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戊戌賀歲》 馬太書書法、詩、文印象

戊戌賀歲》 馬太書書法、詩、文印象

馬太平字馳騰,筆名石逸,1993年生,甘肅天水秦安縣人,在讀書法碩士,現在某校任教。擅長書法理論、書法創作、文藝評論、文學寫作等。先後結業於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北蘭亭張旭光書法強訓班,中書協培訓中心等。

中國書法藝術教育學會會員

甘肅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

天水市市書協、青書協會員

天水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天水蘭亭書畫院秘書長

天水老子文化研究會會員

中書教甘肅青少年書畫院院長

秦安縣媧皇故里書畫院院士

甘肅林學院書法社團外聘指導教師

甘肅工學院書法社團外聘指導教師

鴻程教育特聘書法導師

馬太平書法工作室創始人

一、臨池絮語-書法篇

1、 《思索草書》

書法藝術歷來被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 是中華文化獨特的藝術瑰寶。書法藝術發展到今天,顯然實用性功能已逐步較弱,隨之而來的是躋身於純藝術之列。而書法藝術中的草書藝術,其無言如同詩篇之意蘊,無動而有舞蹈之神形,無色而有繪畫之斑斕,無聲而有音樂之旋律。

有人說:「書法是線條的藝術」。尤其草書的線條,它不僅要有形狀上的區別,方向上的不同,而且還有疾澀、潤燥、扁圓、質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異。草書線條的彰顯,最能表現出書家微妙的內心感受與對藝術的思考。在草書中我比較喜歡有「韌性」、有「質感」且「靈動」的線。因為它既有一種「衝擊感」又有一種「柔和」、「平穩」之美。這種線富於力感,線條顯示有力,富於彈性。

帶著這種思考,從懷素《自敘帖》入手,去感受宋代米芾所說:「得筆則雖細如髭發亦圓;不得筆,則雖粗如椽亦扁」。可見線條的美不在於粗細而在「圓」。「圓」則「粗而不重,細不為輕」,勁健而有活力;「扁」則呆板僵滯,不給人以美感。而這種「韌性」表述需經過「空間」與「布局」去打破,草書的點、線、面充滿著活力、韻律和節奏,從而顯現出畫面之美。這種「畫面感」往往需要去探索,嘗試而發,一瀉而出的瞬間表露往往在抒寫中佔據著一席之地。由此便不難理解常人所說的「浪費生命」、「成功率之少」、「廢紙」之說。

草書的表述往往需要情緒與速度的有力結合,書寫過程中的情緒的變化,富有「」天真爛漫」的構想,與行筆速度的快慢,是構成書寫跌宕起伏,抑揚頓挫的關鍵。雖寂然無聲,卻有音樂的旋律,有著音樂的節奏的變化,這也大概是我之所以喜歡草書的重要原因之一。

現代書家特別注意「線條」、「墨色」、「空間」的主次變化,從而形成一種對比性。儘管每位書家對這種「對比」的理解不同,但有著某些「相似性」,那就是用現代審美,去展示特有的時代美感。這種「時代美感」的獲取往往需要在所謂的空間、墨色、線質上取摸索,這也就潛意識地脫離了一般的審美需要,能理解者默而不語,狠下功夫,不能理解著將其貫以「丑書」之稱,顯然這種探索跟所謂的丑書,有著根本的區別。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真正的藝術本來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許多人只能站在觀望台上用伸張正義的口吻演繹著」眉毛鬍子一把抓」的偽裝劇罷了。

自古以來草書中往往用水墨表現其美。這已經不是現代與傳統劃分的界限,而是一種藝術探索的共識,一副草書作品有無神采,要看運墨是否靈活:即整行、全篇墨色之濃淡、輕重、枯潤、明暗、薄厚、清濁等。墨色是隨用筆的變化而變化,墨色多變給人一種獨特的衝擊,但用墨方式確是多變得,既跟紙張,紙質,墨紙有關,又跟每個人對墨色的嗜好程度有關,總之古代書家在探索,現代書家更應該探索。

草書線條的表述是一種貼近生活的宣洩,似曾像站在高山頂大喊,又似是一種壓抑的傾訴。貌似這種傾訴比文學來的更暢快,但似乎慢慢熟知這種「暢快」、「傾訴」的獲取與表現更需要坐在案前沉下心來,去一步步貼近………

(注:在閱讀書法理論.草書篇時的一些隨筆,既然是隨筆多少就有些肆意,不到之處還望各位理解) 。

魯迅先生雜文里有這樣一句話:"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然而在生活中我魯迅先生雜

2、 臨池絮語

/馬太平

魯迅先生雜文里有這樣一句話:"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然而在生活中我無力地用這句話來安慰著自己。

在現實生活里常常有人將一個我不大喜歡的詞"感性"冠以我。當然這也是有依據的,因為我總喜歡用流淌眼淚的詞語去宣洩內心的動蕩,起初我認為這種動蕩是不安,是無奈。後來才慢慢地理解這種動蕩是"激情"。

在平日的生活中,我是一個不太討人喜歡的人,無論從追求,還是從所謂的"隨流",都被人理解為內心的"孤傲"。在不願交往的人群里,總是用傲慢與較真去迎合別人的接受,以至於無論從上級眼中,還是在同齡人中,我成了一個傲慢無禮的典型。

當然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我不太愛聽恭維的話,更不喜歡去做恭維的事,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多了幾分"古怪"與"狂野"。

