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怎樣辨別過期變質的中藥材?

怎樣辨別過期變質的中藥材?

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有保質期,中藥也不例外。儘管很多中藥沒有相關保質期規定,但如果你的儲存方法不當,藥材就會發生霉爛、蟲蛀、變色等變質現象,不但療效降低,甚至還會對人體健康有害。下面老師就帶你了解一下常見的中藥變質現象和預防方法。敲黑板,不但日常工作中用得著,也是執業藥師考試中的考點!霉變又稱發霉,中藥受潮後,在適宜溫度條件下,在其表面或內部長出黴菌的現象。我國長江以南地區,夏季有「梅雨季節」、「三伏天」等天氣,潮濕炎熱,中藥最易發霉。辨別中藥表面出現白色、黃色、綠色、黑色等毛狀、線狀、網狀菌絲或斑點。危害黴菌分泌酵素,溶蝕藥材組織,引起霉爛變質,失去藥效。黴菌毒素甚至可以引起肝、腎、神經系統、造血組織等方面的損害(如黃曲霉素等)。易霉變中藥天冬、牛膝、獨活、玉竹、黃精、白果、橘絡、全瓜蔞、山茱萸、蓮子心、枸杞子、大棗、馬齒莧、大薊、小薊、大青葉、桑葉、哈蟆油、鹿筋、狗腎、水獺肝、蛤蚧、黃柏、人蔘、党參、當歸、菊花、紅花、金銀花、木香、五味子、地龍、蘄蛇、蜈蚣、甘草、葛根、山柰、青皮、芡實、薏苡仁、梔子、羌活、黃芩、遠志等預防貯藏在陰涼(20℃以下)、通風、乾燥處,貯藏過程中要注意中藥的乾燥度,可以日晒、低溫烘乾或者用乾燥劑等。

甘草蟲蛀即中藥被害蟲蛀蝕的現象。中藥在採集、加工、貯藏過程中都可能引入害蟲或者蟲卵,從而引起害蟲繁殖。辨別在中藥空隙或碎屑中發現「纖絲」(俗稱結成竄),表面有幼蟲蛀成的小洞,嚴重時中藥被蛀成粉末狀,動物葯內部被蛀空。危害中藥有效成分降低甚至失去療效,害蟲的殘體、排泄物和分泌物還會造成藥材污染,給人體帶來危害。易蟲蛀中藥蓮子、党參、黃芪、山藥、人蔘、澤瀉、冬蟲夏草、當歸、獨活、白芷、防風、板藍根、核桃仁、薏苡仁、杏仁、鹿茸、甘草、大黃、升麻、半夏、玉竹、柴胡、何首烏等。預防重點杜絕害蟲的來源並控制其繁殖,貯藏前檢查中藥是否乾燥、有無蟲蛀。可裝進密封容器中,貯藏在陰涼、通風、乾燥處,注意定期檢查其情況。

冬蟲夏草變色中藥在採收加工、貯藏過程中,由於保管養護不當而引起中藥自身原有色澤改變的現象。辨別中藥自身顏色由淺變深、由深變淺或由鮮艷變暗淡等。危害色澤的變化不僅改變中藥的外觀,而且減少或改變內在有效成分,以致藥效降低甚至失去藥效。易變色中藥月季花、白梅花、玫瑰花、款冬花、紅花、金銀花、扁豆花、橘絡、佛手、通草、麻黃等。預防貯存在密閉的容器中,放置在陰涼乾燥處,貯存時間不宜過長。

金銀花泛油又稱走油,含有揮髮油、油脂、糖類等較多的中藥,受到高溫、潮濕等因素影響,其表面出現黏稠的油狀物質並發出油敗氣味的現象。辨別中藥質地軟化、顏色變渾、外表發黏、滲出油狀物質,有難聞刺鼻味,動物葯軀體斷殘等。危害中藥泛油是一種酸敗變質現象,影響療效,甚至影響人體健康。易泛油中藥獨活、火麻仁、核桃仁、千金子、當歸、牛膝、巴豆、狗腎、木香、龍眼肉、杏仁、川芎、白朮、蒼朮等。預防貯藏在陰涼、通風、乾燥處,貯藏時間不宜過長,中藥不宜壓碎。

龍眼肉氣味散失一些中藥含有揮髮油等易揮發成分,因貯藏不當而造成揮發損失,使中藥氣味發生改變的現象。辨別中藥固有的氣味散失或變淡薄。危害中藥固有的氣味是由其所含的各種成分決定的,這些成分大多是治病的主要物質,如果氣味散失或變淡薄,就會使藥性受到影響,從而影響藥效。易發生氣味散失的中藥香薷、紫蘇、薄荷、佩蘭、荊芥、細辛、肉桂、花椒、月季花、玫瑰花、吳茱萸、八角茴香、丁香、檀香、沉香、厚朴、獨活、當歸、川芎、廣藿香等。預防貯存在密封的食用塑料袋或者容器中,放置在陰涼乾燥處,避光保存,不宜過多通風。

薄荷小tips:陰涼處:指不超過20℃的環境。涼暗處:指避光並不超過20℃的環境。冷處:指2℃~10℃的環境。常溫:指10℃~30℃的環境。儲存藥品相對濕度為35%~75%。以上。快去留意一下你家存放的中藥是否有變質現象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中藥協闢謠「水煮驢皮」阿膠屢遭詆毀身價卻17年暴漲40倍
山東省政協委員建言:促進中藥院內製劑健康發展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