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傅瑩的人大記者會,看張業遂的!

沒有傅瑩的人大記者會,看張業遂的!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張業遂公布大會議程,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今天(3月4日)上午11時10分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張業遂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的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發言人張業遂(中)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圖片來源:新華網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日程安排

這次大會共有十項議程,第一至第三項是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第四項、第五項議程是審議憲法修正案草案、監察法草案。第六至第八項議程是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第九項議程是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第十項議程是選舉和決定任命國家機構組成人員。

這次大會將舉行八次全體會議,3月5日上午舉行開幕式,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審查計劃報告、預算報告,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3月9日下午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和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3月11日下午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投票表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聽取和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3月13日上午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草案的說明,聽取國務院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的說明。

3月17、18、19日上午,大會將分別舉行第五、第六、第七次全體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國家機構組成人員。這幾次全體會議後,將分別舉行憲法宣誓儀式,這是憲法宣誓制度實行以來首次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舉行的憲法宣誓活動,必將更好地體現憲法尊嚴,彰顯憲法權威,弘揚憲法精神。3月20日上午舉行第八次全體會議,表決各項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表決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草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講話,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講話。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發言人張業遂。圖片來源:新華網

以下是本場發布會的精彩問答

南方都市報記者:時隔14年,憲法將迎來第五次修改,這將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想請問發言人為何在這個時間節點進行修憲,將考慮從哪幾個方面進行修改?

張業遂:本次大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對憲法部分內容進行修改,審議和通過憲法修正案。2018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了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在討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憲法修正案草案,提請本次會議審議。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我國現行憲法是符合國情、符合實際、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好憲法,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的法治保障。憲法只有不斷適應新形勢,吸納新經驗,確認新成果,做出新規範,才具有持久生命力。1982年憲法公布施行後,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和發展分別於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進行了四次修改。

2004年憲法修改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又有了許多重要的發展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確定了新的奮鬥目標。為更好發揮憲法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對現行憲法做出適當修改,使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成為憲法規定。

修改憲法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事關全局的重大立法活動,這次修改憲法的原則是:一、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二、嚴格依法按程序進行。三、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凝聚共識,確保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四、堅持對憲法做部分修改,不做大改的原則,做到既順應黨和人民事業發展要求,又遵循憲法法律發展的規律,確保憲法的連續性、穩定性和權威性。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我們注意到,中國這些年來大力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提出要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可是也有一些評論擔憂,中國在向外輸出的中國模式是要改變現有的國際秩序和規則,請問發言人,您認為這符合事實嗎?您對此又有何評價?

張業遂:黨的十九大全面總結了中國發展的歷史性成就,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中國的發展有利於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中國通過自身的發展給世界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遇,特別是為世界經濟增長、國際貿易的發展和全球減貧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你剛才提到發展模式問題,我們認為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各國都需要獨立自主地根據本國的國情來探索符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堅持走自己的路,既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複製中國的做法。當然,如果有些國家對中國發展的經驗和做法感興趣,我們願意同他們討論,同他們分享,但絕不會強加於人。

在國際秩序問題上,我們不是要推倒重來,搞顛覆替代,而是要堅持做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和建設者。我們積極維護的是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推動改革的是不適應時代發展和不符合各國共同願望的國際規則。中國願意積极參与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希望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鳳凰衛視記者:我們關注機構改革,我們都知道這次會議會審議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部分內容,我們想請教在政府機構改革方面會遵循怎麼樣的原則?怎麼改?會對中國的治理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

張業遂:本次大會將聽取和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重要部分,目標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的職能體系。這個草案將在3月13日的第四次全會上聽取說明,請你予以關注。

路透社記者:和去年相比,今年中國國防預算的增幅會如何?增幅背後有什麼樣的考慮?

張業遂:國防預算確實是每年人大新聞發布會的一個老問題。國防建設要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根據國防需要和國民經濟發展水平調整國防預算規模是各國的普遍做法。


新華社記者:現在距離到2020年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只剩3年時間,但現有18個稅種只有6個稅法,剩下的稅收立法修改任務還很艱巨,請問社會關注的房地產稅法進展如何?到2020年全面稅收法定的目標能否如期實現?

張業遂:稅收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依法治稅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是黨中央提出的重要改革任務。

剩下的任務確實很重,全國人大常委會將督促有關部門按照實施意見確定的時間節點要求,抓緊相關稅收法律的起草工作,儘快將相關稅法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力爭按時完成這項改革任務。

房地產稅立法是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加快房地產稅立法是黨中央提出的重要任務,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和財政部牽頭組織起草,目前正在加快進行起草完善法律草案、重要問題的論證、內部徵求意見等方面的工作,爭取早日完成提請常委會初次審議的準備工作。

人民日報記者: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一項重要議程是審議監察法草案,我想請問發言人,制定監察法、成立國家監察委員會是為了解決現實中的哪些問題,又有何重要意義?

