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大訊飛式煩惱

科大訊飛式煩惱

風口的煩惱

作為一個價格博弈的「遊戲」,資本擁躉風口,無可厚非。春節後不久,人工智慧板塊又一次感受到了二級市場資本的熱情。

這一輪概念股的整體「悸動」,似乎與本報對於該板塊的報道策划進度「不謀而合」。

遺憾,本報著眼的卻是板塊的真實價格隱憂和價值分化。

在過去一年,包括A股龍頭企業、互聯網龍頭,以及風投等產業和金融資本迅速湧入,既印證了「科技迭代」的資本號召力,同時,也拋給市場一個越發繁冗的競爭格局……

身在其中的企業,冷暖自知。 (李新江)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記者丨朱藝藝 上海、杭州報道

圖片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這是一個交織著產業變革、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以及K線圖不斷跳躍的經典資本故事。

鏡頭拉回2018年1月9日,美國拉斯維加斯,CES2018消費電子展。

科大訊飛第一次亮相CES,訊飛曉譯翻譯機、譯唄翻譯機、MORFEI智能麥克風、叮咚二代音箱、阿爾法蛋、莫比斯耳機、訊飛語音合成系列晶元,涵蓋翻譯、家庭、汽車等多種場景的人工智慧產品一一呈現。

這個頗有儀式感的展覽背後,包含了科大訊飛從傳統B端業務轉向C端的「重頭」布局。

變局潛在發生,故事主人公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2017年12月談到,「整體上,人工智慧會大規模發展,但明年將會有一大批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倒閉」。

誰的藍海?

這一戰略層面的變化,在科大訊飛內部,被定位為「平台+賽道」:以語音技術為介面,教育、司法、醫療、交通、智慧城市均成為AI+賽道。這個辭彙,通過媒體報道與研究報告等,不斷被強化,並為市場所周知。

尤其是2016年,AI行業發展六十周年。這一年,科大訊飛消費者、智慧教育、智慧城市三大事業群正式成立,其中科大訊飛二號人物胡郁擔任消費者事業群總裁。該事業群有訊飛輸入法、靈犀、訊飛聽見、智慧家庭、智能玩具等一系列C端產品。

一般而言,這將是一個技術迭代帶動產業龍頭蓬勃發展的「老套故事」,主角有蘋果、谷歌,也有騰訊、阿里,儘管這些企業成長不乏曲折,但整體而言,均因為行業的不斷做大,而獲得指數級的成長速度。

但是在人工智慧這一領域,故事情節發生了陡變,這種改變在科大訊飛的幾大賽道,均呈現出「嶄新」的競爭邏輯。

譬如在教育賽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微信號:jjbd21)查閱科大訊飛2016年年報,科大訊飛拿下了北京、上海、廣東10餘省市中高考英語聽說考試的口語評測技術使用,累計考生數突破1700萬。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智能評分應用,並完成了安徽、江蘇、廣東、湖南等省市中高考作文的智能評分應用試點。

科大訊飛稱,在教育等應用領域採取了「應用免費推廣,增值運營服務」的模式。

與之相隨的,是行業獨角獸和BAT無處不在的身影。

成立於2014年的乂學教育闖了出來。

乂學教育開發了國內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適應學習引擎「松鼠AI」,天使輪融資被追加至2.7億元,投資人包括國科嘉和(中科院)、新東方、好未來乃至俞敏洪個人。其在國內102個城市開設了264家學校,希望通過線下學校收費和線上學習系統實現商業化。

類似的,在醫療領域,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系統在301醫院、瑞金醫院、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等20多家醫院落地。

與之同時,2017年,騰訊推出了首款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MIAIS)。阿里的AI醫療產品——ET醫療大腦,牽手了華大基因和上海華山醫院。

聚焦醫學影像的創業公司匯醫慧影,2018年1月8日獲得鼎暉投資C輪數千萬融資,其診斷產品已在100多家醫院落地。

就在科大訊飛現身CES的同一天,以智能裝備集體出征的還有百度。

百度展現了對無人駕駛的熱愛,參展的有其自動駕駛量產產品Apollo Pilot和小度車載系統等,合作夥伴包括北汽、一汽、奇瑞、金龍客車、博世等。

這也是科大訊飛的布局賽道,其與賓士、寶馬、豐田、上汽、一汽、吉利、奇瑞、江淮、廣汽等廠商合作,還發布了AIUI車載系統飛魚助理。

在看得見的面向消費者的賽道,競爭更為激烈。

科大訊飛稱,智能電視業務在電視行業繼續保持行業第一,叮咚音箱2016年銷量近10萬台。

無論是阿里的智能音箱天貓精靈,還是百度的Fish VSI智能音箱、Sengled智能音箱燈、PopIn Aladdin投影燈智能音箱,顯然讓這個賽道變得擁擠。

更不用說,以智能語音交互技術為主的思必馳和雲知聲的入場。

「圍城」漸成

圖片來源/ 圖蟲創意

2017年,科大訊飛股價在3月入選科技部人工智慧「國家隊」,尤其是5月份開始,一路走高至8月份的64.77元,11月衝上了70元高位,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元。