唯獨在書法的學習中,我並沒有由著古怪與狂野蔓延。而是走著較為老套的路子,從上小學寫顏體大楷,到上初中,師範跟著老師學書法,依舊是顏體楷書和行書《聖教序》。而並沒有由著自己的傲慢去直接進入草書。與草書的結緣也是在後來漸漸熟知了幾位草書高手後,在他們的開導與鼓勵下才開始的。

我比較喜歡草書中圓滑,有動感的線條。也許是源於學過音樂的緣故,在書寫時總喜歡跟著節奏去律動,這種律動正如一支悠揚的旋律,將自己帶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這種"忘我"時刻吸引著我,以至於每天不去書寫時總覺得心痒痒。也正是有了這種心痒痒,讓我鼓起勇氣開啟了自己的求學之路。

有人說"書法是學出來的,不是練出來的",起初不大明白,現在漸漸才有所熟知。學習書法最怕的便是"走彎路"。幾次到京學習,才確診自己以前或多或少也走了一些彎路,但慶幸的是中毒不深。所以趕緊回過頭來,一點一點地去治療。在眾多的學習期間,旭光先生對我的影響無疑是最大的。他所談的欣賞與道路問題,到位與味道問題我尤為深刻。這也就使得我的書寫又多了一些"樂趣"。

我喜歡去撲捉大自然里所有美的事物,從上師範開始接觸音樂知識,到大學重點學習音樂。學欣賞。學創作,學樂器。這種對律動的喜好與對寫作的偏愛也就一直陪伴著我。經常寫散文與詩,有時候也經常帶著寫一寫評論。雖然見解淺薄,但也一直學著去寫。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眼裡所謂的藝術家被一些不是藝術家的偽藝術家所掩飾。正如當代作家賈平凹先生所言:"不是藝術家的,把自己收拾的比藝術家還藝術家"一樣。形象的浮華被他們所發掘,卻並沒有撲捉到藝術家們深邃的思想。也許藝術家並不希望後人去學他們浮華的裝飾,可能更加喜歡人們去欣賞他們的作品,領略他們的思想。相比這些而言,我喜歡晉人"率真、肆意、豁達"的風度,我把這種風度理解為"自然、洒脫"。並不斷地去實踐表現這種自然。

我理解的草書是天真、浪漫、充滿樂趣的,它不同於其他書體的表現形式。正如同欣賞今天的書法一樣,它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從實用的舞台退出,逐步步入純藝術殿堂。這也就要求我們欣賞者要用現代審美藝術的角度去欣賞,然而這種美正好是一種震撼與闊達。這種美如同山川一樣別緻,這種美如同險峰一般雄偉。這種美有仙女散花的柔情,更有壯士撥劍的豪情。這種美既有方轉的秀麗,又有圓轉的開闊。

一直尋求著一種洒脫,無論是漫步田野,還是遊盪山川。試圖放下心裡的浮躁,沉浸在一種空蕩,爛漫的世界中。儘管每天面對的依舊是為生活奔波,但也盡量用書寫的形式,用文人的矯情嬉戲著時光。

