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破解「三點半難題」需綜合施治

破解「三點半難題」需綜合施治

■兩會快評

3月3日下午,在兩會第一場「部長通道」,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三點半難題」表示,目前已有25個省份制定了符合各省實際的解決方案。解決「三點半難題」,各地應因地制宜「各走各路」。對野蠻生長的課後補習班亂象則要通過立法等形式加強治理。

「三點半難題」由來已久,孩子放學時間與家長下班時間產生衝突。不是孩子沒人接,就是即便接回去也不知怎麼安排剩餘時間。很多家庭要麼老人接,要麼孩子放學後直接被校外培訓班接走。原本旨在「減負」的政策措施,兜兜轉轉,因為家長接送不便而產生了「學校減了負、家長增了負、孩子沒減負」的問題。

事實上,近年來,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都嘗試通過「彈性離校」的辦法,破解「三點半難題」。據報道,自2017學年開始,上海市教委就在全市小學逐步試行放學後「快樂30分」活動,供學生自願參加,一般每周安排四天,每天活動時間不少於30分鐘。「快樂30分」結束後,為家庭看護確有困難的學生繼續提供看護服務,並鼓勵適度延長放學後看護服務時間。2017年,南京市政府下發《關於進一步推進小學「彈性離校」工作指導意見》,試點「彈性離校」,從主城區向城鄉所有小學全面鋪開實施。此外,天津、瀋陽等城市均開展了「彈性離校」「課後服務」等相關工作。

2017年2月,教育部也出台了《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將「彈性離校」課後服務合法化,並明確定位:開展中小學生課後服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使人民群眾具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教育部的指導意見以及各地的實踐再一次表明,破解「三點半難題」需綜合施治。一方面,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該聽到民眾的呼聲,並從政策的高度來認識這一問題,確保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引導各地、各學校通過適度提供校內課後服務,來緩解家校之間的時間衝突。必要的時候,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等方式給予學校適當補助,也可以採取向家長適當收費等方式保障三點半課後服務活動經費。

在這個問題上,政府要切實負起監管責任,對各類第三方機構的性質、安全級別以及收費等進行鑒別,並建立起健全的考核機制和追責機制。此外,家長不要一提收費就神經高度緊張,學校也不要一旦允許適度收費就失去約束。當下的問題在於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而並非將這段時間搞成有償教育。

另一方面,在三點半之後的活動內容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學校還要精心謀劃,科學合理配置內容。比如像天津市教委要求的,安排學生做作業、自主閱讀,開展體育、藝術、科學普及、娛樂遊戲、拓展訓練、社團及興趣小組活動,觀看適宜兒童的影片等。提倡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免費輔導幫助,嚴禁將課後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

相信通過有關各方的積極努力,一定能妥善解決這一問題。對於忙於工作、奮鬥中的年輕父母而言,這個政策紅包會越來越厚實。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04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教學診改」的文化意義
促進國家開放大學建設再上新台階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