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追憶朱可心、汪寅仙仿製聖思桃杯的藝術歲月

追憶朱可心、汪寅仙仿製聖思桃杯的藝術歲月

1959年的秋天,紫砂工藝廠薛如友廠長帶隊到南京博物院參觀,車間主任張純奇、朱可心、汪寅仙等七八個人一起前往。此次除了參觀正常開放的展廳外,還到地下庫房看其他寶物。

就是在地下庫房看到了妙手天成的,國家一級文物「聖思桃杯」,大家非常振奮。令人沒有想到是,廠長薛如友向南京博物院提出,要將聖思桃杯借回廠仿製。經江蘇省手工業管理部門的唐處長簽字,南京博物院院長曾昭燏批准,最終把寶物借回廠。

明末清初 項聖思制桃杯原件

閬苑花前是醉鄉,拈翻王母九霞觴

聖思桃杯製作十分精美,杯身以半個豐碩肥大的桃實為主體,以一枝古老蒼勁高出杯身的桃樹榦為把手,老梗新枝變化生動,樹桿大端節孔較深,從樹孔的殘缺美中看到樹的蒼勁古秀,新枝勃發,枝葉茂盛。

杯體上捏塑大小十四張葉子,捲曲自然、生機盎然。葉分正背,從立體到平面姿態各異。葉脈紋理清晰,有盛開的桃花,又有含苞待放的花苞,栩栩如生。

更為巧妙的是三隻杯足的設計:三隻小桃一枝桃樹榦一片捲曲的桃葉,三足鼎立組成腳底,特顯捏塑的高超技藝和精巧的構思,酷似一副動人的工筆畫,美不勝收。

工廠領導很重視,專門召開會議研究,決定由朱可心仿製,同時選定汪寅仙隨師父朱可心學仿。朱可心師徒心情非常激動,朱老高興得精神煥發。

朱可心與汪寅仙

朱可心每天面對桃杯細細觀察,反覆推敲,起早摸黑,夜以繼日,琢磨如何才能做到形似神似。朱可心與汪寅仙邊做、邊品賞、邊討論,推敲著如何仿得像、做得好。

三腳定位,每張葉的大小、正背長短,高低、整體的布局、畫面的疏密,稍有差錯整體就彆扭,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邊摸索邊改進。

汪寅仙 聖思桃杯

這項工作不能在大的工場里做,為保護好作品原件,故在朱可心宿舍里做。那年冬天特別冷,那時條件差,室內沒有一點取暖設備,到深夜寒氣逼人,朱可心用一條長圍巾雙層疊起搭在肩頸上,披著一件舊棉大衣,坐在床前桌旁仿製。

每天到半夜十二點時,朱老就讓汪寅仙回宿舍休息,而他自己常常做到深夜兩三點鐘,聽到雞叫才放手。深夜又冷又疲勞時,就用幾粒蝦米或幾塊豆腐乾就上幾口酒,然後接著做。

汪寅仙 聖思桃杯

就這樣做了四個月,終於成功複製完成,達到幾乎可以亂真的水平,全廠上下為此而振奮。朱老做的那隻仿聖思桃杯,不知後來拿到哪裡去展覽了,現無實物圖片。

紫砂大師們,執著好學的精神與不斷攀登的意志,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汪寅仙大師正在製作聖思桃杯

南京博物院聖思桃杯,原為宜興儲南強先生收藏。當時因杯底微損,後請紫砂名家裴石民先生配了杯托,並以陶刻文字作以記述。

裴石民先生杯托上銘文:「聖思,相傳為修道人,姓項,能制桃杯,大於常器。花葉、干實無一不妙,見者不能釋手。廿年前,簡翁得於燕市,歸而寶之。杯底葉小損、微跛,名手裴石民,時方以『第二陳鳴遠』名於世,善為前人修舊。昨年用賓虹老人之意,為供春壺重配蓋。今歲後以鄙請,為此杯加一外托,中虛而涵納之,趾乃定。遂為之記略,兼揚其絕藝,以光於陶史為二美」。

裴石民所配杯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砂壺 的精彩文章:

名家仿名家,看紫砂名宿朱可心師徒PK前輩大師
顧景舟款的紫砂壺,這四類你不能不知道!

TAG:紫砂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