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恩來為什麼要去歐洲

周恩來為什麼要去歐洲

周恩來

周恩來去歐洲的原因有三個: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創建旅歐支部,實踐國共合作

一、周恩來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

五四運動後,各地愛國青年紛紛赴法勤工儉學,以求挽救自己祖國的真理。1919年—1920年,1600多名中國學生來到法國,其中很多人後來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如鄧小平、李富春、李立三和陳毅等。周恩來由於領導學生運動被警方拘捕,出獄後,南開大學開除了他的學籍。但南開創辦人嚴修老先生十分器重他,便特設「范孫獎學金」支持並贊助周恩來去歐洲留學。

1920年11月7日,周恩來在上海搭乘法國郵船「波爾多斯」號前往歐洲。這是華法教育會組織的第15批赴法學生。12月中旬,郵船經法國南部的著名港口馬賽到達巴黎。周恩來本來只準備在巴黎作短暫停留,前往英國讀書。但因為生了點小病,到1921年1月5日才來到英國的首都倫敦。

這是周恩來第一次來到歐洲,給他最強烈的印象並不是什麼高度發達的物質生活,而是歐洲戰後各國社會生活的嚴重動蕩和不安。周恩來到英國後,發現英國的生活費用很高,所以,他在英國只呆了5個星期就又回到法國。

在英國的這一個多月里,正趕上英國煤礦工人在舉行聲勢浩大的同盟罷工。罷工爆發的原因就是戰後英國發生了經濟危機,礦業資本家為轉嫁經濟損失,採取了降低工人工資和解僱工人等措施,引起了煤礦工人的強烈不滿,最終以聯合罷工行動來反抗。

周恩來對這次罷工運動進行了認真的考察,先後就此事寫了9篇通訊,寄給國內天津的《益世報》發表。通訊向國內介紹了英國工人階級的頑強鬥爭精神。對英國工人運動的考察與研究,使周恩來認定了俄國十月革命的正確性,也讓他能夠客觀地對一切主義進行推求比較。

周恩來對學習和工作非常認真,一絲不苟。在法國,他先是補習法文,然後如饑似渴地閱讀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國家與革命》等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戰後歐洲的思想界異常活躍,除了馬克思主義以外,還有無政府主義、法國的工團主義、英國的基爾特主義等各種不同的思潮。

周恩來對這種種不同的思潮曾經廣泛地涉獵,經過冷靜地觀察和剖析後,他作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擇: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從最初在日本接觸馬克思主義,到在歐洲最終確立信仰,前後歷經了三年多時間,可謂深思熟慮。自此之後,周恩來堅定地、毫無保留地為他信仰的馬克思主義奮鬥了一生。

五四運動以後,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國湧現出一批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知識分子,以李大釗、陳獨秀為代表,這兩個人就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建人。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他們充分認識到要到工人階級中去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工人階級運動的這種初步結合使在中國建立工人階級政黨的任務成為一種客觀的要求。

1920年4月,列寧領導的第三國際曾派維經斯基到中國,他與李大釗、陳獨秀討論了在中國建黨的問題,並開始了建黨的準備工作。1920年8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等人。10月,李大釗、張國燾等人在北京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李大釗為書記。這之後不久,武漢、長沙、濟南、廣州等地,也先後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後,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地傳播馬克思主義,到工人中深入開展宣傳和組織工作。

與國內各地建立共產主義小組幾乎同時,在法國留學的周恩來也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那時,張申府和劉清揚已在1920年12月27日從國內來到法國。劉清揚是覺悟社成員,張申府是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的成員,此時兩人已結了婚。他們出國時,陳獨秀和李大釗委託張申府建立海外的黨組織。

到法國後,張申府先介紹劉清揚參加。就在這一年(1921年),經張申府、劉清揚介紹,周恩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接著,張申府、劉清揚、周恩來、趙世炎、陳公培一起組成巴黎共產主義小組,巴黎共產主義小組是中國共產黨的八個發起組織之一。

