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再給孩子亂喂葯了,用藥不當可致藥物性耳聾!

別再給孩子亂喂葯了,用藥不當可致藥物性耳聾!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算,全世界有輕度聽力損失者近6億,中度以上的聽力損失者2.5億。中國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數最多的國家,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其中七歲以下聾兒超過80萬,每年還將新產生聾兒3萬餘名。聽力的障礙嚴重損害孩子們的聽覺和言語能力,關鍵還有心理上的自卑和自閉,給他們帶來學習、就業等困難,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

防微杜漸:早篩查早治療

今年6歲的果果在濟南市婦幼保健院聽力篩查時診出先天性耳聾。4月齡驗配了助聽器,1歲時進行了人工耳蝸手術,並在醫院聽力-言語康復中心訓練,目前終於可以上正常小學了。

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學康復中心主任韓炳娟介紹,0—6歲是殘疾兒童生理和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康復工作的最佳介入時期。特別是3歲以前,人腦發育最快、可塑性最強,易受環境影響,不失時機地從醫學、康復、教育、社會角度對高危兒童進行早期干預,可以促進兒童運動、感知、認知、語言交往、社會適應和生活自理能力的發展,最大限度地減少殘疾帶來的危害,對於聽力損失的嬰幼兒,最佳干預年齡就是在出生後,聽力篩查發現異常後,及早診斷及驗配助聽器。

「當然,減少出生缺陷是更有效地預防殘疾的方式。」韓炳娟解釋,目前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約90萬例。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聽力障礙、唐氏綜合征、肢體短縮畸形等重大致病致殘出生缺陷發生率高,需要進一步加強孕前、孕期健康知識普及,採取綜合性干預措施,從源頭上防止和減少出生缺陷的發生,進而減少殘疾發生。目前來看,中國新生聾兒數量多,康復需求大,但是,由於經濟條件和技術能力的限制,只能達到年訓2萬名的能力,因此,除採取必要的康復手段外,積極開展預防,防止耳聾發生、控制新生聾兒數量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謹言慎行:退燒藥慎用

「我們一般按耳聾發生的時間分為先天性耳聾、後天性耳聾兩類,大部分的先天性耳聾是可以避免的,而後天因素就要避免意外傷害,防止外耳及中耳感染,避免雜訊污染,警惕藥物致聾等外在因素干擾。」韓炳娟分析道,結合臨床的就診分布來看,又將其細分為以下幾類,並分別就其特徵及防護治療措施做出了詳細解答。

先天性耳聾:由於先天性聾有一半以上是遺傳因素所致,也可能發生在母親懷孕、分娩過程中,所以應該嚴格控制近親結婚,並注意孕婦的妊娠衛生保健,孕婦應避免到過於雜亂的場所去,以免感染傳染病毒性感冒、腮腺炎、腦炎等疾病,同時應盡量避免接觸X射線。避免在懷孕早期使用耳毒性藥物,大部分先天性耳聾是可以預防的。

藥物中毒性耳聾:臨床上應用的十多種抗菌素的毒性反應可損害聽覺神經,醫學上把這些抗菌素統稱為「耳毒性抗菌素」。例如孩子患病或發熱時,如盲目使用慶大黴素等對耳朵有毒的藥物,就會導致少數孩子內耳損傷,聽力下降,嚴重者甚至耳聾。如果病情發生在孩子學說話之前,孩子就可能變成聾啞人。因此應盡量避免使用耳毒性的藥物,如必須使用的話,療程盡量要短。

外傷性耳聾:臨床上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因為孩子不聽話,或學習不用功,家長一個巴掌打得小孩子耳朵耳鳴、聽力下降甚至全聾。有的是鼓膜穿孔,有的則是感音神經性聾,往往是家長後悔莫及。此外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挖耳朵,使用的「器械」各式各樣,如髮夾、毛線針、手指甲等,稍有疏忽極易損傷外耳道甚至鼓膜,造成鼓膜穿孔,導致傳導性耳聾,不僅引起耳痛、出血,而且還使外耳與中耳腔直接相通,細菌也就乘虛而入,容易導致感染,將直接影響兒童聽力。

中耳炎致聾:中耳炎對兒童來說,發病率相當高,對聽力的影響很大,在6個月以內患過中耳炎的兒童,以後更易發展為複發性中耳炎或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從而影響兒童的聽力,導致言語形成障礙。由於滲出性中耳炎(即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兒常見的致聾原因,加強本病的預防工作對小兒的預防、治療耳聾非常重要。

噪音性耳聾:看電視或收聽音樂時,有人喜歡把音量開得很大;有的青少年喜歡聽立體聲音樂,戴上耳機一聽就是幾個小時。研究表明,長時間接觸高分貝的噪音,會對內耳聽覺器官的神經末梢造成不良刺激,對聽力的損害也很大。此外,情緒過於激動、急躁、暴怒也是誘發突聾的重要因素,因為人的情緒發生劇烈波動時,體內的交感、副交感神經會失去正常功能或發生功能紊亂,從而導致內耳聽神經缺血缺氧而引發耳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都市女報 的精彩文章:

賞花燈、逛民俗、趕廟會……濟南春節遊玩最全攻略來襲!
90後濟南姑娘孫一席,做鬧市裡的「修心族」

TAG:都市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