這一表現,在A股玩家的規則里「理所當然」。

為了貫徹「平台+賽道」的戰略,這五年,科大訊飛開展了一系列併購動作。

2013年6月,科大訊飛以4.8億元收購啟明科技100%股權,2014年10月,其以2.1億元收購上海瑞元100%股權,2015年3月,其以3720萬元增資獲得安徽信投18.6%股權,2016年,其以1億元增資獲得訊飛皆成23.2%股權之外,還以4.96億元收購樂知行100%股權。

除此之外,2015年4月,科大訊飛定增計劃募資不超過21.5億元,用於智慧課堂及在線教學雲平台和「訊飛超腦」等項目。2016年,其中1.01億元募資金額變更為訊飛皆成股權收購項目。

但亦可以看到保守的一面。當記者問及科大訊飛是否會介入金融的人工智慧業務風口,其一位高管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坦言,科大訊飛目前最重要的布局在教育領域,並無計劃大規模涉足金融行業。

但3月2日,國泰君安一位長期關注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行人士分析仍然預判,「護城河可能會越來越淺」,儘管與京東JIMI智能客服、百度地圖都有合作,但無論是在資本、大數據、技術儲備乃至市場用戶等方面,科大訊飛與BAT巨頭更多呈現出對抗的一面。這種對抗,卻鮮有券商研報關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微信號:jjbd21)試圖了解,但BAT三方均未對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資金投入予以正面回應。

不過從財報來看,阿里2017財年技術研發投入為170億元,百度2017財年技術研發投入為129億元,騰訊2017財年技術研發投入為118億。

2014-2016年,科大訊飛的研發投入分別為5.18億元、5.77億元、7.09億元(占營收的29.18%、23.08%、21.36%)。

而在大數據獲得能力上,為了獲得更多的用戶,科大訊飛不遺餘力擴大銷售和管理費用。2016年,其銷售費用增長72.78%,2017年前三季度管理費用增長60.57%。

截至2016年末,訊飛開放平台開發者達25.7萬(同比增長133.6%);過去18個月總用戶數(獨立終端數量)達9.1億,月活躍用戶達3.08億(同比增長71.1%)。

相比而言,BAT自帶的流量屬性,為其鋪開市場提供不少優勢。

阿里、騰訊、百度都有對應的AI開放平台。以百度的DuerOS開放平台為例,DuerOS新增130餘家合作夥伴、落地硬體解決方案超過20個、每月新增5款以上搭載DuerOS的設備。

不過,即使是卡位戰,各家的人工智慧戰略也有側重。

2017年是百度「All in」 AI的第一年,其在2017年7月5日,宣布全面轉型成一家AI公司。

百度集團總裁兼COO陸奇提到,百度開放了包括語音、圖像、自然語言處理、視頻、增強現實、知識圖譜等在內的90多項AI技術能力。

騰訊則提出「make AI everywhere。騰訊AI lab負責人姚星公開表示,騰訊的AI基於四個垂直領域,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

2017年10月,阿里宣布投資千億元成立達摩院,將在全球建立實驗室,覆蓋量子計算、機器學習、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交互、晶元技術等多個領域。

另一份數據中,截至2017年底,IT 桔子跟蹤到1131家人工智慧相關公司,1296起投資事件,歷史投融資總額1336億元。寒武紀、甲骨文、地平線、雲知聲等一批創投企業嶄露頭角。

困惑不止訊飛

圖片來源/ 圖蟲創意

對科大訊飛來說,布局賽道的轉化率仍待提升。

2月27日,科大訊飛發布業績快報,2017年營收54.58億元,同比增長64%;凈利潤為4.28億元,同比下降11.66%,其公告稱,凈利潤下降源於2016年收購的安徽訊飛皆成非經常性損益。

2016年,科大訊飛實現營收33.2億元,凈利潤4.79億元,同比增長僅為12.69%。

「公司研發投入長期維持在營收的20%,加上資本化研發支出的攤銷,以及市場推廣和渠道建設投入,這種開荒播種式的投入反映公司目前的戰略定位:忽略利潤而著重行業卡位」,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楊小舟曾公開評價科大訊飛。

目前僅可以從2016年年報看到更詳細的數據,其中,對科大訊飛營收貢獻最大的兩塊業務分別是教學產品和服務(營收佔比27.4%),信息工程(營收佔比 25.07%),此外,公共安全行業產品營收佔比7.32%,智慧城市行業應用營收佔比4.63%,智能硬體產品營收佔比1.06%。

