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等等貓聽歷史之十四:帝國日落

等等貓聽歷史之十四:帝國日落

美術:鄧鄧

劃重點:巨鹿之戰的來龍去脈

誰是滅秦最大的功臣

楚漢爭霸從何時開始

全文3268字,閱讀大約需要13分鐘

等等貓聽歷史之十四:帝國日落

撰文 / 老六

陳勝死去之後,項梁成為反秦義軍的首領。他的謀士范增勸他,要想名正言順的率領楚國義軍征服天下,必須擁立楚國先王的後代。項梁採納了范增的建議,開始四處尋找楚國王室後裔。就這樣,一個牧羊人奇蹟般的登上了歷史舞台,他就是已故楚懷王熊槐的孫子,熊心。

熊心被擁立為新的楚懷王,但楚國的大權實際掌握在項梁手中。樹起王者之師的大旗後,項梁開始率領楚軍攻城奪地。楚軍聲勢浩大,攻無不克,所到之處,燒殺搶掠。不知是什麼原因,項梁項羽把對秦王朝深深的恨,轉嫁到了無辜的百姓身上,本應救民於水火的義軍,反倒成了置生靈於塗炭的元兇。

另一方面,章邯率領的秦軍在擊敗陳勝之後,又連續大敗魏國、齊國的反秦力量,扭轉了天下暴動以來秦王朝的不利局面。隨著來自關中的武裝部隊不斷補充到章邯麾下,秦軍氣勢大振。漸漸的,造反與平判的鬥爭,逐漸向秦楚兩軍的大決戰演變,決一生死的時刻也隨之悄悄到來。

【 巨鹿之戰 】

公元前二〇八年,也就是陳勝吳廣起義的第二年,秦楚兩軍主力在山東東阿附近進行了第一次大會戰,秦軍大敗,章邯退卻到河南濮陽。這時候,項梁犯了個錯誤,沒有率軍追擊,而是渡過黃河,南下攻佔定陶。

兩次大勝之後,楚軍成為驕兵,項梁也染上了勝利者最大的頑疾,輕敵。章邯雖然大敗,但實力尚存,而且,秦王朝迅速調動大量正規軍增援章邯,秦楚兩軍此時處於黃河兩岸,也為章邯贏得了喘息的空間。

在短暫的修整和補充之後,章邯突然揮師東渡黃河,進攻定陶,秦楚兩軍又在定陶進行了第二次大會戰。這一次,楚軍潰敗,項梁戰死,項羽、劉邦率殘部退守彭城。項梁在東阿之戰中,未能宜將剩勇追窮寇,接著又在攻佔定陶後,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他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使得反秦力量遭受了重大損失。

從勝利者身上學習驕傲自大很容易,但從失敗者身上吸取血淚教訓卻十分困難。章邯擊敗項梁後,馬上就犯了同項梁一樣的錯誤。他認為,項梁戰死,楚地殘軍已不足為慮,就沒有率秦軍追擊楚軍,就勢滅掉楚國,而是轉頭北上,準備進攻趙國。這就為楚軍贏得了難得的喘息之機。

為了進攻趙國,秦王朝調動了北方的最後一支戰略預備隊,王離統率的二十萬長城防禦軍,加上章邯率領的二十多萬部隊,秦軍此時達到了四十多萬。面對如此強大的進攻,趙國毫無抵抗之力,邯鄲破城之後,趙國的殘餘力量逃到河北的巨鹿城固守。

章邯部署四十幾萬秦軍從四面包圍巨鹿城,圍而不攻,準備圍點打援。果然,趙國派出的使節請來了齊、燕等國的援軍,但這些援軍在派出小股部隊試探性進攻秦軍時,一觸即潰,從此再也不敢主動出擊,紛紛建起營寨,緊閉營門。

就在此時,緩過一口氣的楚國,正在重整最後的力量,準備與秦軍作殊死一搏。楚懷王將楚軍分成兩路,一路北上救趙,一路西進攻秦,懷王知道項羽殘暴,所征之地均屠城濫殺,便讓他北上,而安排劉邦西進,約定先取關中者,封關中王。

北路楚軍的統帥也不是項羽,而是宋義。他想讓秦趙互斗,楚國坐收其利,所以到達山東曹縣後就停滯不前,一停就是四十六天。項羽同宋義的想法完全不同,他認為秦軍勢強,趙國根本無法抵抗,一旦趙國滅亡,秦軍再無牽制,楚軍將更加危險。

在勸諫宋義無效的情況下,項羽決定採取最極端的處理方式,殺將奪權。宋義就這樣掉了腦袋,楚懷王無奈,也只好任用項羽為帥。項羽以這種逼宮式的手段上位,開始書寫人生最高光的時段。

公元前二〇七年,項羽率領不足五萬的楚軍,渡過漳河。他下令破釜沉舟,自絕後路,每人只攜帶三天的口糧,誓與秦軍決一死戰。早早到達戰場的其他各國救援軍們,竟無一人敢於支援,集體作壁上觀,眼見楚軍孤軍與十倍於己的秦軍拚命。

江東子弟真是豪傑,個個如猛虎下山,以一當十,竟以不足五萬人,包圍了秦將王離的二十萬大軍。兩軍九次血戰,楚軍九次大勝,如此逆天的戰鬥力,不但嚇破了王離軍的膽,而且震驚了章邯。章邯主動撤出戰場,各國援軍乘勢出擊,生擒王離,斬殺蘇角。可憐這支當日由蒙恬率領,卻匈奴七百餘里的秦國最強軍,就這樣徹底覆滅了。

