,比如「一老外來華留學4年,主攻漢語。臨畢業,參加中文晉級考試,題量超少,暗喜。再仔細一看,蒙了!題目如下:

請寫出下面兩句話的區別在哪裡?1、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2、剩女產生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誰都看不上,二是誰都看不上。3、女孩給男朋友打電話:如果你到了,我還沒到,你就等著吧;如果我到了,你還沒到,你就等著吧。4、單身的原因:原來是喜歡一個人,現在是喜歡一個人。結果是老外淚流滿面,交白卷回國了。」有人在這一個笑話的後跟貼:「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類似的,還能找出許多。我不知道別人讀了這笑話後的感覺,我則是感到了創作、傳播者有一種自豪感的,字里詞外洋溢的是我們漢語的精深與奧妙,使老外或望而卻步,或洋相百出。於其中,隱隱看見一份得意的笑容與揶揄了洋人後的揚眉吐氣

漢語確是深有奧妙的,一個詞語,往往有多種意思;更要命的是,它還會因所處語境的不同,即便是同一個意思,也還有些微的差別。可深得漢語精髓的中國人,是否就辨析得清清楚楚,而不是深陷其中呢?——很有一些人是用了祖國詞語的這個特性而布了陷阱的。比如「迷信」。慣常的表現,是人一看見這個它,立時就想到了「封建迷信」,進而又聯想到一些「求神拜佛、祭天敬鬼」,繼而便覺得烏煙瘴氣,繼而就想到了「愚昧無知」,繼而是另一批詞語的棒子與棍子舞起來了。而其實呢,「迷信」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思:「盲目信仰或崇拜」,即因為被迷惑而信從。如果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一些人對於「迷信」的認識,事情就變得複雜起來了。當一個社會對於「迷信」有一個既定的意思時,就會使人想到德國的宣傳家戈培爾的那句名言:「謊言重複一萬遍,就成了真理。」大約是要布置新的「迷信」,把人從舊的「迷信」中拉出來,推到新的「迷信」中去了。可是,一個只認得這個詞語單一面目的人,對此卻又難以覺察,因為經過多少年的灌輸,他們已經難以辨識新來的「迷信」是不是「迷信」了。

假若有人把我們平時常用的一些詞語,用了理性的篩子來濾一遍,還會發現很多這樣的,被做了手腳的詞語。三年前,我曾寫過一則短文《詞語的力量》,以「基層」為例,頗有春雨潤物之力,固化人的意識。由此忽然想到小說《1984》,為了講那個故事,奧威爾設想了一批「新話」。之所以如此,原因可能就在於他使用的是英語。假如他用漢語來寫,大約就用不著那樣勞心費神地用26個字母,去創造一批「新詞」,並且還要在小說的後面列一個詞典。若用漢語,就方便得多了,只拿舊有的字詞,用它的這一面或另一面的意思,便大功告成,而且從中傳輸的意識又很隱蔽,還顯得學問高深。我想,也許這也正是《1984》里的故事,未能在他的祖國落地生根、茁壯成長的原因之一罷。

說到英語,便想,一詞多義的問題,在外族的語言里也是存在的。所以,這也就無關文化的精深與博大,說起來還不是一個長處或優點,更無關民族的自豪。相反,一詞多義,還往往使得書面表達難以精準與確定,有的甚至還因此還引出了誤解。這一點,在中國的法學界與律師們,是深有體會的。我曾見過一份從外族語言中翻譯過來的合同文本,文末附有專門的一節,來確定文中所用名詞或關鍵詞語的意思,為的是避免協約雙方因為對於詞語有著各自的理解,而誤了合約的履行。這樣的做法,我想,他們大約是在吃了幾回「一詞多義」的苦頭後,才不得已而為之的。當然,這也可以理解為他們做事嚴謹,講究二二必須得四。可是,如果這樣來想,也可以理解為他們對自己語言中這種現實的無奈,使得他們不得不在寫合約時,多費一些時間與筆墨,不論是在人力上,還是與時下流行的環保,都沒有多大的好處。但無論如何,是沒有對自家語言的這種「豐富性」而產生的自得與自豪。

由於祖國語言的博與深,使一些人,在洋人因難以學習而出的洋相面前,滿足了一點精神上的自大,從心理學上講,對於他們的身心健康倒是有一點益處的,笑一笑,十年少。可老外的心思卻是活泛的,他們是學會了「以華賺華」的手段了。在一個以創新娛樂節目而聞名的電視台上,我曾看過一個節目,是請了老外,來表演他學漢語時所出的洋相,也就是國人嘲弄老外學漢語時鬧的笑話的真人秀。台上老外憨拙而又誇張的表演,引得台下看客,以及電視機前的觀者,陣陣大笑,大有「我們又嬴了」的暢快。可其實呢,凡上這個娛樂節目的名人與演員,都是收了很大的一筆出場費的。對於那個老外來說,則是請你掏錢來看我的「洋相」罷。——他們終是把中國的精髓學到手了,被人賣了,還要幫人數錢。至於跌進了語言的陷阱而自得,還沒有自覺,豈不更是如此!

2018年3月3日

理釗原創作品,敬請轉發或分享

或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理釗2017 的精彩文章:

TAG:理釗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