為了讓自己像一名真正的文人,我給自己取了一個筆名"石逸",並鼓起勇氣用它來署名,將自己一些不純熟的書法見解,文學認知分享了出來。

—馬—

二、孤獨地吟唱·詩歌篇

1、《詩人,劍客》

沉浸在文字中

尋找著僅剩的尊嚴

不斷地去翻閱

試圖忘掉所有煩惱

跟大詩人飲酒

被他的豪邁所熏陶

穿越到古時候

學一學古代的俠客

瀟洒作替代詞

與兄弟們暢懷開飲

鑄造一把利劍

為不平揮灑著豪情

我願做個詩人

用詩歌記錄著悲憤

我願做個詩人

用詩歌彰顯著風度

我願做個詩人

用文字抒發著情懷

我願做個劍客

利刃斬斷滄海桑田

我願做個劍客

仗劍走遍天涯海角

我願做個劍客

用鮮血捍衛著尊嚴

可惜,我不是詩人

沒有詩人般的似水柔情

可惜,我不是劍客

沒有劍客般的碧血丹心

可惜,我不是詩人

沒有詩人般的舞文弄墨

可惜,我不是劍客

沒有劍客般的萬夫不擋

2、《鄉土》

大山給了我一種平靜

似乎一下子回到家中

聞著深秋泥土的氣息

那是一種質樸的味道

像是純情,又像是淡雅

如孤魂野鬼一般傷秋

也曾回眸失去的流年

沿著肆意嚎叫的風聲

落在飄滿野花的秋里

像是放蕩,又像是悲傷

猶如月影嘆息的少女

思念夢裡遠方的郎君

淚里寫滿空虛與無助

尋著階前愁殺葬花人

多了凄涼,也多了寂寞

在灑滿落葉的季節里

你悄悄地來到了案頭

翻開我那雜亂的書籍

尋找已經失去的夢想

多了認真,也多了可愛

3、《假如》

假如生活如詩一般

有一個艱苦的開頭

有一個美滿的結局

有一曲歡快的旋律

有一段難忘的故事

假如愛情如詩一般

有一個妙齡的少女

有一個浪漫的情景

有一個不朽的守候

有一個不厭的陪伴

假如生活如詩一般

沒有了冷漠與孤寂

沒有了孤獨與無助

沒有了恐慌與擔憂

沒有了苦痛與無奈

那麼,

我願選擇如詩一般

生活

4、《孤寂》

時鐘敲打著心緒

隨之而來的是黯然

亦或是銷魂

恍惚不定的身影

微微顫抖般地呻吟

已若隱若現

那首遺忘的旋律

彷彿已經徹底窒息

如死屍一般

沉寂在黑暗角落

靜靜地仰望著星空

感受著孤寂

5、《如詩一般》

鋪一頁素箋

試著寫出豪邁

抖動著筆鋒

打算丟下孤傲

一抹光襲來

灑在我身影上

渴望著溫暖

更期待著燦爛

你緩緩走來

那犀利的眼神

刺透了心靈

溫暖我的懷抱

久違的孤獨

霎時不知去向

昔日的冷漠

頓時無影無蹤

靜靜候著你

到我心靈深處

綻放著笑容

全因你的美麗

丟棄了冷漠

與那孤傲告別

跟你一起哭

隨著你一起笑

你如同天使

溫暖著我心靈

你如同暖陽

滋潤著我血液

回頭去仰望

那有你的星空

靜靜地矚目

詩一般的生活。

區別,方向上的不同,

三、故土的呼喚·散文篇

1、《有關文人那些事》

在生活中,每當有朋友問起寫書法為了什麼時,我總是吞吞吐吐,沒有給出一個合理而又擲地有聲的答案。直到最近對這個問題專門去做了思考,才有了一些感悟,由於天氣比較炎熱,忙完教學的事便足不出戶,只有用閱讀來打發這酷夏的閑余時間。在某種機緣巧合我同時溫故了兩本有著巨大差異的書籍,一本是王墉先生所著的《中國書法簡史》,另一本是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

對於王墉先生的《中國書法簡史》,以前斷斷續續地讀過,但總是囫圇吐糟,馬馬虎虎沒有帶著思考去讀,也並沒有讀出自己的一些見地來。而金庸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情節的獲悉大多數來源於電視劇,以及與舍友茶飯之間的閑論,最近將這兩本不同類型的書放在了一起而讀,也就毫不疑問地勾起了年少時所經歷的一些事,也讀出了一些感悟來,趁著雨天閑暇就把它整理出來,以供各位書友斧正。

伯通引我悟書道

父親是一位樸素、勤懇的農民,但他最大的願望確是讓我做一名「文人」,起初因為年少,我對文人的理解是模糊的。只知道父親在我上學前班時,總不停地督促我去寫字,他每天都要下地幹活,而督促我是他的必修功課,每次出發前總會把我和姐姐叫到一起,用「鐵煤棒」讓我倆在院子里的水泥板上完成他所布置的作業。那時我並沒有去關注,其實父親也沒上過學,但他卻會翻到生字表上,給我們示範寫生字、寫數字。記得姐姐老把數字「7」反過來寫,所以父親經常提醒她說「7就是鐮刀把」,至今談起這些父親都會放聲大笑。那時的我是無知的,父親卻是無所不能的,但這個無所不能的背後卻暗藏著一份偉大的愛,那便是父親一邊自己學,一邊教我們學習。

有了父親的督促,無疑我所表現出最大的興趣便是寫字,最喜歡的作業就是寫生字,每天早晨把生字本交給語文老師,老師總會給我一百分,誇我字寫的整齊,在老師的鼓勵下,我喜歡寫字的愛好也就理所當然地愈演愈濃。

記得有一天,父親不知從誰家拿來了一本已經暗暗發黃的字帖,上面寫著柳公權《神策軍碑》幾個大字,還讓我照著字帖去描,於是我把這本字帖經常裝在書包里,在課後的時候拿著鉛筆在包蘋果用的那種紙,被我們稱為「蘋果紙」上去描。在一節自習課上,我正描的起勁,卻發現陳老師不知什麼時候已站在了我的身後。我低著頭跟他來到了辦公室,他俯下身子從一個木箱中翻了好久,找出了一本寫著顏真卿《勤禮碑》的米字格字帖,並微笑著對我說:「喜歡寫字是好事,把這本字帖送給你,回家拿毛筆練」,我欣喜若狂地回到了家,美美滴向父母炫耀了一番。自此之後我也多了一項任務,就是每天為我們班同學在黑板上抄題…………

許多那個年代的學生都有寫大楷的經歷,但也許是因為貧窮的緣故吧,我們那個16個人組成的五年級,直到畢業的那天也沒有寫過大楷,只是在一間帶有「危房」標誌的教室里,在陳老師的呵護下,略有遺憾地完成學業,升到了初中…………

初中在離我們家十五里路的鎮上,只能選擇住校,每周星期天備足了饅頭、菜跟面,再拿一個小瓶子灌滿煤油,便開始一周的學習生活。儘管初中生活是苦澀的,但對於我來說:「卻是快樂的」,因為有了美術課,有了音樂課,更有了另一個認可我寫字的老師,也就是我的初中班主任(這裡暫時不作介紹)。

父親要求我做個「文人」的想法從未停滯過,但由於奶奶的高齡,已變得神志不清,往往不能辨認家裡人,外加母親常年有病,家庭生活似乎陷入了困境,父親嘗試做生意,但由於種種原因還是只能待在家裡照顧奶奶,和母親下地幹活。 為了生計他們每天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從未忘記督促我的學習,時常會來學校給我送饃,送菜,送面,不時地關心我的學習狀況。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的悄然而去。那是零七年臘月十八,在我初三的寒假裡,姐姐已經技校畢業,疼愛我的奶奶終究還是離開了我們,父親為了不影響姐姐工作,將奶奶去世的消息並沒有告訴她,一家人在悲傷中度過了一個新年。而緊接著在經歷汶川地震之後的中考中,我並沒有如願地考上高中。父親並沒有選擇讓我如同村裡的其他孩子一樣外出打工,而是把我送到了師範。也從此刻開啟了我對書法的熱追之情。

