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巴黎倫敦-雙城記

巴黎倫敦-雙城記

距離上一次讀狄更斯的雙城記已經過去近十年了,書中的各種細節早已經忘得差不多了。能記得的無非也就是當年迷得要死要活的男主Syndney Carton,以及那幾句被引用爛了的經典開頭 ---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spring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不過估計再過幾年,這幾句也記不得了。畢竟越來越老,記憶越來越差。

先說說整體感受吧,倫敦更乾淨,倫敦人更nice,倫敦交流更容易,倫敦設施更先進。但是,更喜歡巴黎。大概是因為我叫Paris?

1. 交流

先說說巴黎吧。在巴黎交流其實相對困難。說來慚愧,本人高中就開始自學法語,但多年一直停留在「你好」、「你叫什麼名字」、「洗手間在哪裡」的階段。有兩次打Uber,司機基本上一句英語也不會說,全程靠比劃和眼神交流。當然,高級購物場所和酒店溝通完全無障礙,但如果想從街邊隨便抓一個人問問路,那基本靠撞大運。

倫敦的話呢,也很有趣。雖然是個英語國家,但是基本上所有酒店超市商場還有一些其他有的沒的工作人員都是外來人口。印度巴基斯坦東歐當然還有中國人等等。很難聽到正宗的British English。曾一度懷疑這是不是個假的English-speaking國家。當時還跟同行的朋友打趣說,真是不錯,到了英國,我的英語竟然還算是好的。但倫敦的計程車司機,反正我遇到的,基本都是英國人,這倒是跟北京很像。因此雖然倫敦打車天價,但能有正宗的English gentleman做司機也是美滋滋。

2. 吃

對巴黎的美食其實略為失望。搜了一些評價很好的餐廳,但也就是填飽肚子而已,並沒有哪次有回味無窮的感覺。而且法國餐廳的服務常常令人震驚。態度冷漠就算了,居然還有一次一個服務生直接把菜單扔在了我們桌子上,然後轉頭忙別的去了。真的是,用扔的...... 當然,這都是街邊一些價格親民的餐廳。高檔餐廳的服務還是不錯的。

如果說巴黎的美食只是沒有達到期望值,倫敦的簡直是噩夢。雖然British food之惡名早有耳聞,但自認為對食物的包容性較強,應該能夠適應。結果還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嚇一跳。典型的British food往往是一坨濕乎乎不知何物的東西摞在一起,看著噁心吃著更噁心。在Harrods排了好半天隊才吃上的英國著名美食fish&chips也是又貴又難吃。還不如我在廣州沙面的西餐廳里的吃到的fish&chips。

總之,British food可怕至極,各種pub能避則避。如果想吃的靠譜,那不妨還是找一些日料或者中餐。

之前在紐約的時候一直不理解為什麼很多生活在外的國人都喜歡找中餐吃,大概是因為紐約吃的實在太好。這回在歐洲一個月不到,真的是滿大街找中餐。還在賓館點了幾個中餐外賣。說到這,還得誇一下咱國家外賣體系之發達。要知道,很多國家還停留在打電話叫外賣的階段。

而且在歐洲很多餐廳都是只有午餐和晚餐時間營業,像我這種一般三四點就餓了的,也是覓食不易。

3. 逛

論購物體驗的話,倫敦真的好太多。沒有那麼多所謂的歧視中國人,也很少看到Gucci, LV排隊才能進門的窘況。當然,比起傲慢的法國人,英國人本身就nice很多,就連在英國的中國人都比在法國的中國人友好不少。記得在Harrods的Dior,有一個店員是法國姑娘,是此次歐洲行見過的最熱情友好的法國人。搞的我最後由於啥都沒買還愧疚許久。價格的話,如果是歐洲大陸品牌,那倫敦肯定還是稍貴一些,退稅也沒有巴黎多。當然了,土豪隨意。

在巴黎逛街,看到的基本都是法國本土品牌。這點還是挺佩服老法的。不像倫敦,基本被法國義大利美國品牌佔領了。英國本土品牌,大部分人應該也只知道一個Burberry而已。能知道McQueen, Dunhill, Ted Baker的已經是對時尚很有了解的了。街上的連鎖餐廳也多為美國品牌,不過很喜歡的Pret a manger是英國的。雖然只是個快餐,但是pret a manger在眾多又貴又難吃的英國餐廳中還是能輕易的脫穎而出的,成為物美價廉的首選。

4. 玩

不論是巴黎還是倫敦,博物館一定是重中之重。巴黎有盧浮宮,倫敦有大英博物館。巴黎著重看藝術,倫敦著重看歷史。

由於本人不懂藝術,對Renaissance時期的作品也不是太感冒,再加上盧浮宮的中國旅行團過於可怕,因此對盧浮宮並沒有太多的愛,只是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比較喜歡的還是Impressionsim和現代主義的風格,因此連著去了奧賽博物館兩趟,在裡面看到了很多喜歡的畫。遊客也沒那麼多,可以慢慢欣賞。

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就不用多說了,雖然道德上有諸多爭議,但畢竟遺迹得以保存,也是功德一件。個人比較喜歡的還有Churchill War Rooms和Imperial War Museum。前者主要展示的是丘吉爾在二戰期間的地下作戰指揮中心,後者主要是一戰二戰冷戰以及現當代戰爭。兩者的共同點是運用了很多高科技,觀感很獨特。Imperial War Museum的一戰板塊是我見過的最棒的一戰展示。

除了博物館,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可去的地方。其實像歐洲這些歷史悠久的城市,有時不非得去到某一個景點,尤其是巴黎,沿著塞納河隨便走走,到處都是歷史。對於一個從小崇拜雨果,崇拜齊達內,第一次看到埃菲爾鐵塔和凱旋門時熱淚盈眶,連名字都叫Paris的我來說,能在巴黎的街上走一走,真的是人生莫大的享受。

相比之下,倫敦就遜色一些,畢竟二戰期間曾經慘遭德軍轟炸,很大一部分都是戰後重建的。除了最著名的Westminster Abbey之外,乍一想,還真想不出什麼歷史很悠久的建築。不過天晴的時候還是挺美的。

在倫敦有一大得天獨厚的好處就是永遠都有莎劇可以看。雖然談不上有多崇拜莎士比亞,但畢竟是學文學出身,能在Globe Theatre看莎劇,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雖然現在老了,不怎麼看球了,但是來倫敦必去的,肯定還有曾經最愛的阿森納的主場。後來聽朋友說我站在外面盯著球場愣神了許久,大概是腦中重現了年少時各種看球和追星的瘋狂吧。

好了,就先寫到這裡吧。總結一下,巴黎很好,倫敦也很好。 但要論獨特,那還是巴黎更勝一籌。London is a very nice city, but Paris is Pari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NO.3你不可錯過的世界經典建築掠影
第5期:一位母親自述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