巨鹿之戰勝利後,項羽在楚軍大營召見各國將領,這些將領跪在地上,膝行而前,不敢抬頭仰視。項羽一戰奠定一生的霸業,從此,天下談項羽者,無不敬畏。

巨鹿之戰失敗後,章邯帶領剩下的二十萬秦軍與楚軍隔滏陽河形成對峙。章邯派人趕往咸陽,一方面想向胡亥報告前方戰事,另一方面希望能儘快得到援助,再與楚軍決戰。

這一次,章邯沒有獲得秦王朝的支持,巨鹿之敗的影響太大,加之趙高正準備為愈演愈烈的民變找個替罪羊,他的前途變得十分兇險。

章邯的使者連續三日見不到丞相趙高,在探聽到風聲有變後,急忙逃回軍中。到了此時,章邯已陷入了進退兩難的絕境。無奈之下,他開始和項羽談判,項羽一邊打一邊談,最終迫使章邯投降歸附。自此,秦王朝最後的主力武裝徹底解除,滅亡的命運已不可扭轉。

【 秦朝滅亡 】

就在項羽與秦軍決戰之時,劉邦率領的另一路楚國大軍一路向西,在河南境內輾轉作戰。在與秦軍的戰鬥中,劉邦有勝有負,並未在軍事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但是,他幹了兩件看似不大,實則對他首先佔領關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事情。

第一件是斷絕黃河渡口。這件事發生在劉邦取得禹州大捷後。他率領的大軍正在河南中部,準備繼續向南挺進。這時候,他得知了一個消息,趙國派出一支南下部隊,準備渡過黃河,攻擊關中的東北大門—函谷關。

劉邦急忙停止南進,揮師向北,奔襲幾百里,去攻擊黃河南岸的孟津。但他的目的並不是配合趙軍作戰,而是斷絕渡口,使趙軍無法南渡,這樣,他便可以獨自進取關中。

第二件是南陽納降。劉邦本來打算放棄南陽城,繞道而過,直取武關。但又怕將來腹背受敵,面臨危險,便回軍重新進攻南陽城。就在此時,南陽城說客陳恢前來談判,建議劉邦招降並重賞南陽郡長,這樣便可以瓦解其他守城秦軍的抵抗意志。

劉邦採納了這個建議,接受了南陽郡長的投降,封他為侯,並昭告天下。此例一開,其他城鎮的守將紛紛效仿,從此劉邦西進,幾乎再沒有遇到抵抗,不但實力未受損失,而且部隊數量快速增長。楚軍所過之地,禁止擄掠,一時之間,劉邦在秦地的威望日盛。

接著,劉邦大軍成功攻陷武關,打開了關中的東大門,戰火開始向秦王朝的心臟咸陽漫延,巨大的恐慌籠罩在王宮上下。內鬥第一高手趙高此時對於外敵毫無辦法,但他最先懼怕的不是劉邦,而是害怕胡亥治罪於他。

趙高決定先下手為強,就夥同其弟和女婿殺死了胡亥,擁立那個身份成迷的子嬰為秦王,自廢皇帝尊號,秦帝國形式上的大一統也不存在了。

相比秦二世胡亥,秦王子嬰到是個明君。他深知趙高是秦帝國崩潰的最大禍害,對其恨之入骨。於是,還未正式繼位,就設計誅殺了趙高,滅趙氏三族。

趙高被除後,秦王子嬰馬上調動一切能夠派遣的力量增援前線,他在竭盡全力,試圖為秦王朝挽回最後一線生機。無奈天命無情,時運不濟,秦軍再也無力抵擋劉邦的進攻。在僅作了四十六天的亡國之君後,秦王子嬰白馬喪車,封印自縛,出城投降。

公元前二〇六年,自周分封諸侯以來,立國五百多年,統一天下後,國祚僅十五年的大秦帝國滅亡了。秦亡的原因有很多,有人說是亡於暴政,有人說是亡於無將可與項羽對抗,唐朝的杜牧說,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設想一下,如果扶蘇、李斯、蒙恬不死,他們組成的秦帝國第二代領導集體,會讓劉邦、項羽奪得天下嗎?可惜,歷史沒有假設,秦人不暇自哀,只能由後人哀之了。

秦亡後,劉邦進入咸陽,與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者治罪,搶奪者治罪。之後,他聽從張良和樊噲的勸告,放棄咸陽王宮的榮華富貴,退軍霸上。

有人提醒劉邦,章邯已被項羽封為雍王,而雍就是關中,項羽大軍一旦到來,劉邦將無立足之地,此時,應該馬上封閉函谷關,拒敵於關外。劉邦即刻派兵據守關口,不準各國部隊進入關中。這一事件在後世史書中著墨不多,看似影響不大,實則拉開了楚漢爭霸的序幕。

另外一邊,項羽納降章邯之後,因怕降兵再反,便在進軍關中的半途發動突襲,坑殺秦軍降卒二十萬。之後,率四十萬楚軍來到函谷關前,只見關門緊閉,才知劉邦已經攻取關中。

項羽想起楚懷王先佔關中者為王的承諾,又想起自己同秦軍主力血戰的情景,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他命令大軍全力進攻,掃平函谷關,直取咸陽。如今,秦國已亡,他的對手已經變成了劉邦。

圖片來自網路

給讀者的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小獅子和小兔子
花語·花束的價值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