師範師生對書法的「摯愛風」在當地可是首屈一指的,所以投其所好,我也就瞎忙活了起來,每天晚上不可或缺的事就是臨帖寫字,利用假期報班學習書法,以至於到了今天回想起師範的學習生涯就只記得一幕「白天站在七樓寫通告,晚上坐在燈前臨曹全」。

寫到這裡可能有讀者就會罵了,說你寫書法就寫書法,誇自己就誇自己,瞎扯一圈幹什麼,關人家周伯通鳥事,我想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喝杯茶,待我給你慢慢道來有關周伯通的事。

話說神鵰最後章節華山之巔中,周伯通忽道:「昔年天下五絕,西毒、北丐與中神通已然逝世,今日當世高手,卻有那幾個可稱得五絕?

」黃蓉笑道:「一燈大師和我爹爹功力與日俱深,當年已居五絕,今日更無疑議。你義弟郭靖深得北丐真傳,當可算得一個。過兒雖然年輕,但武功卓絕,小一輩英才中無人及得,何況他又是歐陽鋒的義子。東和南是舊人,西和北兩位,須當由你義弟和過兒承繼了。

由此東邪、西狂、南僧、北俠四絕以定,當然這不是我所談的重點,重點是中間哪位中神通?

眾人推小龍女,黃蓉二人原本只是想和周伯通開開玩笑,說到武力之強,黃藥師、一燈大師都自知尚遜周伯通三分,所以一直不提他的名字,想逗他發起急來,引為一樂。豈知周伯通天真爛漫,胸中更無半點心機,雖然天性好武,卻從無爭雄揚名的念頭,決沒想到自己是否該算五絕之一。心中空空蕩蕩,本來便不存「名」之一念,自然又比眾人高出了一籌。

這就無疑讓我對學書法為了什麼而恍然大悟,何不學學周伯通,來它個天真爛漫,來它個任憑世外多歡騰,我心自在醉墨中。

書法簡史聊神鵰

聊武俠就不得不再次閑扯幾句了,我真正帶著思考開始讀金庸武俠是在大學,在舍友王焱的影響之下,開始研究金庸的武俠世界。在我眼裡王焱是比較奇葩的,這主要源於他對武俠的痴迷,要說我的師範,大學整天跟「書法」打交道,那他的高中、大學必定跟金庸武俠動真格。就這樣不知不覺的我們就開始了我們的俠客之旅,在茶飯之餘,跟我們的高手聊武功,和我們的才子聊佳人,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大學生活的一大樂趣……

言歸正傳,書法史其實就是一部文化史,在書法的發展歷程中貫穿始終的無疑就兩個字「文化」。對如此漫長的里程中所呈現出來的紛繁複雜的書法現象,還是書法家成長集,以及對書法走向問題的進一步深入,耐心的梳理,進而能夠揭示內外關聯,以及成熟發展的關鍵,便是書法背後蘊藏的中國文化,它為我們勾勒出了一條關於書法演變較為清晰的脈絡。

那麼武俠,是不是也同樣如此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武俠里的文化。

首先,我們說說金庸武俠里武功與傳統文化。《神鵰俠侶》小說中的武功描寫與中華民族的文藝和傳統文化精神是融合在一起的,例如黃老邪琴棋書畫、九宮八卦形成了「雅化」的武功碧海潮生曲、玉蕭劍法等。但最讓我暗暗稱讚的便是在武林大會上,朱子柳與霍都的那場打鬥,他一陽指與書法的完美契合!朱子柳出手即是一帖《房玄齡碑》,筆勢圓勁流麗,出招外柔內剛。每次看到這裡我會想要是褚遂良再世,只怕也寫不出朱子柳此時的心境。

遙想當年房玄齡輔佐李世民削平群雄,立下了赫赫戰功;而此日朱子柳之戰,關乎國家命運,民族氣節。他以此帖開筆,意仿賢相之能,既合乎其大理宰相的身份,又揮灑出一戰定鼎的決心,叫人不得不暗贊好一個金庸,好一個朱子柳。

也許有人說:「人家金老爺子可能當時沒想那麼多」,我說金老爺子那可不是你,那不僅搞武俠,文化沒得說,人家書法也不賴。

有點扯遠了,在隨後的打鬥中,朱子柳筆鋒更勝,草書之輕狂不亞於懷張,篆鼓之古樸,鐵鉤銀劃絲毫不遜色於李斯,只殺得霍都狼狽不堪,令人拍案叫絕!而最後以春秋古篆石鼓文收筆,於霍都扇上題下「爾乃蠻夷」四個大字,更是酣暢淋漓,讓人胸懷為之一舒!好一個厲害的朱子柳,好一段精彩的書法。

