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狄公斷案|張扣扣的「案中案」和「扣中扣」

狄公斷案|張扣扣的「案中案」和「扣中扣」

文 | 洋楊大觀

「唧唧復唧唧,如燕當戶織。」看著如燕在織布,元芳順口吟誦起來。

「你說你煩不煩?吵了一個下午,現在還要找罵。」如燕沒有好聲氣。

「爭論?所為何事? 」此時狄仁傑公剛跨步入屋,聞言發問。

「還不是陝西漢中大年三十的那起兇殺案,如燕認為那個連殺父子三人的兇手有冤情。」元芳解釋道。

「我看你才是既無情,又冷血!張扣扣為母報仇,難道不應該嗎?」聽元芳說起這個話題,如燕一下子激動起來。

「張扣扣母親被害案,當地法院在多年前已做出判決,肇事者也接受過法律的懲處了。」元芳反駁道。

「都說殺人要償命,憑什麼王家老三殺了人才判了七年,這不公平!」如燕的聲音更大了。

「法庭之所以沒有判王家老三死刑,是因為王家老三是故意傷害(致死)而不是故意殺人,且該犯時年未滿18周歲,所以才作此判決的。」元芳道。

「前不久有記者採訪張扣扣的姐姐,她親口說真兇不是王家老三,而是王家老二,只不過因為老三未滿十八周歲,不會重判才讓他頂罪的。」如燕道。

「噢,還有這事?此系張姐親眼所見?」狄公問道。

「對呀,他們姐弟倆都在現場,親眼目睹這一慘劇。」如燕回答。

「姐弟倆都在現場的話,張姐之言可信度並不高。」見如燕不解,狄公解釋道:「張扣扣行兇後仰天長呼說『母仇已報』,說明當年給張母致命一擊的並非老二,因為老二並不在被張扣扣所殺害的三人之中,所以頂罪之說很難成立。」

「大人高見。」元芳敬佩地看了狄公一眼,接著說:「當年的爭端,張母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過錯,比如向王家挑釁,向王家老二吐口水,拿扁鐵打王家老三等。」

「王家爺仨身強力壯,張母一介個女子怎麼可能會主動挑起爭端,此說顯然與情理不符。」如燕道。

狄公見元芳答不上來,便問道:「張扣扣行兇後,曾在現場對死者家屬說過一句話,你們誰還記得?」。

「這個我知道,他說:XXX,你是個女的,我今天不殺你。」元芳回答。

「 這就對了,『不殺婦孺』是張扣扣的信條,而這樣的信條往往是家庭或周邊的環境灌輸給他的。那麼,如果張母在案發時也自恃是一名婦人,料定王家三口不會對其下狠手, 因而出現一些過激的言行,是否也並不令人意外呢。」狄公繼續分析。

「這麼說來,大人您也認為法院當年的判決並無問題?」元芳問道。

「對王家老三的判決,看上去確實問題不大;不過,判決書中還有些內容就顯得不夠明了,比如對於同時參與打鬥的王父和王家老二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特別是在此過程中王父是否存在教唆行為等重要事實,就沒有完全交待清楚。」

狄公停頓了一下,接著說:「本案在程序上也有可商洽之處,法律規定如果被告人有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一審應由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但本案直接由區法院受理是否妥當?畢竟事涉一起人命案件。」

「還不是因為王家老大王當時是鄉長,才把這一切給擺平的,我看官官相護,在哪個朝代都一樣。」 如燕憤然道。

「不可能!22年前,王家老大才25歲,當時剛剛參加工作不久,也沒聽說有什麼特別的經歷和能力,怎麼可能以這個年齡和資歷出任鄉長?」說到這,元芳比了比自己的腦袋,說:「腦子是個好東西。不少人利用這種編造的信息煽動『仇官』的情緒,包括張扣扣也是,在這種情緒下,不僅殺了當年不在現場的王家老大,在作案後還放火焚燒了他的轎車。」

