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匆匆行者88:也談共產主義原貌-與陳培永先生商榷

匆匆行者88:也談共產主義原貌-與陳培永先生商榷

也談共產主義原貌-與陳培永先生商榷

作者:匆匆行者88

不久前我在海口市一家書店買了幾本書,其中有一本《共產主義原貌-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如是讀》(陳培永著,廣東人民出版社南方出版傳媒出版,2016年6月第一版)與我長期思考的問題相關,所以拜讀之後就有特別想與作者交流的衝動。

拿到這本書後我就好奇:作者對共產主義原貌的追問為什麼不指向馬克思和恩格斯於1848年合著並公開發表的經典著作《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而是在《宣言》發表之前都沒有公開發表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中尋找答案?我認為《宣言》里有對共產主義理想有更確切的說明:「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宣言》這段話將共產主義理想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建立只有自由人聯合體的社會,取代以前的階級社會。這實際就是中國傳統政治理想的世界大同。只不過《宣言》將這樣的世界大同如何建立以及世界大同的社會形態都說明了。

第二個層次是組成聯合體的都是自由人。在新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沒有貴賤高低之分,這樣每個人自由選擇能使自己身心愉悅的生活和勞動方式成為必需。如果你周圍有人受身體疾病之苦,你也會感同身受,並主動去幫助他;如果你周圍有人有物資或精神匱乏的不自由或感到恐懼的不自由,你也會深感不自由。所以在這個自由王國,每個人的自由和周圍所有人的自由是互為存在條件的。

第三個層次是每個人的自由都是發展的。《宣言》在這裡說明新社會人的自由屬性是發展並完善的。由於人天性追求自由,所以自由人的自由是建立在人的天性之上的。怎樣發展你的自由呢?就是你會自覺地、義務地幫助周圍任何感到不自由的人,使得組成聯合體的人都是自由人為止。由此可知,這樣的新社會是物質和精神都極大地豐富的,這樣的理想是建立在人類不斷追求真善美基礎上的,所以這樣的理想是前無古人的。

作者根據《手稿》認為共產主義原貌就是共產主義運動,該運動分思想運動和現實運動兩部分。根據是《手稿》一段話「對異化的揚棄只有通過付諸實行的共產主義才能完成。要揚棄私有財產的思想,有思想上的共產主義就完全夠了。要揚棄現實的私有財產,則必須有現實的共產主義行動。歷史將會帶來這種共產主義行動,而我們在思想中已經認識到的那正在進行自我揚棄的運動,在現實中將經歷一個極其艱難而漫長的過程。但是,我們必須把我們從一開始就認識到這一歷史運動的局限性和目的,並且有了超越歷史運動的覺悟這一點看作是現實的進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231-232頁,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同時,作者也將共產主義運動分三個層次:共產主義淺層次的是物的生產問題,即人擺脫物的匱乏,實現物的豐裕以滿足人的物質性需要問題;中層次的是物的合理分配問題,即擺脫一部分人佔有財富的問題;深層次的則是人與人造之物問題的解決,即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問題。(本書第74頁)。

同為共產主義理想,《手稿》提出的「共產主義運動」與幾年後發表在《宣言》中的「自由人聯合體」之間有什麼區別呢?《手稿》認為共產主義是一場由工人階級組織的革命運動。目的是通過消滅私有制,使本階級獲得解放,整個世界成為無階級社會。《宣言》認為共產主義理想是自由人聯合體。作為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共產黨是實現這個理想的領導者。實現這個理想的過程是消滅私有制和建立無階級社會。

作者在書中對我國現行土地制度提出詰問:「我們如何確保土地能牢牢掌握在國家和集體手中,如何堅決避免土地成為私有財產,避免集體所有的土地轉入個體資本之手,避免農民喪失對土地的所有權,加劇社會矛盾和貧富分化呢?」(本書第47頁)。我拿「自由人聯合體」這個理想來考量我國現行土地制度後得出與作者不一樣的觀點:避免土地成為私有財產的最終解決辦法應該是集體掌握土地所有權並向所有公民放開土地使用權,讓土地使用權上市交易成為土地使用權擁有者的個人財產。只有土地使用權可以在個體資本(包括農民與農民之間、農民與市民之間、市民與市民之間)之間流轉,就有了消除城鄉二元結構、讓農民與市民享受同等經濟和政治待遇的基礎,也為失地農民重新購買土地使用權創造了機會,怎麼會導致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個對立的階級?如果按作者的意見,僅僅是被動地避免集體所有的土地轉入個體資本之手,僅僅是禁止農村土地交易,這既不能避免社會矛盾,也不能避免貧富分化。因為這意味著僅靠政府財政使用納稅人的錢進行轉移支付用以維持農村土地的固化,這在世界各國爭相給企業和個人降低稅負,以提高企業和個人競爭力的今天尤其不合時宜。禁止土地流轉等於禁止了土地市場的交易,也阻斷了土地通過交易升值並創造財富的生路,更無法讓農民通過交易儘快地富裕起來,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只會更大。所以還是要堅持中共中央十八大所確定的經濟發展原則不動搖:「讓市場經濟成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因素」。其實《手稿》也有類似的描述:「地產的分割否定地產的大壟斷,揚棄它,但只通過下述辦法 一一使這種壟斷普遍化。地產的分割並不消滅壟斷的基礎一一私有制。它只觸及壟斷的存在形式,而不觸及壟斷的本質。結果,地產的分割成了私有制規律的犧牲品。因為地產的分割是適應工業領域的競爭運動的。除了工具分開和勞動相互分離(顯然,應當同分工區別開來:這裡不是一件工作由許多人來分擔,而是大家各自從事同樣的勞動,這就是無數次地重複同樣的勞動)這種經濟上的不利之外,這種分割也和上述的競爭一樣,必然重新轉化為積累。 因此,凡是進行地產分割的地方,就只能或者回到具有更加醜惡形態的壟斷,或者否定(揚棄)地產分割本身。但是,這不是回到封建的土地佔有制,而是揚棄整個土地私有制。對壟斷的最初揚棄總是使壟斷普遍化,也就是使它的存在範圍擴大。揚棄了具有最廣泛的、無所不包的存在形式的壟斷,才算完全消滅了壟斷。聯合一旦應用於土地,就享有大地產在國民經濟上的好處,並第一次實現分割的原有傾向即平等。同樣,聯合也通過合理的方式,而不再採用以農奴制度、領主統治和有關所有權的荒謬的神秘主義為中介的方式來恢復人與土地的溫情的關係,因為土地不再是牟利的對象,而是通過自由的勞動和自由的享受,重新成為人的真正的個人財產。」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52頁,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由於土地是可以分割的資源,壟斷土地資源與壟斷其他資源一樣都可以增加財富,就會產生新的富裕階層。所以在消滅土地私有制之後還是有一個消滅土地大壟斷的問題。解決的辦法就是使土地壟斷的普遍化。我的理解就是將土地使用權分給每個人去支配和去交易,才能實現土地使用權的個人財產化。只有擁有土地經營權才有致富的可能,也才是個人資本積累的開始,也是實現聯合體和聯合體內部個人自由發展的開始。這在《手稿》中也有類似的表述:「共同性只是勞動的共同性以及由共同的資本一一作為普遍的資本家的共同體一一所支付的工資的平等的共同性。相互關係的兩個方面被提高到想像的普遍性勞動是為每個人設定的天職,而資本是共同體的公認的普遍性和力量。」(《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84頁,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