當然書法人聊書法就有點扯的多,誇的大了,不過從這裡我們就不難看出,金老爺子寫武俠都把書法研究的這麼通,我們寫書法是不是也得聊聊武俠,這也是觸類旁通……

聊完武打戲,我覺得還得聊聊《神鵰俠侶》中的愛情,畢竟「娃還年輕,對愛情充滿期待」哈哈。談到神鵰裡面的愛情,不得不說金老爺子估計在沒改革開放之前思想就已經很開放,就拿故事的主人公楊過、小龍女二人的愛情來說,估計放到今天來說也有許多人是不能理解的。有違道德的師徒戀,以及一個在那個把貞潔當回事的年代,小龍女不幸失去貞潔,外加楊過意外斷臂,就今天這個大時代來說,他也是一個殘疾人,但他們倆還是相愛了,如此強烈地衝撞這當時的社會風俗,這註定他們要經受眾人的反對、唾罵以及重重坎坷,但這在他們眼中只是眾人不解風情罷了。到最後,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說著袍袖一拂,攜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鵰並肩下山,開始了他們的二人生活。這也許才是真正一段經得起考驗的愛情…………

有關文人那些事

聊完了神鵰我們接著聊聊文人吧,文人是父親對我的寄託,也是我著手此篇短文的引子。每次回家父親都會送我搭車,並在路上給我囑託一番。儘管現在已經長大成人,也開始籌謀組建自己的家庭,承擔應有的責任,但在父母的眼裡我依舊只是一個孩子。

記得前段時間回家,父親送我到車站,路上叮囑我:「剛剛工作,教學一定要認真,不要耽誤了別人家的孩子,教師這個職業窮是窮了點,但是一份考驗良知的工作。」我一直將它牢記在心,也正是父親這麼多年來的告誡,讓做個文人,一直激勵我前行。也許他所說的文人並不是有多少知識,並不是多麼有出息,只是能夠「識大體,不偷,不搶,不違心而已」。

「文人」無疑很多人的理解就是有文化的人,但父親卻不這麼認為,有一次他講起了祖上,說他的曾祖父是村裡唯一的一名秀才,但到了祖父這輩卻成了一名戲子(當地方言指唱秦腔的人),當然父親早些年也跟著唱過皮影戲,二爸他現在還在唱。但父親之前確是極力反對我去愛好這些的,從起初學鋼琴,到後來學二胡,說實話他都是不大讚同的,但往往礙於對我的偏愛,所以也就只用那句:「沒事幹了,我給你買了紙就練字吧,那些可以放一放」來向我稍稍表達他的不滿。

當然他這麼說是有他的看法,因為父親是一個十分好強的人,在他所處的那個年代,皮影戲子是沒有社會地位而言的,可以說不是一個讓人可以看得起的職業,他還是希望我能在空閑時間裡多讀讀書。

他眼裡的文人是質樸的,並不是華而不實的虛影,而是「不違心」的虔誠。父親的教誨無不影響著我的每一天,寫字對於我來說也正就應了父親的那句「不違心」就好。不為掙多少錢,更不為有多富裕,只為能夠樸實與虔誠地過好每一天,這也便是我齋名「崇文堂」的由來。

前不久回家,父親欣喜地拿來從村裡讀書室借來的幾本字帖給我看,並分享他發 現借到帖的喜悅,翻開糧食房放的整整齊齊的四個紙箱子,裡面有小學,初中,大學的課本,也有一些微微皺起的作業本,也有近幾年拿回家的字畫……他無疑都收拾地整整齊齊,並時常告誡母親,「別拿那些換碗,孩子有用」……

那刻,我的眼角再次濕潤了起來……法是線條的藝術

」。尤其草書的線條,它不僅要有形狀上的區別,方向上的不同,而且還有疾

2、《回聽鄉音》

靜謐的小村莊,沒有來來回回走動的身影。遠處的山腳下,一抹靈秀的倩影,如天使般出現。也許是下過雪的緣故,也許是本身的緣故,總之她的出現,使原本寂靜的小山,霎時增添了光彩。

或許是因為她喜歡閱讀的緣故,或許是她總喜歡咬文嚼字的緣故。她的那股文藝氣息,總能讓她在人群中,在小山中顯得與眾不同。

看著她對生活的嚮往,我輕輕轉過眼角,似乎看到冬日的那抹暖陽已緩緩升起。怪不得我看見她露出了微笑,原來她是在向著太陽奔跑。

生活總是有意無意地歧視著我們,它多麼喜歡看著我們趴下,多麼希望看到我們落淚,多麼期待我們承認失敗。然而總會有一些狂妄自大的傢伙,自豪地告訴它「我有夢想」。

生活在糟亂的都市中,很難體會到鄉音的深深告誡,它告訴我們每個奔跑的少年,理想的含義不僅僅只是一份渴望。

她早就厭倦了霓虹燈的苦悶,於是才有了今日的光彩,原本無人問津的小山,卻因為有她的出現,頓時顯得熱鬧非凡。她輕輕地揮動著衣角,拿出裝在兜里的手機,用一次次拍攝告慰著這個美麗的清晨。

那一張張大自然的寫照,猶如一幅幅美麗的畫卷,記錄了她的行蹤,更宣誓了她的夢想。

也許是因為喜歡寫作的原因,也許是因為喜歡書畫的原因,亦或是因為喜歡戲曲,音樂的原因。中國文人的「窮酸」與「空想」,早以腐化了我的心靈。夢想如詩一般地生活,渴望如劍客一般的豪邁,更遐想才子配佳人的似水柔情。

