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說話不過腦子,竟是養孩子最難的一道坎

說話不過腦子,竟是養孩子最難的一道坎


凱叔講故事

兒童聽故事大全

1000萬父母育兒寶典


文 | 可樂媽媽


 


1




幾天看到一個新聞。




南京一個小學生寫了一篇作文,吐槽媽媽一年要說她1萬個「笨」。


 


「笨!看看幾個條件」

「笨!這是完形填空」


「笨!娓娓動聽是『尾巴』的『尾』啊?」


「笨!注意四指、五指,

笨……」




每天按30個「笨」計算,2017年我至少被媽媽說了一萬個「笨」。




 


雖然樂觀的女兒一直採用調侃戲謔的語氣,可多多少少還是表現出了內心的小苦惱,哪個孩子願意天天被念叨「笨」「笨」「笨」呢?




女孩媽媽在接受採訪時說:

「我的本意不是責怪她,就是希望她能更出色地完成任務」。




是不是越聽越耳熟?




多少家長打著「為了激勵孩子」「為了孩子好」的旗號實施「打壓式教育」,天天對著孩子說:

「啥也不會,養你有什麼用?」


「笨手笨腳的,你還能幹點啥?」


 ......




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如果真的為了孩子好,為什麼不能直接跟他說「你很努力,媽媽相信你可以做的很好」呢?



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呢?







2


女兒現在處於好奇心很重的探索期,喜歡滿屋子走,摸摸這個,看看那個。




老公卻喜歡她很溫順的坐在身邊一起看籃球比賽,於是常常跟女兒說「你再不過來,我關電視啦」「你再跑,我就打屁股啦」。




我問他:

「你真要打她屁股嗎?」




他說:

「怎麼捨得呀,就是跟她開個玩笑。」




但是,孩子分不出那是開玩笑還是真的指責她啊!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曾經寫道: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知乎上有個問題是:

語言暴力對一個人的傷害有多大?




一位點贊很高的網友說:





小時候碩士畢業的母親長期給她輔導功課,偶爾會誇她有天賦,她的成績也非常好,但每次因一些瑣事發生爭吵後,母親就會惡語相加:




「這個小孩現在已經廢了!小時候是好的,現在成績這麼差,已經廢了!」


「我沒有成績這麼差的女兒」


「她已經沒用了,考上這種高中」


......


後來,自卑、羞恥的她成績越考越差,開始厭學,還患上長期抑鬱症,長大後每每想起來母親的話都會抑制不住的想哭。


 


語言暴力會給孩子烙上一道無形的傷痕,即使你的出發點帶著愛和善意,依然「字字見血、句句傷心」,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中,宋丹丹不斷地吐槽兒子巴圖。




兒子不會做早餐,她嘲笑他笨手笨腳的,還說:

「你怎麼這麼笨吶,我生了一個廢物」




聽說別人做好了早餐,當即說:

「有換兒子的嗎,我能換一個嗎?」







看到兒子的腳趾發炎,當眾爆料他小時候的糗事:

「不會是你啃的吧,你小時候就喜歡啃腳,你給他們表演你能啃得著這個」




兒子很尷尬,躲到一邊去弄雞窩,何老師都忍不住打趣:

「巴圖已經帶著男人的尊嚴去壘雞窩了,你卻讓他表演啃腳?」




這一句句扎心的嘲笑,埋藏著多少尷尬、痛苦和眼淚啊!





 


《新警察故事》中,吳彥祖飾演的關祖自小在父母無休止的爭吵和父親的打罵中長大。




他被做香港北區總警司的爸爸罵「廢物」「你把我的臉都丟盡了」,內心極其痛恨父親,開始以找警察的麻煩為樂趣。




在生命最後時刻,他期待著父親的理解和尊重,期待著父親能誇他一句,可是換來的依然是:




「你這個混蛋,你老爸是警察你竟然去做賊」


「你個混蛋,廢物,丟盡了我的臉」


......




後來,他絕望地選擇了去死。







天堂,是不是沒有那麼多責罵?