從上述我與作者關於國家土地政策的觀點分歧可以看到,我評價現行的土地政策是用自由人聯合體這個理想作為評價尺度和參照系的,但作者無法依據共產主義運動作為理想的尺子去評判現行的土地政策的正確性,更無法向讀者說明為什麼只有他這樣思考才是正確的。

作者在書中回答「共產主義還能實現嗎?」這樣的詰問時告訴對方,共產主義是信仰,信仰無法回答到哪一年理想可以實現。作者接著說:「共產主義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如果我們相信人類社會從古至今一直在不斷進步的話,我們就應該相信有一個美好的社會在前面等待著我們,它就是共產主義。除非你否定這種進步的歷程」(本書第112頁)。我當然看到人類社會在一直不斷進步,並且還看到這種進步本質是人類不斷獲得自由的進步。隨著個人創造財富的效率提升,人類出現了階級社會,人類從那個歷史時刻起就不斷為爭取自己的自由而抗爭。當宗教替代了巫術和神話從而限制了皇帝一個人的自由,讓有宗教信仰的一部分人比以前更自由;文藝復興又使人擺脫神的羈絆,給與更多人以精神上的自由,從而帶動了人類的科學發明和創造,讓自由從生活和精神兩方面普惠於更多的人。隨著人類活動半徑不斷增大,精神生活不斷豐富,人類也認識到改善周圍環境才能讓自己更自由,同時也發現了只有讓周圍的人更加自由才能最終使自己全面獲得自由。其實,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人類對自由的認識不斷深化的歷史,這與人嚮往自由的本性是一致的。

人類文明史的發展還告訴我們,人們嚮往自由的本性只有建立在追求真善美的基礎之上才能讓所有人受益,其信仰才能被多數人接受。如果人們將信仰建立在虛假和仇恨之上,就會在爭取自由的口號下讓另一部分人更加不自由,反過來還會導致自己不自由。這不但會使全世界捲入殺戮和抗爭的漩渦中,也會使人類文明歷史倒退。例如,在實現共產主義的口號下,將無產階級專政作為手段去改造社會之所以不被民眾所接受,就是因為專政的本質是一部分人用仇恨而不是用真善美去改造另一部分人,這樣的改造結果只能使信仰在民眾心中大幅貶值。總之,只有建立在真善美基礎上,能給予更多人以更多自由的信仰(宗教也需要經常向信眾顯示神跡,讓信眾相信自己可以更自由)才會讓民眾接受並為此奮鬥終身。秉持信仰的一部分人如果不能用自己所秉持的理想去評判和改造周圍現實,或者是在仇恨和虛假基礎上改造現實,不但這樣的改造活動必然失敗,這樣的信仰也會被民眾所拋棄,被社會所遺忘。

總結以上我與作者之間三個不同的觀點:第一是《宣言》指出了共產主義理想是自由人聯合體,這比《手稿》將共產主義運動作為理想要更加具體、更加形象,也更加成熟,因為這使理想更具有評判現實的價值;第二是我在土地政策方面的不同意見。我是用自由人聯合體這個共產主義理想去評判的,並相信根據評判去修正現行土地政策也是一個求真、求善的過程;三是我強調了用理想去評判現實的必要性。如果理想不能回答現實中的問題,也就無法讓人秉持這樣的理想,最後連宣傳這個理想信仰的人都會不相信。

現在討論什麼是共產主義原貌非常重要,因為這涉及到中共黨員及廣大無神論者所持信仰是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和理性追問。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科技讓人與人的接觸日益頻繁,經濟全球化也讓我們經常接觸到不同的主義和不同的理想。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無數革命先烈為了崇高理想,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才換來了今天幸福生活。其中夏明翰烈士的詩句更是感動無數人:「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後來人。」我們作為後來人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據中國革命實踐經驗和教訓追問哪個主義才是真,哪個理想才是值得我們用生命去堅持的。(此文選自匆匆行者88的微博,偶爾看到,歡迎批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菩提者 的精彩文章:

共產主義是什麼?還能實現嗎?

TAG:非菩提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