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閨蜜1》賣了2億,而《閨蜜2》連1億都賣不到?

為什麼《閨蜜1》賣了2億,而《閨蜜2》連1億都賣不到?

文|呂世明

即便已經做了相當低的市場預估,但《閨蜜2》還是猝不及防的暴跌跳水了。

首日17.3%的排片佔比僅僅拿到7.9%綜合票房佔比,不到2700萬的票房只能排到單日第四名,周六票房便直接跳水到1500萬,直接滑落到單日第七。

2014年上映的《閨蜜》尚且拿到了2億票房,《閨蜜2》的票房落點甚至會低於七千萬,也成為罕見的續集暴跌的影片。

對比同樣主打女性觀眾的《前任3》近20億的票房,製作成本更高的《閨蜜2》卻只能是《前任3》的30分之一。

真的是女性題材出問題了嗎?這裡我們不想吐槽《閨蜜2》的低質化,還是要給予未來女性題材影片更好的方向性分析和指導。

《閨蜜1》到《閨蜜2》,失誤在未能因勢利導針對市場做轉變

2014年《閨蜜1》上映的前一年,恰好是《致青春》《小時代》上映。《致青春》定位青春片,《小時代》兼顧青春片和女性&閨蜜群體,《閨蜜》則更傾向於主打女性群體為主。

《閨蜜1》尚能有三名男神加盟,《閨蜜2》則完全變成了三個女孩大銀幕的個人秀,勉強且敷衍的巧合取代了正常人物成長所需要的矛盾設置。

用更專業的話講,影片的「動作「沒有形成相應的效果,或者說乾脆沒有任何的」動作「來推動劇情。

和很多成功的公路喜劇相比,無一人智商在線的團隊是《閨蜜2》較大的敗筆,這比很多爛俗電影結局裡反派喋喋不休還要可怕。

拋開劇情不合理、人物智商不在線,《閨蜜2》本身市場定位也有缺陷,且是致命的。

從2014年到今日,完全主打女性群體的電影已經不能完全適應高速成長的電影市場,《閨蜜2》以今天觀眾的眼光看起來,顯得那麼的不入流。

別看《情聖》、《前任3》被部分觀眾詬病質量不佳、價值觀有問題。同樣主打女性觀眾的這兩部影片,卻都以普通觀眾可以觸碰到的生活為藍本,有一些藝術誇張,不過都在可接受範圍內。

兩部影片啟用的演員是容易讓觀眾產生認同感的內地演員,《前任3》則更大膽的啟用新人作為女主角。相比來看,《閨蜜2》的女主角並不具備較強的流量屬性,蹩腳拗口的台港普讓觀眾實難接受。

從觀眾自身心理的變化,港台演員已經逐步從具備極強銀幕號召力轉變為從屬地位,賀歲檔到春節檔,《芳華》《無問西東》《紅海》和《唐探2》的全面勝利,對比主打港台演員的幾部影片的失意,已經預示未來電影的方向更傾向於內地演員的霸屏。

作為近兩年閨蜜&小妞電影佳作之一《七月與安生》其實已經較好的示範了這個方向。

其實《閨蜜2》的導演黃真真之前幾部女性題材影片,也會較多使用內地女演員,比如《傾城之淚》的周冬雨、《被偷走的那五年》的白百何、《閨蜜1》的楊子珊和《消失愛人》的王珞丹。

但因楊子珊的身價上漲,檔期等多方面的原因,錯失《閨蜜2》的角色。起用泰森, 雖然僅僅是客串性質,但這錢畫得略有不值。

反覆調檔幾乎宣判影片死刑,選擇恰當檔期將成為影片勝負手

和很多壓片日久的影片一樣,2016年就已經拍攝完畢的《閨蜜2》,最早曾經想定檔於去年暑期檔,

但因去年暑期檔競爭實在過於激烈,不用說去和《戰狼2》PK,即便是面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悟空傳》,《閨蜜2》也難以招架,影片只能先暫時調整到國慶檔。

國慶檔即便《芳華》臨時撤檔,其他影片的較高的質量也讓《閨蜜2》自嘆不如,春節檔更不用想了,四大金剛那一個在當時看起來也不是吃素的。

定檔到元宵檔,最初片方可能會考量到春節檔影片經歷半個月的放映會有所衰減。但在本周末《紅海行動》和《唐探2》的票房輸出仍然佔據6成的市場。《閨蜜2》即便以9.9元的超低價格也未能取得先機。

