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委員通道」傳遞科技自信

「委員通道」傳遞科技自信

3月3日下午2時,人民大會堂中廳。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會前,首場「委員通道」採訪活動在此舉行。專門開設通道,讓記者與委員面對面,這在政協會議中,尚屬首次。

航天員楊利偉、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工程師趙紅衛是走上「委員通道」的第一組政協委員。

對自己所在領域的科研新動向,他們娓娓道來。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身著軍裝,站得筆挺。他是太空中的第一位中國訪客。而楊利偉透露,今年將面向社會選拔第三批航天員。

「此次選拔在數量、種類、範圍上都有所變化。」他一發言就吸引了全場目光。

楊利偉告訴大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進入空間站時代。以前飛行任務兩年左右一次,將來空間站建造和運營期間每年要有兩次發射,需要的航天員數量會更多,所以選拔航天員的數量會增加。「前兩次以駕駛員為主體進行選拔,根據工程需要,此次還要選拔飛行工程師,執行對空間站的建造、維護維修等任務。」楊利偉說。

本次航天員選拔招收的範圍也將發生變化。「不單單從空間飛行員當中選拔,還要面向社會進行選拔,比如相關工業部門和科研院所、大學。不單單選拔男性航天員,還有女性航天員。」楊利偉說。

站在楊利偉身側的,是量子通信專家潘建偉。

太空中,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正在工作。作為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長期與量子「糾纏」,他的科研成就也廣為人知。

但近年來,潘建偉已經越發低調。他鮮少直面媒體,只是在自己鍾情的量子領域,一直耕耘。

「墨子號」已成功完成了科研任務,「京滬幹線」廣域量子通信骨幹網路工程也全線開通。潘建偉透露,後續5到10年,我國將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網路。

不僅如此,我國的量子計算研究也「佔據了世界一席之地」。

去年,我國發布了首台光量子計算的原型機。「希望通過3到5年努力,實現50個量子比特相干操縱,計算能力在特定問題求解上可以媲美目前最好的經典超級計算機。」潘建偉展望道,如果能實現100個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就能達到目前全世界計算能力總和的百萬倍,就可以解決傳統經典計算機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氣象預報、藥物和物理材料設計等。

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普通民眾可能覺得遙遠,但潘建偉描述的一切,正在發生。

趙紅衛談的話題,則與老百姓關係最為密切。

「春節剛剛結束,相信不少媒體朋友都乘坐了『復興號』高鐵。」趙紅衛笑著說,「『復興號』賓士在祖國廣袤大地上,為世界高速鐵路商業運營樹立了新的標杆。」

高鐵要往哪個方向開?趙紅衛透露,研發團隊正在時速350公里「復興號」的基礎上,研製時速250公里和160公里自主化的動車組系列平台,以適應不同運行的環境和地質條件。此外,會按照打造「智能京張」精品工程和2022年冬奧會的要求,研製京張智能高鐵動車組,應用更加節能環保的新技術和新材料。

京張動車組將實現自動駕駛。趙紅衛透露,從列車啟動加速到減速停車,司機只要按一個按鈕就可以完成操作。到2022年,大家可以坐著智能高鐵奔赴冬奧之約。(張蓋倫 李 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17日戰報:冬奧「千金」歸屬羽生 中國短道首獲獎牌
海外跟蹤周報:美國房地產市場存在泡沫嗎?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