「先不說這個,我覺得民事部分的判決也不合理,憑什麼一條人命才賠償九千多元,」如燕道。

「這個判決書里倒是寫了,法庭認為王家老三系在校學生,尚未成年,且家庭經濟困難屬實,確無力全額賠償,故可酌情予以賠償,此事畢竟發生在90年代,當時漢中郊區的農村應該是比較窮的」。元芳道。

狄公聞言,搖搖頭道:「應該賠償25萬,還是九千,金額多少在此姑且不論,但這個判決理由確實是無法令人信服:就算王家老三未成年,但其有監護人呀;就算當年王家經濟困難,難道張家的經濟不是更加困難嗎?被告人當時無力全額賠償或許是一個事實,但顯然不是在判決中可以減輕賠償的理由呀;至於「故可酌情予以賠償「的措辭,更顯得不夠嚴謹,畢竟,賠償是法律義務,被告人哪有「酌情賠償」的權利?」

「我說這個判決不公平吧?。」聽狄公說了這麼多,如燕以為狄公支持自己。

「這可不代表我完全支持你,在我看來,張扣扣系『情有可原,但罪無可赦』呀!」 狄公澄清道。

「殺母之仇是「不共戴天」之仇,此仇不報,何以自處?」聽狄公這麼一說,如燕略有些失望。

「何謂『不共戴天』之仇?」狄公問道。

「所謂『不共戴天』, 應該是指彼此之間的仇怨太大,以至於無法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吧。」如燕答道。

「張扣扣不還是和他『不共戴天的仇人』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共同生活了將近22年,要是一心尋仇,這22年中不他可能找不到別的機會的。」

「張扣扣童年意外喪母,提前輟學,從軍隊複員以後,因為沒有突出的技能,一直沒有穩定的工作,中間還受過騙,如今35歲了尚未成家,對了,殺人前幾乎有半年時間,他一直呆在村裡沒有出去打工,看得出來,他是一個不被生活所善待的人,最後走上這條復仇之路,雖然令人意外,卻也不能說毫無緣由。」

元芳正說著,卻聽到如燕 「哎呀」叫了一聲,原來絲線又打了個結。

「這都打結了,剛才光顧著說話,都沒注意。」言罷,如燕停下來把絲線從經線中抽出來,重新一一捋順。

「算了吧,這麼小的一個結,不仔細也看不出來。」元芳見如燕抽得很費勁,勸說道。

「這是織機的筘齒出問題了,如果不把這個結理順,接下來整塊布都會受影響的。」如燕道

「其實,社會的社會運行,何嘗不像這台織布機,如果哪根絲不能從這個筘齒中穿過,就會結扣,如果不及時捋順,然後一個「扣」就會連著另一個『扣』就有可能被打成了『死結』呀。」

狄公感嘆道:「就拿這個張扣扣來說,如果他能夠從當年的司法判決中感受到更多的公平正義,如果他能夠組建家庭從而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如果社會能夠讓他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如果王家兩代人能夠對受害家庭表現出更多地歉疚感,或許這樣的悲劇就可以得到避免。

「現代社會的運行速度,比我們當年可以快多了,我看就好像一台高速運行的機器織布機。」元芳道。

「高速運行的織布機,更需要避免出現這樣的案中案、扣中扣。」狄公感嘆道。

「只有全社會都運行得絲絲入扣,才能讓每一個社會成員獲得真正的安全感。」

如果喜歡本文,請關注《法律讀庫》每周日《狄公斷案》系列。如果您希望「狄公」對您所關心的新聞題材進行點評,也可在評論中留言

▼ 長摁下方二維碼,關注作者▼

———— /

/ ————

轉載請後台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狄仁傑 的精彩文章:

狄仁傑窺探甄姬秘密,和李白說元芳壞話,殊不知元芳一直都在
狄仁傑為了給元芳一個驚喜,在跨年夜裡,狄仁傑:快讓我抱抱!

TAG:狄仁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