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旅行中,遇見一杯好茶

在旅行中,遇見一杯好茶

編輯:果丹皮@北緯1點17

廣東烏龍茶(亦稱青茶、半發酵茶),如粵劇一般,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鳳凰單叢。鳳凰單叢有著烏龍茶最漂亮的外貌:形如柳葉般纖長,綠葉紅鑲邊;綢緞般的質感,雍容華貴。單叢的口感,也如婉轉、細膩、華美的粵音一般,韻味獨特。

俗語講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茶亦如是,個性之別相互難以引為同類。烏龍茶作為中國六大茶類之一,主產於福建、廣東、台灣三省濕熱之地。而鳳凰單叢這樣的上品,只出在潮州鳳凰山。之所以叫單叢,因為這種茶樹都是單株種植、單株採摘,且每種茶樹都有不同香型,這是其他茶葉所不具備的稟賦。

鳳凰單叢具有某種「曲高和寡」的特性,海拔越高,則茶葉的品質越好。鳳凰山海拔千米,山林秀美,宛如世外桃源。廣東最好的單叢都出自最高峰——「烏崬山」頂。自宋朝流傳下來的古茶樹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如能在一片湖光山色之中,嘗遍所有單叢,方為不負春光、不負此行。

北人游南地,最難習慣潮濕的氣候。但茶樹喜歡。一行人落腳鳳凰天池腳下的一處避暑山莊,接下來就是連日陰雨。大家只得端坐房內,品味山水烏龍。群山已近在咫尺,雨後雲霧繚繞,神秘非常。

鳳凰雲海@北緯1點17

茶,可以讓人漸漸變得淡定從容。但不是一杯茶就能使人沉靜,就如不可能只喝一次茶就能懂茶。茶要慢,慢火焙、慢水煎、慢性飲,方得真味。等待最佳時機,是古老的茶山給來訪者的第一課,等待漂浮的葉片慢慢沉入水底。

終於等到晴天,雖然只有小半天功夫,但對我們來說已足夠。跟著潮州單叢茶傳承人文國偉師傅爬山去訪「宋種」。

「宋種」源於南宋最後一位皇帝趙昺,並非一個光彩的故事。宋人愛詩、書、茶,舉世聞名。宋徽宗本人即是書畫家、收藏家,也是茶道的第一擁躉。他提出了烹茶的水以「輕、潔」為美。為此後來的喝茶人都跑去收集花瓣上的露珠雨雪。徽宗的生活多姿多彩,卻在皇帝一職上失敗。藝術家講求放飛自我,但政治家必須收斂個性。從北宋到南宋,宋朝一路積貧積弱,趙姓皇帝不斷從北往南退縮。到了公元1279年,八歲的小皇帝趙昺終於逃到了中國最南方——潮州。沿鳳凰山逃命時,小皇帝口乾舌燥,體力不支,侍衛們只能在山上採集一些葉片似鳥嘴型的樹葉,熬成茶湯解渴。讓人意外的是,這種葉子煮出的茶湯不僅生津止渴,且回甘悠長,小皇帝嘗後連聲叫好,當地村民聽說此事,開始廣泛栽種,「宋種」由此而生。

鳳凰日出@北緯1點17

鳳凰山海拔在300~1400多米之間。山間常年雲霧蔽日,日照短、降雨量大,平均濕度達80%。山上偏酸性的土壤富含大量有機質和微量元素,最利茶樹的生長及茶多酚和芳香物質等內含物的形成。山中村落「烏崬村」,保留宋、元、明、清各代茶樹3700株,最古老的樹齡高達700歲。凡百歲以上老樹,單株高大如榕,枝葉遮天,年產干茶10餘公斤。

嚮導文國偉師傅是南宋愛國將領文天祥的後人。文師傅家中的老樹「宋茶王」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樹枝上布滿青苔,充滿滄桑。用茶王的製成的烏龍條索緊卷沉重結實,色澤灰褐油潤,香氣細膩,茶湯金黃,回甘極強。文師傅說好的宋茶王應該是:成茶山韻味獨特、甘醇。我意識到這就是時間的味道,日月山川澆灌出的王者之風,是其他任何扦插的小茶樹無法比擬的。

參拜過宋茶王,每人得到一個茶背簍,跟隨茶農學習採茶。採茶有標準:「一芽二三葉,輕放於茶簍內「;采鳳凰單叢有「強烈日光時不採,雨天不採,霧水茶不採」,以免影響茶葉品質……像這樣長時間的陰雨天氣,產量極低,採集半天茶簍里還是只那麼一點點。採茶不易,采名茶更加小心翼翼。自古茶農都是看天吃飯的職業。

鳳凰單叢韻味獨特,香氣突出,從花香、果香到熟果香,包羅萬象。細細分來,有黃枝香、芝蘭香、玉蘭香、蜜蘭香、杏仁香、姜花香、肉桂香、桂花香、夜來香、茉莉香等十幾種香型。鳳凰單叢能夠以香氣稱霸烏龍茶,多虧繁複的加工工藝,經曬青、晾青、做青(碰青)、殺青、揉捻、烘焙等工序,歷時10小時製成成品,茶葉中青澀之氣盡除,香氣終成。

晚飯後,一行人專程請教文師傅,觀摩如何制茶。烏崬村本由桂竹湖、獅頭腳、李仔坪、中心沿、湖厝、郭厝、下寮、楚地厝共八個自然村落組成,最高海拔1391米,是單叢茶最高的產區,茶品最佳。制茶均在夜間進行。此時此刻,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通宵達旦,直至天明。

茶葉處理工藝環環相扣,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稍有疏忽,成品即刻降為浪菜或水仙(級別),品質價格與單叢相差甚遠。即使是最熟練的制茶師傅也需精心對待。

制茶最關鍵的環節稱「做青」。做青是指去除茶葉中青草香,形成單叢茶香的重要步驟。整個過程由碰青、搖青和靜置3個過程往返交替數次進行。碰青,也叫手工浪青,需要每兩小時翻動一次,要四次以上,時間從晚上八點到凌晨四點,茶農一晚上都要進行手工浪青。浪青關係到成茶香氣的鮮爽高低、滋味的濃郁寡淡,非日復一日苦練而不得要領。央視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專門記錄了這種制茶技藝:茶葉在制茶師的手中上下翻動,像是自動生出了意識,不飛不散,團成一個絨球狀,以竹篩為心,輕輕顫動……青翠欲滴的樹葉在茶人的手中變成青褐色,獲得了新生。

文國偉師傅@北緯1點17

從採茶到制茶,一日便是一生。相遇一場「播種、灌溉、成熟、收穫」 的生命之旅,我意識到自己手中盈握著的便是匠人之心。這樣的一盞茶,一如一人、一事,在層層磨練之中最終褪其青澀,臻至化境。

旅程太短,來不及遇見最好的自己;但得遇一杯好茶,在香氣氤氳中暫時忘卻瑣事,其樂不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懂不懂得沖泡白茶,看他使用的蓋碗就知道了!
人生雖然只有一次,可是喝茶的態度卻能有許多種,今天你想挑戰哪一種?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