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善業道經講記6

十善業道經講記6

人題

佛經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佛滅度之後,佛的弟子將之集結寫成文字,成為經典。佛法傳到中國,必需要翻譯成中文,所以佛經一定有翻譯人的名字。在中國最著名的譯場,有鳩摩羅什大師的譯場,共四百多人,玄奘大師的譯場有六百多人,這是很大規模的譯經院。經中所列的翻譯人,即是譯經院的負責人。

唐於闐三藏法師實叉難陀譯

「唐」代表年代,本經是在唐朝武則天時代翻譯的。「於闐」是法師的籍貫,相當於現在新疆南部的和闐,在當時是西域的一個小國,也是中國通往歐洲的一個主要商埠,是商業文化的中心。「三藏法師」,是法師的學歷,主持翻譯經典的人必需要通達三藏,所以譯經的大德皆是三藏法師。「實叉難陀」,是法師的名字,是用梵文譯名的,意思是「喜學」,歡喜學習。無論是世法、佛法,能好學的人決定有成就;如果不好學、懶散,學業、道業當然不能成就。這是法師名號的含義,我們要認真向他學習。「譯」是翻譯,將梵文翻譯成華文。

實叉難陀法師翻譯的經典,最著名的、為中國人喜愛讀誦的,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另外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是《八十華嚴》。由此可知,法師對中國佛教的貢獻很大,他的影響在中國佛教譯經史上,不亞於羅什大師、玄奘大師,他是譯經史上的重要人物。

正釋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

從這一段經文可以看出,本經與其他經不一樣。譬如《彌陀經》是佛在衹樹給孤獨園講的,是在人間;而本經是在龍宮講的。於是,有些人就產生疑惑,說本經是後人偽造的。現在科技發達,潛水艇到了海底,從未發現龍宮,因此這個問題必需要有合情合理的解說,幫助我們斷疑生信。

這一段文是集結經典時,阿難尊者附加上去的,這一段不是佛說的。佛臨終囑咐阿難,一切經典皆以「如是我聞」開頭。『我』是阿難尊者自稱,『如是』就是指這一部經,這一部經是我阿難親自聽佛所說的。『聞』是親聞,不是傳說,是釋迦牟尼佛親自說的。所以,『如是』是指法之詞,就是專指這一部經。如果往深處講,在《大智度論》有四卷之多,解釋這四個字。由此可知,佛經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

「如」是說真如、自性,唯有真如自性才是「是」;換言之,真如自性以外的都叫「非」,這也就是佛法講的真與妄。何以說真性之外的都是非?真性之外是幻象,《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切有為法有沒有?有!雖有,它不是真的,能變的真如是真的,所變的現象是虛幻的、是不實在的,不但虛幻不實在,佛還告訴我們它不存在。所以,《金剛經》末後云:「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就能看到宇宙的真相。

凡夫被這些虛幻的境界蒙蔽了,這些虛幻的境界,如同電影畫面一樣,我們以為那是真實的,其實是假的。說電影幾乎每個人都能體會到,但是說現實一切境界是假的,很多人無法體會,都以為這是真實的。說明白了,所有現象都是剎那不住,剎那生滅,所以不是真實的存在,真實的存在是能變的法性,法性也叫真如。

世尊所說一切法,都是從自性裡流露出來的,所以稱「如是」,絕對不是意識心的流露。一般人講的念頭、思想、觀念,在佛法裡是講心、意、識;心是阿賴耶,意是末那,識就是第六意識。十法界之內的眾生,其思想、知見不離心意識。能離心意識就脫離十法界,脫離十法界,就是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就是《華嚴經》講的法身大士,這是究竟解脫,真正得大圓滿,方能找到禪宗所謂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也就是真正的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找到了自己,虛空法界皆由自己的真心自性變現出來,因此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自己受用的境界,這時就稱為佛菩薩。在沒有回歸自性以前,我們生活在自性變現的虛幻境界裡,生活不自由,被境界所轉,在境界裡做不了主,由業力作主。明心見性之後,自己作主,就不是業力作主。

佛法講:「常樂我淨」,這是四淨德,是真有,決定不假,但是沒有見性,就是有名無實。「常」是永恆不變。在我們現實的環境,動物有生老病死的變化,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的變遷,所以沒有常。連「樂」也沒有,我們現在的樂只是痛苦暫時停止而已。譬如我們每天要吃三餐,有一餐不吃,就會餓得很苦;吃飽了,餓的苦暫時停止,於是有樂的感覺;不吃的時候,苦馬上就現前,因此六道凡夫只有苦沒有樂。「我」是自己能做得了主,凡夫自己做不了主,常被境界困擾。所以,沒有見性,決定沒有「我」。「淨」是身心清淨,我們心地有是非人我、貪瞋痴慢;身更不乾淨,一天不洗澡,臭汗薰天。所以「常樂我淨」,不但六道凡夫沒有,十法界內的四聖法界也沒有,入一真法界才有。《無量壽經》講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及一切萬物常住不變,所以他們具足「常樂我淨」。

一切諸佛如來,為十方法界一切眾生所說的經教,無非說「如是」二字而已。「如」是事實真相,佛所說的決定與事實真相完全相應,佛沒有加一點,也沒有減一點,這稱為「如是」,此義較深。所以,佛決定沒有自己的意思,沒有自己的創造,講「創造」都是虛妄不真實的。佛所說的完全是就事論事,只是將宇宙人生的道理、事相、因果(因果的轉變,因果的相續)為我們說出而已。

由此可知,諸佛如來所說的,句句都是我們現實的生活狀況,這才曉得佛法與我們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學佛法就是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生活的真實環境。因此,佛法的教學,是世間第一真實究竟圓滿的教學,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學習,通過這個學習才能真正認識自己,明瞭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契入這個境界,就稱作菩薩;若達到究竟圓滿,就稱作佛陀。所以,佛陀、菩薩是佛教育修學階段的名稱。修學有成果,第一階段稱作阿羅漢,第二階段稱作菩薩,最高階段稱作佛陀。所以,佛、菩薩、阿羅漢不是神仙,是代表修學佛法每一個階段的成果,也就是修學佛法的學歷。

「如是我聞」這四個字,就說明這一部經是由我阿難,親自聽佛說的;佛也不是自己的意思,這是宇宙人生事實的真相。說這四個字就是讓我們能生恭敬心、尊敬心、信仰心,所以「如是」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