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篆刻——古人的二維碼

篆刻——古人的二維碼

篆刻

古人的二維碼

篆刻,是在印章上鐫刻文字的一門藝術。篆刻的文字一般採用的是篆書。篆刻的「篆」,在這裡指的是書寫,「刻」指的是鐫刻。所以說,篆刻是一門融合書法與雕刻為一體的具有獨特魅力的中國傳統藝術。

古人的二維碼

篆刻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篆刻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說法,但據篆刻小站某專家查閱,有人把河南安陽出土的三件銅璽認為是最早的印章,其文字與殷商時期的金文相似,而與春秋時期的古璽不同。

印章的出現與古代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發展有密切關係。篆刻印章起源,俗化雕文,始有印璽,春秋時期的印章稱璽。隨著經濟的發展,貨物長途運輸越來越多。為了保證貨物遞送過程中不被失散竊取,便在貨物扎捆的地方安置上一個木盒,然後填上泥塊,再在泥塊上鈴印,如果中途遇到私拆,收件人就會馬上發現。所以,《釋名.釋書契》中談到:

璽徙也.封物使可轉徙而不可發也。

除了貨物之外,公文的傳遞也採取這樣的方法。

戰國時期已有拜官授印、辭官交印、罷官收印的制度,每官均有相應的官璽,以作為其身份等級及行使權力的憑證。

春秋戰國時期,君臣關係不再是以血緣為基礎的宗族關係,所以國君授予臣下的行政與軍事權力,必須有一種信物為證,於是軍事上的虎符和政治上的將軍印印章就由此產生了,將軍印欣賞:將軍出征急,印符美中奇,鋒芒畢顯的漢將軍印。國君任命使吏時授予官印,罷免或辭職時又把官印收回。因此政治和軍事上的需要也是印章產生的根本原因。

在歷史上,虎符的形狀、數量、刻銘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較大的變化。從漢朝開始至隋朝,虎符均為銅質,騎縫刻銘以右為尊。隋朝時改為麟符。唐朝因為諱虎,改用魚符或兔符,後來又改用龜符。南宋時恢復使用虎符。元朝則用虎頭牌,後世演變為銅牌。

篆刻藝術在先秦、秦、漢時期曾時它的全盛時期,我們通常稱之為古代篆刻藝術.在明清時期由於元代的王冕將花乳石引進印壇,文人治印成為一種時尚,於是就出現了不同流派和風格爭奇鬥豔的局面,我們通常稱之為流派篆刻藝術。

文人印章最為多見:

吳昌碩刻「集虛草堂」

每一朝代也都會刻制國璽:

清雍正帝御寶鏤雕龍鈕白玉璽

受中國影響,日本也會用到篆刻:

日本的國璽印

都有哪些種印章

陰(白)文印、陽(朱)文印、陰陽間文印

印章上文字或圖像有凹凸兩種形體,凹下的稱陰文(又稱雌字),反之稱陽文。但古代的稱法和現在正相反,因為古人是按照印章印在封泥上的印記來稱陰陽文的,在封泥上呈現的陰文,在印章上卻是陽文;在封泥上是陽文的,在印章上卻是陰文。因此,為了避免誤會,就把陰文稱為白文,陽文稱為朱文。有的印章中雜有白文朱文,就稱「朱白間文印」。一般說來,古印中多為白大印,字體幽雅有古意,筆勢壯健,轉折處宜一氣呵成。白文印字體一般肥而不失之於臃腫,瘦而不失之於枯槁,得心應手,妙在自然,最忌矯揉造作。朱文印始於六朝,盛行於唐宋,字體清雅,筆鋒盡露,但筆跡不能粗、粗則顯俗氣。

面印、多面印、子母印

一面刻字,另一面刻姓名,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職位稱號,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吉語、圖像等,凡兩面都刻有印文的則稱為兩面印。多面印即類推。兩面印、多面印一般不能有印鈕,只在中間鑿一小孔以便穿帶,所以又稱「穿帶印」。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印章套在一起以便攜帶的稱為「子母印」或「套印」。

書柬印、鑒藏印

書柬印在古代比較流行。秦漢至南北朝時採用泥封,泥封后鈐有印章,但一般只用名印。至後來則用「某人言事」、「某人啟事」、「某人白事」、「某人頓首」、「某人敬緘」等印刻,這些都是書柬印。鑒藏印是收藏書畫的印記,始於唐代。唐太宗有「貞觀」二字連珠印,唐玄宗有「工元」二字長方印。這兩顆印雖未標明鑒藏字樣,但卻是鑒定性質的,是最早的鑒藏印。宋代以後鑒藏印的內容豐富起來,而且篆刻和用料都十分精美,大有後來居上之勢,為收藏家所青睬。其次,通過鑒藏家的鑒藏印還可考訂古代珍貴書畫的流傳情況。其文有「某人家藏」、「某人珍賞」、「某郡某齋(堂、館、閣)圖書記」等。不少印譜中也收了鑒藏印。

材質上可以有:玉印、金屬印、象牙印、水晶印等

玉印

金屬印

象牙印

水晶印

篆刻 有什麼入門書籍?

劉江《篆刻技法》

《篆刻技法》根據歷代名家的論述和創作,以及作者在實踐中的體會,彙編而成的一本有關篆刻的基本知識和技法的理論書。以簡明的文字和較多的圖例,說明篆刻學習的過程及其基本規律,便於初學者理解與掌握。圖例選自歷代名家印說,可供初學者臨摹。《篆刻技法》出版後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鄧散木《篆刻學》

《篆刻學》是著名篆刻家和書法家鄧散木(一八九八–一九六三一的遺著。他一生致力於篆刻書法藝術,本書就是他根據幾十年實踐總結出來的心得和經驗。文中對於印章的源流,各家篆刻流派,章法、刀法作了論述和介紹,翔實扼要,特別對章法剖析,具有獨到的見解。而且圖例串富,書法勁秀,既是有關篆刻理論和技法的專門論著』又可作為刻印和書法的臨摹範本。

吳頤人《篆刻五十講》

《篆刻五十講》,是吳頤人先生的處女作,初版於上個世紀80年代初,後數次改版,累計印數超過十幾萬冊。此書前26講介紹印史,後24講品析大家,收錄示範古印千餘方,由習作試刀到獨立創作,以雅潔的行文、層層剝筍的手法,引導初學者步入藝術堂奧。兼具學術性、實用性、趣味性、資料性,是公認的刻印引路好書之一。目前推出的是作者最新增訂本。

END

本文內容及圖片源自網路編輯而成

聲明:本公眾號轉載其他媒體內容,旨在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路分享,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有版權異議及其他任何問題,請權利人通過後台留言及時告知,我們會儘快妥善處理。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發現非遺之美 的精彩文章:

TAG:發現非遺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