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剕刑有多殘忍?受刑犯人往往會死於大出血,一生難以站立行走

古代剕刑有多殘忍?受刑犯人往往會死於大出血,一生難以站立行走

在古代封建時期,有許多慘無人道的刑罰,單憑描述就能讓人毛骨悚然。除了眾所周知的梟首、凌遲、腰斬這幾種殘忍的酷刑外,還有一種不致人死命卻讓人喪失行動能力的刑罰,叫做剕刑,這種刑罰單從字面就可以讓人理解,剕這個字的意思就是砍斷腿腳,剕刑就是斬斷罪犯腿腳使之一生無法走路的酷刑。

遠在周朝時期,剕刑就已位列同時期的五刑,在史籍中剕又被寫為腓,意思就是挖去臏骨,跟斬斷罪犯腿腳一樣,都是讓犯人此生再也不能行動的刑罰。

歷史上遭遇這種酷刑的人里,最有名的要數大戰略家孫臏。孫臏的祖先孫武曾寫出軍事巨著孫子兵法,孫臏繼承了孫家血脈中優秀的軍事天賦,他曾經跟龐涓一起在鬼谷子門下學習軍事知識。後來龐涓來到魏國,被封為將軍,

雖說被委以大權,但龐涓心裡清楚他的軍事造詣跟師兄弟孫臏差的很遠,龐涓這個人心眼很小,所以害怕孫臏會在出仕後超越自己,影響自己的仕途,所以就派人請來孫臏,借故對孫臏施以剕刑。

一說是龐涓派人剜掉了孫臏的膝關節(臏骨),另一說則是斬掉了孫臏雙足,總之廢掉了孫臏的行動力。除此之外,孫臏的臉上還被刺字,由此可見龐涓想讓孫臏這一生都被烙下屈辱的印記,得不到賢明統治者的委任。

後來齊國的使臣來到魏國,孫臏在暗中輾轉見到了這名使臣,向其表達了自己的意思。言談中齊國的使臣發現了孫臏出色的才能,偷偷摸摸的將孫臏藏在馬車中帶回齊國。齊國名將田忌求賢若渴,用隆重的禮節接見了這位英傑,並讓他在麾下任要職,自此孫臏坐在輪椅上運籌帷幄,一身軍事天賦被他發揮得淋漓盡致。

那麼我國古代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針對肉體的刑罰呢?答案是夏朝。史籍記載自夏朝開始,封建統治者們開始用包括剕刑在內的肉刑懲戒觸犯刑律的罪人,到了周朝的時候剕刑得到普及。春秋時期,每個諸侯都在自己的轄區使用肉刑,經常用到剕刑,在當時的法令中觸及剕刑的條例較多,比方說在春秋時期的衛國,倘若有不法之徒盜竊了君侯的馬車,就要受到這種刑罰。當初在楚國得到和氏璧的人,也曾慘遭這種刑罰,原因十分離奇,是因為他當時獻上了一塊石頭,並堅信裡面能切削出美玉,楚王覺得這個人是個瘋子,所以派人先砍掉了他的左腳,隨後又砍掉了他的右腳,令人唏噓。到了量刑極重的秦朝,盜竊贓款超過一錢,就得砍掉左腳趾,這是剕刑的一種變形。

自西周起,我國就已出現了較為細緻的刑罰公文,刖刑在當時的嚴重程度僅次於死刑,這一針對肉體的刑罰一直繼承並延續到戰國後,直到漢文帝繼位,把刖刑中應該廢掉右腳的處刑直接改為死刑,而應該廢掉左腳的則被改為五百下鞭撻。剕刑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叫法,在夏朝的時候被稱為臏刑,周朝的時候被稱為刖刑,到了秦朝則被叫做斬趾,總而言之這種刑罰在不同時期的處置方式大同小異,都是讓人再也難以站立行走。

之前我們說過對孫臏受刑後人有兩種說法,一個是斬斷腿腳另一個則為剜掉臏骨,這就是因為史籍模糊而讓剕刑的各種形式被混為一談。因為當時的社會醫療領域不是很發達,無論醫療環境和技術都遠沒有現代完善,受到這種刑罰的犯人往往會死於大出血,我們很難理解為什麼這種刑罰的嚴重性僅次於死刑,實際上就是因為剕刑極高的死亡率。

從這一點我們還能看出當時封建社會統治者們的殘忍凶暴,剕刑除了廢掉犯人的行動能力外,最大的意義在於受刑者自此無法逃跑,終生苟活在統治者監視範圍下。從剕刑被發明出來到推廣遍及全國的這一階段,我們不難看出當時有許多不甘於封建統治的人們常做出違背統治者意願的舉動,剕刑能有效的阻止這批反抗者的反抗意識和逃跑意識,換句話說,這種刑罰就是在生死千鈞一髮的封建階級矛盾中產生的。

刑罰都是用於懲戒犯下罪行的罪人,與當初的刑罰無論在目的和量刑程度上都有較大不同。不論如何,守法的人無愧於天地,現代刑罰不會懲治無罪之人,這也是我們活在現代社會的幸事。做一個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藍是熊孩子 的精彩文章:

項羽之所以被劉邦打敗,因為劉邦有一殺手鐧,而剛好是項羽的弱點
都知道諸葛亮足智多謀,但他還有一個女兒更厲害,直接修鍊成神仙

TAG:深藍是熊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