根據本報記者統計,A股還有大華股份(002236.SZ)、中科曙光(603019.SH)、機器人(300024.SZ)等三四十家人工智慧公司。類似科大訊飛的困惑,已然不是個案。

譬如,頂著3900億元市值的「安防第一股」海康威視(002415.SZ),也朝著人臉識別等AI業務奔跑。

無論是二級市場,還是一級市場,「熱點概念」引發的資本追捧,貫穿2017年幾乎全年。而在產業端,繼人工智慧(AI)被寫入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搶灘產業鏈的劇情輪番上演。

2017年,海康威視接受762家機構調研,也以安防設備為起點,延伸至各種層次的人臉、車牌等數據分析的AI業務。

此前一年,海康威視發布了包括「海康深眸」系列攝像機和「海康獵鷹」、「海康刀鋒」,以及「超腦」NVR、「臉譜」人臉分析伺服器等多款前端、後端的智能產品。背後是高昂的投入, 2014年-2016年,海康威視研發費用分別高達13億元、17.23億元、24.33億元。

與之對標,非上市公司的廣東世紀晟科技有限公司重點關注人臉識別領域,已為公安部建設15億人像庫的識別檢索系統。

巨無霸尚且如此,可以想像,對於川大智勝、漢王科技、賽為智能等市值100億元以下的人工智慧上市公司而言,困惑也許更為深刻。

在亦競爭亦合作的微妙格局中,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意識到,人工智慧行業到了十字路口。

2017年12月16日杭州首屆錢塘江論壇,劉慶峰表示,「整體上,人工智慧會大規模發展,但明年將會有一大批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倒閉」。

四天後,2017年雲棲大會·北京峰會上,阿里雲總裁胡曉明亦指出,「現在人工智慧領域有種浮躁的氛圍,有些企業靠AI講資本故事、炒作股價。人工智慧不應僅僅是實驗室里的、PPT里的『概念上的AI』,更是『產業AI』」。

合作還是對抗?

圖片來源/ 圖蟲創意

新的資本格局,讓關係變得複雜,另一個典型案例中,同樣看準AI風口的浙大網新,選擇了牽手巨頭阿里。

早在2016年12月,浙大網新以18億元收購浙江華通雲80%股權(獲得其100%股權),分散式AI、智慧城市、智慧交通、金融科技成為其卡位方向。

浙江華通云為阿里提供IDC託管服務,並與阿里在雲計算平台進行戰略合作。

2月27日,阿里相關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微信號:jjbd21),阿里雲研發的ET城市大腦將杭州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救護車自動抵達現場時間減少一半。

「杭州的智慧交通項目,牽涉到50多萬個攝像頭,用傳統的集中式AI處理方案,按1.5兆碼需要750G的第三方帶寬傳輸,傳輸費用就要每年1億元,AI計算費用更是超過10億元/年,但是如果採用分散式AI處理模式,可以將費用整體節省到原來的1/10」,2月9日,浙大網新首席科學家毛德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微信號:jjbd21)採訪時提到。

未來的競技關鍵詞在哪裡,業界仍然見仁見智,不過一個共識是,產業化落地即將揭開序幕。

「2018年應該是產業化的一年」,浙大網新首席科學家毛德操認為,目前人工智慧的產業化落地,「一種是以技術驅動的自頂向下模式,技術就是門檻,但需要尋找各個行業的應用落地,能不能進入行業是一個問題;另一種是自底向上模式,比如已經在一些行業深耕多年的公司,是一個慢慢疊加的過程」。

除了與巨頭合作,浙大網新也推出了幾類人工智慧產品:在大交通領域的火車站、機場的人臉識別閘機;大健康領域的網新飛思人臉識別系統;以及大金融領域的智能投顧產品。

「不少企業布局C端,是為了獲得流量入口,獲得入口後,企業是否具備流量轉化率更為重要。」2月26日,由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常州國家高新區政府、常州高新區愛爾威人工智慧孵化器共同成立的江蘇中自機器人有限公司負責人肖霄表示。

長租公寓B2B2C平台「公寓家」首席運營官楊劍凌1月26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在B端租賃市場的商業運營中,人工智慧的難度並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大數據的積累、標準的設定和機器的學習。

「我們的機器還在學習階段,比如輸入一套房源,機器給出15萬左右的裝修改造價格,然後需要通過人工修正,其實是13萬更合適,重要的是大數據,案例越多,機器學習的程度越高。」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同樣總結了三個關鍵詞,「場景」、「大數據」、「算力」。

眼下,誰擁有足夠的雄心、資本和運氣,衝出圍城?一切尚未知曉。

(編輯 李新江)

21君

小夥伴們,你有什麼樣的看法?

本期編輯 陳思

21君

老鐵們,給21君點個贊再走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經濟報道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變革價值的潛力與應用挑戰
人工智慧 以何種方式到來?

TAG: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