家,應該是傳遞愛和溫暖的地方,夫妻之間好好說話,父母對孩子好好說話。


 


畢淑敏在《家問》中寫道:





在紛亂和醜惡的氣氛中成長的孩子,是偽劣家庭的痛苦產品。




他們在家中最先看到並習慣的待人處世經驗,是破碎流離和粗暴殘酷。




他們是那樣幼小,缺乏分辨的能力,以為這就是人世間的模型,當他們走進社會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以不良家庭模式對待他人,將紊亂和不協調傳染到更遠的範疇。





 


後台曾經收到過一位媽媽的留言。




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離婚了,母親常常數落她:


「都是因為你,你爸才被那個狐狸精迷住了」


「要不是你,我怎麼可能落到如此地步」


「你這麼不聽話,對得起我嗎」


......




後來,她結了婚,又離了婚,跟母親一樣成為一名單親媽媽,也會控制不住地訓斥孩子:


「如果沒有你,我會過得比現在好千倍萬倍」


「我上輩子做了什麼孽,你這輩子來向我討債,整天給我惹事」


......





 


心理學家李雪說:


「輪迴有巨大的推動力,自己童年灰暗的父母,會把心理創傷傳遞給孩子。無論我們在意識上多麼希望孩子不再受苦,潛意識卻總在製造相同的陷阱。」


 


為了我們的孩子,也為了我們的子子孫孫,好好說話,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讓愛和溫暖一代代傳遞下去。







3


托爾斯泰說: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家庭,是家人好好說話,懂得彼此的愛,也向彼此傳遞愛。


 


夫妻之間好好說話,向孩子傳遞愛。





 


芬蘭的一個短片《孤兒院》中,兩個孩子被帶到一個「成人孤兒院」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父母。





第一組父母,爸爸看書,媽媽收拾屋子,兩人四目相對,眼裡是滿滿的愛意。


第二組父母,兩人在用餐,有說有笑,空氣里都是快樂的味道。


第三組父母,兩人在溫和的進行交談,旁邊放著一個嬰兒車,一片歲月靜好。





 


兩個孩子在看到前三組父母時,心情愉悅,眼睛裡閃爍著光芒。


 


而到了第四組父母的櫥窗前,卻看到他們在凌亂的房間里大吵,兩個孩子的眼睛裡充滿了害怕,甚至恐懼。


 


短片的最後,兩個孩子卻選擇了第四組父母,配文:

我們沒有辦法選擇我們的父母





 


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孩子沒有辦法重新選擇自己的父母,可是父母卻可以選擇成為怎樣的父母啊,溫和有愛的還是惡語相加的,有說有笑的交流還是天天大吵大鬧……


 


每一個孩子都期待著擁有一個溫暖而快樂的家庭環境,期待著擁有彼此相愛、彼此好好說話的父母。


 


父母對孩子好好說話,多多給孩子鼓勵和讚賞





 


短片中這位爸爸的做法很值得借鑒。




女兒有點情緒失控,爸爸沒有責備她

「哭哭哭,你就知道哭」「你這孩子就知道天天發脾氣」「你再這樣,爸爸就不要你了」

,而是耐心地幫女兒梳理自己的小情緒。


 


爸爸溫柔地對女兒說:

「生氣沒什麼大不了,你可以生氣,可以生爸爸媽媽的氣,也可以生自己的氣,但是不要讓這種情緒支配太久,學著慢慢放下,克服它,或者順其自然。」


 


同時,這位爸爸還堅定地告訴女兒:

「我們依舊愛你,你也不會受影響,你的世界依舊一片光明。」


 


最後,小女孩點點頭,並親了親爸爸。


 


孩子會犯錯誤,會做錯事,會發脾氣,這都很正常,無條件接納和愛你的孩子,少一點批評,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指責,多一點讚賞。


 


很喜歡一句話:

好好說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家風。




好好說話,讓你的孩子沐浴在愛和尊重的家風中,成為一個內心溫暖的人,自信而勇敢地去迎接多姿多彩的人生,綻放出絢爛的自己。 





 


作者:

杜小艾,一個少女心滿滿的媽媽,自由撰稿人,專註兒童心理學研究,跟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處理,郵箱tougao@ksjgs.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叔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1】明日開課:15節課提高唱歌水平【2】尤克里里,最適合孩子啟蒙的樂器
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不是百科全書,而是......

TAG:凱叔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