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識杕杜」說的是誰?

「不識杕杜」說的是誰?

(這就是「杕杜」)

《詩經·唐風》里有一首《有杕之杜》,這是一首抒發朋友情誼的詩篇,其辭曰:

有杕之杜,生於道左。

彼君子兮,噬肯適我?

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有杕之杜,生於道周。

彼君子兮,噬肯來游?

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本詩的意思並不難理解,作者以「杕杜」自比,切盼友人來訪。不過這「杕杜」二字,就有點費解了,其中「杕」字更是罕見,大夥可能念不出來。「杕」讀作「dì」,就是「地」的讀音,在古漢語中是指樹木獨立特出,另外「杕」還讀作「duò」,古時與「舵」通用,在這首詩里當然是用其本義。「杜」在此是指杜梨,又稱棠梨,是梨樹的一種,果實小而圓,味酸,在中國也算常見樹木。「杕杜」放在一起,就是指高大而獨立的杜梨樹了,春暖花開時滿樹繁花似雪,甚是壯觀,古人常以「杕杜」入詩,在《詩經》中就有好幾處。古代士子熟讀四書五經,應該認得出來,而唐朝有一位宰相卻因此鬧了笑話,他就是開元、天寶年間的權奸李林甫。

(影視作品中的李林甫形象)

李林甫心思全在弄權鑽營上,不學無術,有一次主持官員考核時審閱評語,見有用「杕杜」二字的,他不認得,就問吏部侍郎韋陟:「這個『杖杜』是什麼意思?」宰相竟不知何為「杕杜」,韋陟俯首不敢回答。此事一時傳為笑談,李林甫因此得了個「杖杜宰相」的外號,念出來是「漲肚」,不知者還以為宰相腸胃不太好。

李林甫不認識的當然不只「杕杜」,還有更可笑的。太常少卿姜度是李林甫的小舅子,姜度夫人生了個兒子,李林甫以宰相之尊不便親往,就附庸風雅手書一封賀信,中有「聞有弄獐之喜」一句,此信傳示賓客,見者莫不失笑,李林甫又升級當了「弄獐宰相」。

這兩件事在明末學者張岱所著《夜航船·不學》中都有記載:

李林甫不識杕杜字,謂韋陟曰:「此雲杕杜,何也?」陟俯首,不敢應。

唐姜度生子,李林甫手書賀之曰:「聞有弄獐之喜。」客視之,掩口笑。東坡詩:「甚欲去為湯餅客,卻愁錯寫弄獐書。」

李林甫如此「沒文化」,竟深得玄宗寵信,高踞相位,專權十九年,可見玄宗後期已經不再「聖明」了,任用奸侫,這才有「安史」之禍,唐朝幾乎覆滅。另一方面,也可見李林甫確實有一套,把玄宗伺候得無比受用。本來嘛,誰不想「進步」呢?人也不能被「沒文化」憋死,沒文化有沒文化的辦法,李林甫就深諳此道。「口有蜜,腹有劍」就是他的絕活,《資治通鑒》中記載:

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佯)與之善,啖其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李林甫就是這樣把精英人才擋在了政治中樞之外,讓朝政日趨黑暗腐敗,最為臭名昭著的就是「野無遺賢」事件,《新唐書·奸臣傳上·李林甫》載:

時帝詔天下士有一藝者得詣闕就選,林甫恐士對詔或斥己,即建言:『士皆草茅,未知禁忌,徒以狂言亂聖聽,請悉委尚書省長官試問。』使御史中丞監總,而無一中程者。林甫因賀上,以為野無留才。

這段記載大意是說玄宗準備詔請天下士子到朝廷面試以選拔人才,李林甫擔心自己的罪行被群眾舉報,就對玄宗說:這些鄉巴佬出身貧賤,不懂規矩,恐怕胡說八道冒犯皇上,請您先讓尚書省初選,您到時再複試就行了。李林甫這些嫉賢妒能、用心險惡的虛妄之言,聽起來是那麼周到、那麼舒服,玄宗欣然照單全收。結果在李林甫的指使下,這些士子全部落選,其中就包括大詩人杜甫。杜甫本來抱定「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來到長安,到頭來落了個「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結果,杜甫政治上的失意,與李林甫排斥賢才有莫大的干係,給「詩聖」留下了終生的遺憾。

李林甫的另一招就是蔽塞言路。一次他把朝中諫官都召集起來,公然進行威脅:「現在皇上聖明,做臣下的只要按照皇上的旨意辦事就行了,用不著七嘴八舌亂『點炮』。你們看見門口的『立仗馬』(皇宮前的儀仗馬)了嗎?它們的生活待遇相當於三品官,養尊處優,可一旦亂叫,就會被立刻炒掉,到那時候再後悔就來不及了。」言官杜琎不信邪,向玄宗上表指摘朝政,結果第二天就被貶了官,眾言官從此噤若寒蟬,不敢再廢話,任由玄宗、李林甫、楊國忠君臣胡作非為,昏君奸臣最終自食其果,死的死,逃的逃,唐朝差點亡國,這才叫不作不死,可恨連帶百姓遭殃,生靈塗炭。

除此之外,李林甫在結黨營私上也是高手,經過多年「苦心經營」,給自己打造了一張複雜的「關係網」,其中包括親族、朝臣、后妃、宦官等各種角色,李林甫都能因人而異,「曲盡其妙」,並從中吃碰、大獲利好。在楊貴妃專寵之前,玄宗最寵愛的是武惠妃,李林甫深知「枕頭風」的厲害,於是千方百計巴結太監,「多與中貴人善」,請他們給武惠妃捎話獻媚,表示自己願支持壽王(武惠妃之子,楊貴妃「前夫」)進取太子之位。這一招果然靈驗,武惠妃最大的心事不就是這個嗎?被李林甫逮個正著,武惠妃大受感動,不僅「德之」,而且「陰助之」,為李林甫後來拜相專權加了外掛。如此種種,不一而足,真是玩出了花樣,玩出了高度。

李林甫之奸惡「名垂千古」,《新唐書》中記載:「李林甫有堂如偃月,號為月堂。每欲構陷大臣,即居之,思所以中傷者。若喜而出,即其家碎矣。」讀之不禁慨嘆,李林甫這種人一沒文化二沒人品的奸侫都能得寵上位,興風作浪幾二十載,真是國家不幸。這種人也不會有好下場,李林甫最終還是死於權謀,玩來玩去把自己玩死了,正應了那句話「嗜刀劍者,必死於刀劍之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啟蒙擷萃 的精彩文章:

TAG:國學啟蒙擷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