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荊軻刺秦的另一種解讀

荊軻刺秦的另一種解讀

荊軻刺激是前些年非常流行的影視劇題材。劇中,荊軻大都以一副悲情英雄的面目出現,被刺殺的秦王嬴政則以一副暴戾強橫的姿態出現。最耐人尋味的就是荊軻刺秦的幕後策劃人燕丹了,燕丹總是被描繪成一個忍辱負重,為國為民的好青年。

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來看一看。

燕丹,是燕國的太子,名叫丹,燕國是周王朝的直系血親之一,所以燕國的國姓是姬,丹的正確全名應該是姬丹。

一、嬴政

燕太子丹小時候在趙國為質,跟嬴政同在趙國長大,是好朋友。不同的是,嬴政出生時,恰好是秦國和趙國長平之戰的第二年,趙國剛打了敗仗,被秦國坑殺了四十萬人,一戰幾乎損毀了趙國所有的精壯,邯鄲街道上家家掛靈幡,大街上幾乎人人穿孝。趙國對秦國的憎惡空前高漲。而嬴政,父親贏異是秦國送到趙國為質的不受寵的王子,母親是趙國的平民。所以他在趙國生活時,名字叫做趙政。他無論在秦國還是趙國,都沒有一點勢力。在他七歲那年,他唯一的保護人父親贏異拋下他們母子跟呂不韋一起逃出邯鄲。此後,他和母親趙姬處境更為艱難,過著朝不保夕,東躲西藏的生活。當然,也免不了受欺負。

而燕丹就不一樣,他是燕王的嫡子燕國的太子,地位尊貴,且燕趙因合縱關係遠比秦趙要好得多。所以他在趙國的身份是客人,收到尊敬和禮遇。在那段日子裡,燕丹和嬴政成了好朋友。

嬴政也因此得到燕丹的許多幫助,比如在他被欺侮的時候,被同齡小朋友追著打得像條喪家之犬的時候……,只怕還有經濟上的支持。

但後來,當燕丹去秦國做人質時,嬴政不但沒有對當年的恩情有所報答,反而當著眾人羞辱了燕丹,於是燕丹逃出秦國,為了報復導演荊軻刺秦。

這是為什麼呢?

從秦國滅趙可以看出嬴政是個很記仇的人。在攻破邯鄲之後他親自去了邯鄲,把曾經欺負過他母親趙姬的人全部找出來一個不留的活埋掉。

只是:那些欺負過趙姬的人,到底是真的欺負了趙姬,還是,更多的欺負了當年的趙政呢?

把所謂欺負過母親趙姬的人活埋,同時也是在埋葬那個曾經被羞辱、被踐踏的自己。他是號令天下的王,他有雄心壯志有雄才大略,他的一生,應該是輝煌燦爛的,他再也不想回憶曾經那些受欺侮、受謾罵的歲月。

他埋葬仇敵,也是在埋葬過去。

他終於洗盡恥辱後華麗轉身,卻發現燕丹站到他的面前——他用他的存在提醒著他屈辱的少年生涯,那是他不願想起的。

當少年時代的嬴政懷著對趙國無限的憎惡和對燕丹的感激離開時,他想要滅掉趙國,同時他也希望,作為少年時代的好友,他只願與燕丹,此生永不再見!

但勢不由人,他與燕丹還是再見了,只是這次,強弱的對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燕丹以燕太子的身份成為秦國的人質,而他嬴政——是秦國的王!

升米恩斗米仇。

一餐飯一升米的恩情可以回報,但如果再多的話呢?

從小的玩伴,屢次解圍的朋友,仗義幫助的摯交,這樣的身份來做人質,他是否會對我提出額外而過分的要求?他的要求我能否滿足?如果不能,他是會怎樣?是否會向眾人宣告那些我再不願提起的歲月?受欺辱到無路可走,因他的關係被別人放一條生路……到那時,又該如何?……

算了,人質也不過是人質……這份恩情,註定償還不了……既然無法償還,那就,先給個下馬威吧!

二、燕丹

現在來說說燕丹。

燕丹懷著一顆跟少時夥伴嬴政好好敘舊的激動心情被秦王嬴政在大典上當著眾人一通羞辱潑得心裡冰涼,他越想越氣憤,自己當年幫了嬴政那麼多,而這個政呢?多年後見面沒說感激的話不說,上來先羞辱自己,太過分了!

冷靜下來後他繼而想到:政這個人,如此無情,既然可以背棄恩德,那對他,這次是羞辱!下次呢?會不會殺死自己呢?!

