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黔東南苗族的住房與飲食

黔東南苗族的住房與飲食

苗族的居住地區一般都是雨量充沛,氣候宜人,蒼山翠竹,景緻萬千。盛產水稻,喜食糯米。在以苗族為主要居住人口的黔東南山區,由於歷史的各種原因和當地自然地理環境等原因,形成了「依山為寨,聚族而居」的特點。除了清水江兩岸及舟溪平壩等地的苗族,在山腳、平地建屋外,其他居住在山上的苗族同胞,則建寨于山腰、山樑、坳口和山頂的白雲深處。如凱里市青曼的晴朗村,分為上中下、大寨、牛寨等等。寨寨依山而建,層層疊疊,鱗次櫛比,雄偉壯觀。而村頭寨尾,楓樹、楠木濃蔭避日,清風跑過,濤聲陣陣,使美麗的苗寨更加生機勃勃。

建造在山腰、山樑、坳口和山頂處的房屋多為吊腳樓。所謂的吊腳樓是因為樓房主要建在山坡上,為了增加樓層的面積同時也不影響底層山道的交通,樓層面朝山坡外的一面大多懸挑在外,用垂柱支撐挑出的樓層。這種建築懸在半空的柱頭很像一個人坐在山坡上雙腳向前弔掛在空中,所以就把這種建築叫做吊腳樓。在中國的鄉土建築中,一般把底層完全架空的建築叫做干欄式住宅。干欄式的優點是防蟲、防潮、防水患,也能防止毒蛇之類的入侵。在苗鄉常見的建在山上陡坡的吊腳樓就是典型的干欄式鄉土建築。由於黔東南地區氣候溫和,土地肥沃,人民生活比其他苗族地區要富裕,比較安定。而且居住集中,所以這些在苗族地區常見的吊腳樓建在鵝卵石或青石壘砌的台基上。在黔東南地區幾百戶的苗寨比比皆是,上千戶的大寨子也不少。大多數苗寨中的小路是用鵝卵石和青石板鋪就的,循山起伏,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石板路有時也會從吊腳樓下通過,左旋右轉,形同地道,狀如迷宮。

當地叫建房做立房子,裝房子。立是立木架,裝是裝四壁。在平地上豎立木樁,在木樁離地約兩米處架設木樑,上鋪木板為樓面。房屋的四牆也是木板,在木樑上開槽把木板裝在槽里,形成四壁。這就是裝房子。建在河谷、平壩上的房屋,多為吞口式(為凹字形,不過凹進的地方天樓上也有遮雨的頂。),常見的是三間。正中一間是堂屋,上蓋天樓,裡面有神龕。面壁向內縮一柱。

而建於山腰、山樑、坳口和山頂處的房屋,大多是曲欄迴廊的吊腳樓。以四排三間的房屋為主,一般是三層。底層一邊為畜圈,一邊為灶房。傢具、餐具多放於底層,但吃飯在二層。畜圈用木板間隔。有的人家沒有畜圈,也用木板把閑置不用的底層一部分面積隔出來。當作青年男女冬季晚上對歌等等活動的公用場所。大多數人家在吊腳樓柱前半部較寬無外壁的迴廊上,嵌有數十根彎月形木條連接穿枋和坐板,供人小憩。

黔東南盛產水稻,苗家人喜食糯米。苗家人製作的糯米飯,有著自己的民族特色。做黑糯米飯時,要用比較嫩的楓葉葉砸爛煮水,泡糯米,蒸出的糯米飯就會黑得發亮。本地苗家人還喜歡吃酸。有白酸和紅酸之分。要論歷史白酸要久一點。製備白酸的工藝非常之簡單。在家裡面的大灶旁準備一個木桶或者罈子之類的能夠多放一點水的盛器。放在大灶旁是為了保持一定的溫度。在盛器口放一個過濾網。每天煮飯時,放米下鍋,當煮米的水溫熱後,就把米和水的混合物經過過慮後盛入盛器中。有個三五天白酸就製作好了。只要注意幾點就一定能得到好的白酸湯:下鍋用大米;火不能太大;水溫熱就行了;不要接觸油;做好衛生。

另一種酸是紅酸,其實就是一種辣椒的吃法。這種美食就叫做酸與淘米水的白酸形成區別。用適量的新鮮紅辣椒打成醬,加入適量的鹽巴、稀飯、白酒拌均勻,裝入壇密封。大約半個月就可以吃了。每戶人家幾乎都有酸壇,一次製作,可吃一年。紅酸是做酸湯魚的必不可少的調料。好的酸湯魚至少要有三種酸:紅酸、西紅柿、槽辣椒。其實黔東南的酸湯菜,一直都分白酸和紅酸兩種。這兩種酸無所謂誰更好吃,主要看個人愛好。

說到槽辣椒,本地叫甜槽辣。也是一種辣椒醬,比紅酸要粗。加自家釀的甜酒和適量的鹽巴、稀飯拌均勻,裝入壇密封。辣椒醬比紅酸要粗,酸味比紅酸輕,可以直接食用。最有特色的吃法是甜糟辣蛋炒飯,辣味不重,除了蛋的清香外還能品味到微微的甜味和辣味。甜糟辣也用於做蒸魚。先把禾花魚煎到表面金黃,再在上面按個人口味添加甜糟辣。上鍋大火蒸十五分鐘,菜就做成了。濃香四溢,開胃爽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蓓曼 的精彩文章:

苗族民間節日——吃灰

TAG:蓓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