於是,我的生活中,更多的時候是在孤寂與惆悵中徘徊,在觀光與寫作里飄蕩。

貌似中國的文人都有字型大小,更有筆名。如若沒有字型大小,就如同店鋪沒有了招牌一般。我也毫不例外,學著那股窮酸樣,給自己起字「馳騰」,寓指如俠客般賓士飛騰於宇宙之間,也算是過了一把俠客癮。自號「書雅居士」,寓指自己勁健的書風,與優雅的隱士品性。因為偶爾試著寫寫小文,所以也就大著膽子給自己取了一個筆名,喚作「石逸」,寓意自己保持石頭般愛恨分明的頑強品格,又勿忘失掉飄逸,洒脫的君子風範。

有了這些,似乎可以挺直腰桿的做個窮酸的文人,但我卻是一個貪心的傢伙,經常有朋友開玩笑地說「你是屬於自己吃著牛肉麵,還想替別人請碗炒麵的人」。的確,我不甘心只做一個滿嘴所謂聖賢,酸溜溜的文人,因為在我腦海中文人都很悲催,而且很懦弱。這也正是我無論是書法,還是寫作都拚命為自己申辯的一點。

遐想終歸不是現實,收到好友發來的攝影照片甚是喜歡,本來處於感冒的我,似乎一下子來了精神,頭腦中不斷回聽鄉音的告誡。也許是想家的緣由,也許是觸景生情。慌忙地寫下此文,不知能否配得起這些美圖,只能說湊合著看吧。許多不到之處,還望各位書友多多雅正。

3、《秋雨綿綿似我心》

綿綿的秋雨下個不停,打在屋檐上,似乎並沒有沖洗掉酷夏的鬱悶,反而讓心靈開始動蕩了起來。

大霧籠罩著山頂,讓我看不到遠處的景象,門前那一棵棵東倒西歪的柳枝,似乎也開始朝著我耀武揚威,生怕我沒發現他的得瑟勁。我卻只能無可奈何地嘆息著,因為那放蕩不羈,桀驁不馴的姿態,已將我永遠定位在不懂世俗的框架之中。

我開始變得自卑起來,甚至不在人前去議論關於書法,關於寫作的話題,因為我生怕他們又開始向朝著我耀武揚威,我這桀驁不馴的性格難免會跟人家較勁,但我往往是「螳螂擋車,自不量力」罷了。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很充實,當我開口說話,就感到了空虛」。

因為我往往處在孤掌難鳴的處境。總幻想把生活過成一首詩,但卻把詩過成了生活。

處在混濁之中,老在幻想保留一分純真,捍衛一分潔白。因為不願意與狼為伴,所以也就理所當然地把我的理想埋在了心中。

年輕時也做過許多夢,夢裡想成為一名政治家,有一定的決策權,這樣就不必受別人的欺負,不會受到別人的歧視,因為貧苦家庭出生的孩子,總是嚮往自由的曙光。期待著走出大山深處,找到自己的落腳點。生活就是一個矛盾體,同樣感情的世界也是在矛盾中徘徊。每當遠出的時候,總是放心不下面朝黃土背朝天得父母,儘管我對他們的關懷還遠遠不夠,但還是渴望離他們近點,給他們少一些牽掛,少一些擔心。

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銜環結草,以報恩德。當我們成年後,站在高處,仰首四望時,往往明白了生命中,最應感恩,最應該守護的正是站在我們身後愈來愈孤單的那兩個身影。人世間的善惡時難辨別,可父母之善,卻是善感動天,無人可否。此時我的眼前被大霧瀰漫著,是一片漆黑,只有雨滴散落在身邊,大霧瀰漫的小山,若隱若現,成就一種冷淡的美麗。愛意綿綿,來到我的世界,溫暖我無力的軀體。這世間,若沒有他們的支撐,很難想像我的生活將會變得如何寒冷?走過了人生的二十幾個春秋,偶然之間,總有秋雨綿綿的寒意,在不經意間,去摸滾打爬從而變得遍體鱗傷。在暗夜中,在潮濕與幽暗裡,在孤獨與惆悵中,也許你曾獨自哭泣,也許你曾對人生暗自嘆息,哪怕是昔日肆意揮霍到無度的筆,此時也變得無力了起來。

我從來不會去否認人性中的那一絲陰暗,正如我無法去否認陽光下也會有陰影的出現一般。但秋雨的嚎叫聲告訴了我,只要世間仍有驅寒溫暖親情在,生命中就註定不會缺乏溫暖。

那淡淡的、輕輕的幾乎不被你覺察的親情,會在你最無助的時刻,溫暖你的人生,激起你的人性,在幾度陰霾的音符里,加入了溫暖的旋律,那柔和的陪伴,會拉動你心底的琴弦,導入曾經的意念,奏響溫暖的讚歌,在陰霾里悄悄的將你喚醒。讓你不經意間放飛出感恩的心,那將會是一種心心相印的感悟,是一種心領神會的頓悟-。更會將感恩說的如此簡單,就如同大地養育了草木,而草木就會回報綠蔭一樣,而人非草木,豈能不如草木?