燕丹逃走了。

他逃出了秦國,逃回燕國後恢復了太子身份,日思夜想的便是如何報仇雪恨。

他想不明白就去請教自己的老師鞠武,鞠武告訴他:忍耐,忍辱,向秦求和,用十年時間發展壯大,再聯合六國,共同抗秦!

這條路就當時而言,是最好的選擇。

讓我們回溯到三千年前,以歲月為棋盤,戰國為棋子,重下這一盤棋。

燕丹回到燕國,向嬴政卑躬屈膝請求原諒,願意割讓督亢之地,並自降為候,請求侍奉秦王,以嬴政的性格,必然會同意——因為就心理層面而言,沒有什麼比一個過去對自己施恩過的人言辭卑怯的請求更能讓自己心情舒暢的了!

燕、秦兩國友好,燕國開始尋求賢能,發展壯大。同時開始向北方發展,與東胡數次戰爭,不但練兵,而且擴大了地盤。送樊於期去匈奴,並與匈奴聯合,乘秦對趙戰爭之時悍然侵略秦邊境,秦只得調兵與匈奴戰爭。燕趁此聯合趙國、魏國、楚國、齊國,共舉大軍,征討秦國。秦國兩面受敵,燕聯軍、秦國勝局各在五五開。

但是這條路燕丹不願走,過去多年的質子生涯使得他並未得到良好的、君王應有的大局觀。他的性情敏感且分外急功近利!他不能等,更不能對曾經自己保護過的不如自己的人卑躬屈膝。他要的是最快的、他所認為的一次有效的解決辦法——刺殺!

而且從《史記》中關於他對整個刺殺行動的布置可以看出,哪怕對於刺殺這樣一件關乎國家命運走向的重大事情,他也不曾慎之又慎的考慮過!他不曾深思熟慮,反覆修改並完善計劃,做好一切工作,只是頭腦發熱,逞一時之快。甚至可以說,荊軻刺秦的失敗,至少有一半的責任在於他。

第一,不會用人。在確定使用荊軻作為刺秦執行人時,一切敲定好之後,荊軻要等待自己的朋友陪同自己一起去。而燕丹的第一反應是:懷疑、激將!

一個寄託著國家命運的計劃,一個自己託付計劃的執行人,抱著的態度居然不是全副的信任,而是最後關頭的質疑!這樣的心態,什麼樣的人才,只怕最後都會被他疑神疑鬼搞得心灰意冷!所以荊軻明知道秦舞陽不堪大用,卻還是為了證明自己,還是不再等待朋友,而是帶著秦舞陽去了秦國。果然,秦舞陽在現場的表現使得荊軻變成了一個光桿司令唱獨角戲。

不妨想一下,如果他對荊軻秉承既然用了就相信的原則,任由荊軻等待其朋友到來,在大殿之上,荊軻是不是會多個助手,集二人之力殺嬴政,是否勝算會更大?

再說說推薦給他荊軻的田光,因他的不信任而咬舌自盡。剛得到荊軻便逼死他的推薦人,荊軻心裡會怎麼想?田光因士的驕傲與榮譽而自殺,而就在荊軻要去往秦國時,這位多疑的燕太子丹,叫了一幫自己的門客,統統穿著白衣,唱著歌,聲勢浩大的為荊軻送行,宛如在做一場盛大的秀!全然不怕會泄密。

第二,不懂得審時度勢。

《史記》中清楚的記載,他對荊軻的要求是,先抓住秦王的衣服把匕首放在其胸前,脅迫其歸還六國所佔土地,不行的話,再行刺殺。在別國的領土上,別國的首都殿堂之上,當堂脅迫人家的國君,居然還要在殿堂之上討價還價而不是一擊必中!

他想效仿魯國的曹沫曾持刀脅迫齊恆公歸還魯國土地的事。只是他忘了,曹沫的事,發生在幾百年前的春秋,當時還崇尚禮樂,以信譽為最高宗旨!而現在,他們在幾百年後的戰國,禮樂崩壞,弱肉強食,以戰爭論高下,以勝負論強弱。

把百幾十年前的事當做效仿的對象,不睜開眼看看自己所處的大環境,最終直接導致了荊軻刺秦時的失敗,繼而秦國瘋狂反撲,燕國提前滅亡。

第三,意氣用事,無大局觀。

只想著一意孤行刺殺,對於嬴政會不會脅從,刺殺成功秦王死後秦國會不會報復反撲,而燕國是否可以趁此機會聯合趙國突襲秦國,完全沒有準備,更未想過。

否則的話,《史記》中便會記載,在荊軻離開燕國之後,燕國十萬大軍陳兵邊境。

做事無頭無尾,不從大方向考慮,只是頭腦一熱去做,自然免不了失敗的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越兮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越兮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