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都在讀,道理都懂,關鍵是如何用——《世說新語》德行 第18則

書都在讀,道理都懂,關鍵是如何用——《世說新語》德行 第18則

《世說新語》德行篇 第18則

梁王、趙王,國之近屬,貴重當時。裴令公歲請二國租錢數百萬,以恤中表之貧者。或譏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損有徐,補不足,天之道也。」

小釋:

梁王和趙王是皇帝的近親,貴極一時。中書令裴楷請求他們兩個封國每年撥出賦稅錢幾百萬來周濟皇親國戚中那些貧窮的人。有人指責他說:「為什麼向人討錢來做好事?」裴楷說:「破費有餘的來補助欠缺的,這是天理。」

雜評:

1、裴楷出身著名世族「河東裴氏」,年少時就有名於世,擅談《老子》、《易經》,為定科郎時,與賈充等共同制定《晉律》。

2、總是有人說,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不足。儒家偏迂腐、道家偏寬泛、法家偏嚴苛,沒有明細的條例可以參照執行。裴楷的這件故事,就給出了很好的回應。

3、裴楷出身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望族「河東裴氏」,懂老子和易經,懂法律。

4、一句老子《道德經》中的「損有徐,補不足,天之道也」,將扶貧工作落實到位。

(1)給出了自己的理論根據,表明自己做事不是胡來,而是有章可尋的;

(2)沒有給中央財政製造負擔,表明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3)將財政支出划到了富裕王族司馬肜和司馬倫兩家,天道之下,王族也要遵守,而且還是救濟司馬自家的親戚;

(4)最終完成扶貧工作。把一項借錢扶貧的工作,賦予了很高的使命。

這就是,書誰都在讀,道理也都懂,關鍵是如何運用。

附註:

1、裴楷(237年-291年),字叔則。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三國曹魏及西晉時期大臣、名士,東漢尚書令裴茂之孫,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之子,西晉司空裴秀的堂弟。

2、司馬肜(?—302年),字子微,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第八子,晉景帝司馬師、晉文帝司馬昭異母弟,晉武帝司馬炎之叔。母張夫人。西晉宗室,諸侯王 。

曹魏時封平樂亭侯,建立五等爵制後改封開平子,泰始元年(265年),西晉建立,司馬肜受封梁王,拜北中郎將,之後歷任平東將軍、安東將軍、衛將軍、征西大將軍等職。

3、司馬倫(?—301年4月13日),字子彝,晉宣帝司馬懿第九子,晉景帝司馬師、文帝司馬昭異母弟,晉武帝司馬炎的叔叔,母柏夫人,西晉宗室,藩王,八王之亂的參與者之一。曾一度登基稱帝,然不久即退位,故他的皇帝身份不算入西晉世系當中。

司馬倫在曹魏時封安樂亭侯,後進封東安子,任諫議大夫。西晉建立後,封琅琊郡王,後改封趙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晉 的精彩文章:

司馬炎建立西晉後,為何表現的像兩個人?專家:他其實是個官N代
若曹魏政權能聽從曹囧《六代論》諫言,也許就沒有司馬家的西晉了

TAG:西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