藝術的思考。書中我比較喜歡有「韌性」、有「質感」且「靈動」的線。因

種四、 肆意吶喊·評論篇

1、《捍衛書法家的尊嚴》

大約一個月前,朋友請我去做一次講學,因為他知道我沉迷於書法,便讓我談書法家這個概念,推辭不過,斗膽講道:「學識,修養,造詣」,是書法家的標誌,也是這偉大稱號的尊嚴。

所謂學識,不用說自然是書法家的知識體系,沒有一定知識廣度的書法家,就缺少了作為一名書法家應有的尊嚴。就像金錢豹子,雖然勇猛,雖然也彪悍,但終因體形稍遜,難成山中之王。我當然也知道許多書法家其本身的力量和價值,是對文字應用的技巧與駕馭能力,這也勝過某些臃腫的負面知識,我當然也知道許多書法名篇為何成為經典的意義所在,但那種猶如長江大河一般的波瀾壯闊之美,卻是那些沒有知識廣度的學書人所不能具備的。書法家就得有學識,沒學識算什麼書法家?當然要想有學識不容易,靈活,多變地駕馭學識更不容易。我們慣常看到的是把學識醜化的呼籲,我卻在這裡呼籲:書法家的學識就是弘揚正能量!當然,除過前些日子流傳很廣,寫「閑的蛋疼」的那種學書人,不對,他們不應該稱為學書人,應該是拿書法逗樂的小丑,他們很無知,也很無聊,無聊到拿著中國最優秀的書法藝術來開玩笑,不知道書者是拿著多大的勇氣,來挑戰書法家的尊嚴。

書法家並不是玩弄漢字,醜化漢字的操縱者,而是一種以漢字為基礎的大氣象,一種藝術的大營造。那些能夠營造高雅的藝術師,便是書法家,那些營造低俗的便是小丑。這就如同戰爭中,有的人適合當將軍,為捍衛軍人的尊嚴戰至最後一刻,有的人卻適合當漢奸,在金錢,慾望的誘惑之下,胡作非為,不惜丟掉軍人的本色。當然,不能簡單地把寫高雅的稱為將軍,把寫低俗的稱為漢奸,這裡正如著名作家莫言所說一般,比喻都是笨拙的,請原諒。

一個成功的書法家,有了學識固然是好,但沒有修養,也只是跟學者掛鉤,萬萬不能以書法家自居。這裡的修養既有狹義的修養書法的基本功,技巧,也有廣義的修養人格,人品。一個學書人的成長,並不一定要走基本功-技巧-學識,從書內功到書外功,儘管許多成功者,包括不成功的我自己走的都是這樣的道路。也有許多成功者是從書外功到書內功,但我認為一個學書人能被稱為書法家,書內功,書外功必須得兼修,而且要胸中有大溝壑,大山脈,大氣象之謂也。要有筆揮龍蛇之氣,要有容納百川之涵。所謂的書法家正是胸中之大溝壑,大山脈,大氣象的藝術外在表象也。高超,有力的文字駕馭技巧,大苦悶,大抱負,大手筆天馬行空般的大精神,結合生活中乾淨的大感悟——這些都是書法家之修養也。

作為一種大手筆,對於以書法為職業的書法家來說,算得上是一件難事,因為必須得具備建立在書法藝術基礎之上的造詣,這種造詣絕不是通過網路,媒體肆意地宣傳為* *書體第一人,* *書體第一家,* *大學教授,* *協會主席,這些虛有表象的空洞之美。也不是憑藉某種手段編造出來的權威,這種無恥造就出來的權威,絕對不是所謂的書法家的造詣,這只是一種袒露自己心中名利慾望之心的惡,不是悲憫,只能是無知。只有通過書法藝術的魅力,彰顯中國書法文化的多姿與多彩,從而用自己在書法上取得的成就推動書法藝術的發展,這才算得上是一個書法家真正的造詣。

在當今物慾縱橫的時代,欣賞者大多數追流行俗氣之風,不願意動腦子思考。這當然也沒什麼不對,真正的書法家,本來就寥寥無幾,縱觀中國書法史,追求者頗多,流下足跡的也就那麼幾十位而已。書法家的尊嚴,沒有必要像寵物一樣遍地打滾,也沒有必要像惡狗一樣結群嚎叫。它應該像鯨魚,在深海里孤獨地遨遊著,響亮而沉重地呼吸著,波浪翻滾著高興著,血水浩蕩地生存著,與成群結隊的大鯊魚,保持著足夠的距離。

書法家不能為了迎合這個煽情的時代而犧牲自己應有的尊嚴。書法家不能為了適應某些欣賞者而與江湖俗氣所接壤,從而減少自己的高雅,學著去扮演小丑。我就是要追求傳統的高雅,就要這麼大膽地去追求經典,勇敢地追求高雅,願意欣賞就欣賞,不願意欣賞就不欣賞,哪怕只剩下一個欣賞者,也要沉浸在高雅的殿堂之中。

註:(寫這篇文章時,正在閱讀莫言的小說檀香刑,在讀到他的序言時,突發構思而寫下了此文,只是以我個人的觀點去談論書法家這個概念,如有不對之處,還望諒解)!