二、周恩來創建旅歐支部

入黨後,周恩來致力於把旅歐學生,特別是勤工儉學學生中的革命力量團結起來,做了大量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的籌備和領導工作。當時,在留法勤工儉學的學生中,有不少曾是五四運動中的學生領袖。其中有些人在國內時已受到過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到法國後,又自己組織起社團,開展各種活動,維護勤工儉學生的生存權、求學權等合法權益,並形成了兩個中心。

這些人中很多成為日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內革命鬥爭中堅強的革命領袖,比如蔡和森、李維漢、李富春、王若飛、蔡暢、李立三、鄧小平、劉伯堅等。由於力量分散、單薄,留法學生維護自身權益的鬥爭陷入困境。在這種情況下,「趕快團結起來」已成為勤工儉學生中先進分子的共同要求。1922年初,周恩來、趙世炎、李維漢等商議成立旅歐青年中的共產主義組織的事。

他們議定:分頭進行籌備工作。1922年3月,周恩來到德國後,仍經常往來於柏林、巴黎之間,在勤工儉學生中作過多次講演,積極推動共產主義組織的籌備工作,留法勤工儉學生終於走上了大聯合的道路。1922年6月,在巴黎西郊布倫森林中的一塊小空場上,旅歐共產主義組織召開了第一次代表會議。確定組織名稱為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選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三人,趙世炎為書記,周恩來負責宣傳,李維漢負責組織。會議還決定出版機關刊物《少年》,由周恩來負責籌辦。

這一年的11月,周恩來、張申府介紹朱德、孫炳文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3年2月,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旅歐支部是旅歐青年中的共產主義組織,它的活動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的。周恩來等人領導的旅歐黨、團組織,團結了當時留學法國、德國和比利時的勤工儉學生中的進步青年,培養了許多信仰共產主義的革命戰士,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周恩來先期實踐國共合作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在列寧關於民族殖民地革命理論的指導下,周恩來很快認識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首要的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的統治,完成民主革命,而這個艱巨的任務的完成,只靠工人階級單槍匹馬是不行的,應當聯合一切愛國的民主的力量共同奮鬥。1922年6月,中國共產黨發表對於時局的主張,正式提出要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共同建立一個民主主義的聯合戰線。

同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開特別會議,確定了共產黨員可以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黨內合作的方式實現兩黨的合作。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的三大在廣州舉行,會議決定共產黨員、社會主義青年團員可以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以建立各民主階級的統一戰線。

中共中央關於國共合作的主張很快傳到了旅歐黨團組織。旅歐期間,周恩來積極開展國共合作,建立國民革命統一戰線工作。1923年初,孫中山派王宗歧到法國籌備組織國民黨支部,周恩來立刻同他取得了聯繫。1923年6月16日,周恩來等三人一起到里昂與王宗歧商談合作問題,雙方達成協議: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員全部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此後不久,國民黨總部委任周恩來為國民黨巴黎通訊處(後稱巴黎分部)籌備員。1923年8月,周恩來在寫給將要回國述職的王宗歧的信中,為旅歐國共兩黨合作提出了切實的意見。11月25日,國民黨旅歐支部在法國里昂成立,會議選舉王宗歧為執行部部長,周恩來為執行部的總務科主任,李富春為宣傳科主任,聶榮臻為巴黎通訊處處長。

王宗歧回國期間,由周恩來代理執行部長,主持旅歐國民黨組織的工作。在周恩來的積極推動下,國民黨在法國、德國、比利時等大城市相繼建立了支部。隨著1924年1月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周恩來在歐洲也完成了國民黨改組,建立國民革命統一戰線的工作。

此時,在國共合作的形勢下,國民革命以廣東為根據地蓬勃發展起來,急需大批幹部。旅歐中國共青團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決定選送一批幹部回國,周恩來也在其中。1924年7月下旬,周恩來與劉伯庄、周子君、羅振聲等人從法國乘船歸國,轉而投身到國內更加艱巨繁重的革命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歷史網 的精彩文章:

民國傳奇女子介紹
馮子材抗法事迹 七旬上戰場

TAG:中國新歷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