就目前國內院線電影的特性而言,「快銷品」的屬性需要商業電影的拍攝、製作、宣傳和發行要勁量縮短周期,間隔太久影片本身很多信息將要落後於市場的大環境。

如果說遲遲不動,也許只能說明片方自己心裡非常清楚自己影片的品質,那麼如何在品質堪憂的情況下,儘可能地挖掘觀眾便是片方面臨嚴峻的問題。

相比於其他影片類型,女性電影或者說小妞電影並沒有較強的檔期依賴性,但其自身格局和體量又不能獨自去帶動大盤,做好市場類型的差異化或在清閑檔期見縫插針上映才更妥當。

《無問西東》檔期距離《芳華》上映不到一個月,這部人文氣質更濃的《芳華》,也在《芳華》帶動下,依靠類似的題材和內容拿到了「壓片」中極高的成績。

《閨蜜2》本來應該在較短的時間內接棒《前任3》,畢竟就觀眾的認知來看,這兩部影片能夠形成一定的話題延續性,畢竟目前閨蜜組團觀影的頻次幾乎持平情侶觀影。

並不推薦類似的影片在極短的時間內(兩周左右)落位於大檔期之後,畢竟大體量影片會出現較強的口碑延續性,所能給予這樣影片的空間並不如想像中那樣闊綽。

在自身品質欠佳的前提下,想在高口碑影片延續下爭奪有限的市場空間,困難重重,更何況還有面臨同檔期上映的影片。

給《閨蜜3》和後續女性&小妞電影把把脈,需要做的&禁忌都是什麼?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演員要內地化、檔期要更巧妙之外,影片自身內容的提升也是未來女性&小妞電影的重要方向。

不妨來總結一下女性和小妞題材電影的禁忌和需要做得一些方面

1.公路電影逐步落寞,新生態電影更貼近生活

《閨蜜2》是已經較為邊緣的公路影片,從《泰囧》引發內地公路喜劇的熱潮,再到《港囧》,包括不成功的《橫衝直撞好萊塢》,公路喜劇和青春片一樣進入相對市場低潮。

也許放到三年前,在電影中植入《太陽的後裔》還算新鮮的梗,但目前已經提不起觀眾更多的興趣和熱情,包括使用泰森也提高了影片的成本。

快銷品的電影並不是不能使用時髦影視作品作為影片的因素,不過當潮流退卻,這些貌似精心設計討好觀眾的梗反而會成為大家差評影片的主要原因。

反而是原創且貼近生活的新生態劇情和段子才能引發觀眾的熱情,《前任3》的20億成績更來源於其原創性。

2.避免生硬的流量明星組合, 角色的適應性才是第一位

但同樣是奇葩組合,公路喜劇的優秀代表中,《港囧》和《心花路放》則有更為合理的角色組合,冒險小團隊要以神經病+正常人的搭配來推動劇情。

《泰囧》和《唐人街探案》王寶強的角色多少有類似之處,混不吝和略加癲狂的表演增強的喜劇效果,但角色本身有自己故事和初衷,伴隨兩部影片中徐崢和劉昊然略冷靜的角色,偏瘋癲的王寶強有更為完整且讓人信服的成長。

同時,徐崢和劉晧然的角色也會從歷程中汲取更多有益自己進步的因素,角色的互補也能和觀眾形成更有效的互動。

那麼女性題材或者小妞電影也要面臨類似的情況,角色的有效組合才會更好的推動劇情的延展。

3.影片的價值觀引導要積極正面且更符合主流社會的認知

影片的故事也要和觀眾保持若離若離的距離,像《前任》系列影片,她表現的故事和人物略高於普通觀眾的生活,但又不是大家完全不能觸及的。

《小時代》後續作品口碑的全方位崩盤在於當新鮮感退卻後,糜爛且過度意淫的劇情讓觀眾產生更大的不適感,除了絕對的擁躉之外,大部分普通觀眾和路人已經較難產生觀影的熱情。

正確且積極的價值觀導向要相比負面且消極更容易傳播且被大家接受,或者說不完全要依賴happy ending來刻意營造完美結局,但一定要有讓觀眾信服的人物轉變,這方面《前任3》和《情聖》在國產片中做得不錯。

小結:無論是演員組合、劇情設計、矛盾衝突包括檔期的選擇,《閨蜜2》都把女性電影所不應該犯的錯誤狠狠的犯了一遍,但放到三四年前,《閨蜜2》的市場也許反而更好,但市場和觀眾的是會轉變和成熟的。

本來就題材而言,《閨蜜2》是有希望做到《前任》系列影片的規模,看《前任》系列影片,女性觀眾第一次和情侶看,二刷便會和閨蜜一起吐槽各種奇葩前任,但看《閨蜜》系列影片,女性觀眾的交叉重複觀影頻次會更高。

並不是說《閨蜜2》撲街了,女性題材和小妞電影的市場會慘淡,她反而告誡大家,在目前電影市場的環境下,能夠捕捉到更多觀眾所關心的話題和她們真實的生活狀態才是更為重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起拍電影 的精彩文章:

空間有限,狗年第一部動畫引進片《比得兔》,最終預測1.3億
《後來的我們》《幕後玩家》等四部影片定檔428,五一檔提前備戰

TAG:一起拍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