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舊聞新知】朱元璋那麼猛,為啥不把小日本給一鍋端了?

【舊聞新知】朱元璋那麼猛,為啥不把小日本給一鍋端了?

朱元璋是個猛人,不管讀沒讀過明朝歷史或者《明朝那些事兒》,相信大家都對這一點都沒啥疑問。從地主家那個整天吃不飽飯的放牛娃,到皇覺寺里窮困潦倒的小和尚,再到紅巾軍里春風得意的小幹部,最後直至吳國公、明太祖,一舉把張士誠、陳友諒、元朝等等勁敵統統干趴下——老朱同志的猛勁,簡直就像開了一千塊錢的掛一樣!

但,即便是這麼猛如虎的老朱同志,也有比較無奈比較棘手的問題,這就是日本問題。

老朱的發家史

使者被殺,詔書被懟

元朝末年,日本來的倭寇一直不斷騷擾東南沿海一帶。於是,大明朝建立的第二年,老朱派使臣楊載、吳光華等七個人,帶著老朱的詔書去跟日本商量:第一,把這幫倭寇叫走,萬一惹毛了我們,打死人可不管;第二,趕緊來朝貢我大明朝,否則後果hin嚴重。

當時,日本正處於南北朝時期,後醍醐天皇的兒子懷良親王佔據九州、四國一帶,與佔據北方的足利氏對抗。老朱哪知道日本國內這麼亂七八糟,他以為懷良親王就是日本的國王,畢竟中國來的船通常都是停在九州一帶。懷良親王也是個猛人,他看了老朱的詔書,心想:你這也太得瑟了,我遠在天邊,我就不聽你的,你能怎麼滴吧!於是,懷良親王干出了一件非常嚇人的事情:他把除了楊載、吳光華以外的五個使者都殺了,並且還給老朱寫了這麼一封回信。

「臣聞三皇立極,五帝禪宗,惟中華之有主,豈夷狄而無君。乾坤浩蕩,非一主之獨權,宇宙寬洪,作諸邦以分守。蓋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遠弱之倭,褊小之國,城池不滿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華之主,為萬乘之君,城池數千餘,封疆百萬里,猶有不足之心,常起滅絕之意。

......

臣聞天朝有興戰之策,小邦亦有禦敵之圖。論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論武有孫吳韜略之兵法。又聞陛下選股肱之將,起精銳之師,來侵臣境。水澤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備,豈肯跪途而奉之乎?......"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這樣的:「我占著這麼點地都知足了,你老朱占那麼大一片,你還不知足?咱倆都別折騰,相安無事就得了。還有,別以為你們人多國家大我就怕了你,你敢來我就敢把你打趴下!」恩,敢這麼跟老朱說話,懷良親王也是挺猛的。

日本懷良親王

前車之鑒,最終放棄作戰計劃

老朱真不是那麼好脾氣的人,自己的使者被宰了,當皇帝以來第一次被這麼剛地懟回來,這口氣怎麼咽得下!

但,老朱畢竟是一國之君,有著他的過人之處。《明史·日本列傳》記載:「帝得表慍甚,終鑒蒙古之轍,不加兵也。」也就是說,可能老朱正打算調兵遣將把小日本一鍋端了呢,但想到前朝忽必烈征討日本的前車之鑒,老朱覺得划不來,所以就放棄了。並且,老朱還就此頒布了一項基本國策:將大明朝周邊的15個小國家(包括日本),當作不征之國。

「凡海外夷國,如安南、占城、高麗、暹羅、琉球、西洋、東洋及南蠻諸小國,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但胡戎逼近中國西北,世為邊患,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

意思就是說:新羅、日本這都是小國,沒事他們不敢來惹咱,所以沒事咱也別揍他們,畢竟也得不到啥好處。但西北是幾代人的恩怨,是世仇,必須得時刻提防。就此,老朱同志徹底放棄了干趴小日本的打算。這一國策導致了明朝不再像元朝那樣不斷擴張,而是安於現狀;這也導致後來沿海倭寇日益猖狂而內陸軍隊不夠善戰。

東南沿海的倭寇

當然,雖然老朱這麼猛,但萬一老朱真的派遣精兵猛將去進攻小日本,我認為勝敗還是有待商榷的,畢竟當年忽必烈也相當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歷史上這位皇帝,竟在自己陵墓墓室舉行派對,感慨吾嚮往之
夢境家園 黃姚古鎮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