張業遂: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是國家監督制度的頂層設計,目的是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察全覆蓋。


中國日報記者: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想請問發言人您如何評價五年來「一帶一路」的建設。我們也注意到,有人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的地緣戰略工具,不知道您對這個說法怎麼看?

張業遂:今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五周年。五年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建設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成果包括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取得一系列早期收穫,政策溝通不斷深化,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各領域合作廣泛開展。

從取得的這些成績可以看出,「一帶一路」倡議順應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符合共同發展的普遍願望。說「一帶一路」是中國的地緣戰略工具,我認為這是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誤解。「一帶一路」是一個以互聯互通為重點,以互利共贏為目標的經濟合作倡議,是希望通過實現優勢互補,為世界經濟增長和各國的共同發展創造更多的機遇。「一帶一路」的原則是共商、共建、共享,所有參與方都是平等的夥伴。「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平台,不排斥或針對任何國家,對所有有興趣的國家開放。

在過去的五年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已決定批准我國與「一帶一路」合作國家簽署的多項條約和協定,將繼續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CNN記者:我注意到,剛才中國的記者已經問了關於修憲的問題,與此有關的,在所有的修正當中有一條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就是關於國家主席的任期。其中關於任期的修改讓人們開始猜測,這會不會改變中國在過去一貫實行的十年一換屆的做法,會不會使習主席能夠終身任職?您對此如何看?另外,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把中國視作是美國的戰略競爭者,隨著習主席的權力在不斷擴大,2018年中美關係是否會面臨更多的衝突,包括貿易、軍事以及意識形態方面?

張業遂:你一共提出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關於修憲,第二個問題是關於中美關係。我先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目前,中國共產黨黨章對黨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黨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憲法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都沒有做出「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的規定。憲法對國家主席的相關規定,也採取上述做法,有利於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有利於加強和完善國家領導體制。

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歷史文化、發展階段有別,雙方在一些問題上存在不同看法甚至分歧是正常的,但這些不同、分歧並不必然導致對抗。關鍵是雙方要客觀、準確地看待對方的戰略意圖,把握好兩國關係的發展方向。如果基於錯誤的判斷或者假設來制定政策,將會損害兩國關係,帶來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後果。


法制日報和法制網記者:2018年立法計劃有哪些立法項目?五年立法規劃大概什麼時候編製?現在我國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外界對制定外資基礎性法律很關注,請問我們有沒有具體的安排?

張業遂:立法工作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重要工作,目前初步安排,2018年將制定或者修改20多部法律,包括民法典各分編、有關單行稅法等。同時將做好授權決定和改革決定相關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立法工作計劃將在大會後及時公布。


中央電視台、央視網、央視新聞移動網記者:我們知道污染防治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打的三場攻堅戰之一,我們已經看到了,自2015年史上最嚴環保法實施以來,確實有多項環境指標都出現了改善,也讓我們看到了法律制度的力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確實這場攻堅戰當中還有不少的硬骨頭要啃,所以我想請問發言人,人大接下來打算怎樣繼續發力,在立法和監督上會有什麼樣的新作為?


韓國聯合通訊社記者:我要問的是關於朝鮮半島形勢的問題。以平昌冬奧會為契機,朝鮮半島的形勢有所緩和,這是非常難得的,平昌奧運後朝鮮半島形勢會怎麼發展是當前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請問中方對半島形勢下一步走向怎麼看,以及準備做些什麼?

張業遂:一段時間以來,朝韓雙方圍繞平昌冬奧會進行對話合作,半島形勢出現了緩和。我們樂見這種積極的變化,希望各方能夠抓住有利的機遇,把當前這種緩和的態勢延續下去。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張業遂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的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圖片來源:新華網

來源:人民網新華網

「放心!你不會死的,因為我會死在前面!」

真想不到!「國產巨嬰」們唱國歌前,還曾謾罵我駐外使領館官員!

反了你們!香港大學生為抵制普通話,衝進辦公室恐嚇老師!

華盛頓「遛狗」向我們抖威風,我們就要「打狗」還以顏色!

新加坡男子地鐵內辱罵中國人:跪下!我是高貴的人!你是條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委內瑞拉宣布擊斃「叛變飛行員」 後者被包圍時還在「做直播」
東京奧運會吉祥物誕生!配有奧運會徽圖案機器人評選中勝出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