我2、《何時?人人都成了書法家》

前段時間有朋友問我:怎麼看當下的書法圈?我默而不語,他卻一再追問,便隨口應道:「何時?人人都成了書法家」。他一時不解,便引出了我今日所談的話題。

平日因為愛好書畫的緣故,也就結識了許多書畫朋友。每日工作之餘,都會翻翻微信朋友圈,看看書友們的動態,但不知從何時起,朋友圈颳起了一陣怪風,人人都成了書法家。起初覺得網路信息時代,有一些宣傳與推廣,也是理所當然。但後來才發現,此風越刮越厲害,甚至到了不管是鬼畫符的,還是亂塗鴉的,都成了書法家。這也就不得不讓我提出來談一談了。

前不久,網上有位朋友加我為好友,開口便道:「我是某縣十大書法家之一的**,聽朋友說你喜歡書法,特此前來與之交流」,原本有同仁一起探討學習,本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卻因他這放不下的大家身份,以及一系列的頭銜,讓我覺得寒風刺骨。 聊了半天,我一句書法相關的知識,作品也沒看到,只是所謂的「會員證書」,「一級美術師」,「與某某大家的合影」,「某位領導人的接見」照片發來了一大堆。

說到這裡,不禁讓我憶起了年前的那一幕,正逢伏羲廟有廟會活動,在一處擠滿人群的角落,一位買字的老先生正在向一位小伙介紹著自己的光榮歷程,一會說讓小伙百度搜索書法家找他,一會拿出證書比劃,滿口自稱書法家,就是一句不提他所寫的那件作品。

我就有點納悶,難道「書法家」靠的就是這些所謂的權威,還是這些宣傳與推廣,亦或是網路媒體給你炫耀的「十大家」。 難道書法家都是固步自封,答案顯然不是這樣的。估計就連我們的「書聖」王羲之,他老人家也不會自己說自己是書法家吧。真不知道你們自稱「書法家」的底氣從何而來,反正我覺得你們真的好勇敢,勇敢到竟然不知道這個「家」從何而來。

書法家是擅長書法的人;具有漢字書寫能力,並能將其推至藝術高度的人。簡單來說就是以書法為主要創作的藝術家。因此,王羲之,其代表作為《蘭亭序》;顏真卿,其代表作為《祭侄文稿》;米芾,其代表作為《蜀素帖》;趙孟頫,其代表作為《膽巴碑》;王鐸,其代表作為《擬山園帖》;吳昌碩,其代表作為《西泠印社記》,試問你自稱書法家的代表作是什麼尼?你真的把書法推至到了藝術高度?

如果沒有這些,我們能不能安安心心地寫字,別跟著瞎起鬨。別半瓶水老冒出來可好?

說到這裡,有朋友就會說:現在是網路社會,宣傳一下也屬於很正常的事情,又何必大驚小怪。我想說:那是你沒把書法當回事,中國書法的魅力之所在,絕不是僅僅的寫好字,寫好字的是「書匠」,不是所謂的書法家。

想要成為書法家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對於學習書法的人有著全方位的素質要求。首先當然是文字的基本功,文字的基本功便是寫書法的基礎部分。

其次,就是對前代書法論作,書法墨跡的研讀與學習,付出大量的練習與實踐創作,除此之外我認為真正的書法家對書法有深刻認識的人,必須做到所謂的「博深」,這樣就少不了對文史哲的廣泛獵取和對外界美感的獲取。於是我們就不難理解歷朝歷代的書法家,他們為什麼往往同時是文學家,詩人,畫家,或者學者了。

如果大夥跟我一樣,那就不如暫稱個「學書人」吧,至於你能不能成為書法家的那件事,就把作品給大家,交給後人,讓給你去做評估吧!

種線富於力感,線條顯示有力,富於彈性。

有 人3、《試問?你真的會欣賞書法》

近來,朋友圈轉發著一篇關於「《楷書委員會寫的楷書是狗屎?你怎麼看?》」的命題文章,有朋友便問我怎麼看,像這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評論,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傻小子,我本不該妄加評論,但貌似這種所謂的評論愈演愈烈,甚至有人大抒己見,抱著唯恐天下不亂的心態,大肆攻擊當下時風,說這些人在亂寫,這就讓人有點看不過去,所以斗膽為心目中的這些高手,來一遭抱打不平。

首先,在這裡向大夥申明,我不是他們之中任何人的弟子,也並不是你所辱罵的協會會員。因為我的水平還達不到那個標準。所以也就不存在偏向於誰,攻擊於誰,只是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如果你覺得談論有誤,大可避而遠之,不必為之計較。

有人說:「這些人不懂楷書」,那我試問你懂楷書嘛?研究過楷書發展史嘛?也許你看過楷書,而且就看了唐楷,認為所有的楷書就應該整整齊齊,就應該是歐,顏,柳,趙。認為楷書發展就定格在了唐代,除了唐楷其它的都不算楷書了,試問?難道楷書不該發展嘛?

你會不會覺得你很搞笑,不懂還大聲喧嘩,未免有點夸夸其談了吧,有空多翻翻楷書發展史,看看它的發展……

魏晉時期的鈡繇,王羲之,王獻之都在思考,他們以平和自然,清麗婉約,含蓄典雅來塑造這種美,為此他們在那個時代獲得了「絕頂」之譽。到了北朝仍沿襲東漢以來樹碑立傳的風氣,楷書也以驃悍樸實的秉性,呈現出粗獷雄強,因此魏碑楷以其自由,變化大的特點,在楷書史上有了毫無遜色於唐楷的另一流派。後來到了唐代,有了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他們的思考,加上時代的特徵,才形成了鮮明的個性與森嚴的法度,創造出楷書的不同風格,壘作了一座楷書的高峰。自宋代起,有人對唐代楷書持批評態度,便將興趣轉移到行草書上,這也就使楷書走到了衰途的命運。但這並沒有說明我們沒有對楷書進行思考,藝術它總是要發展的,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氣息,以及這個時代這門書體的面貌。因此不能偏見唐楷,也不能盲目的捨棄其它,而更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在你們所辱罵的這些楷書作品中,既有魏碑楷書的崢嶸,也有唐楷的嚴謹。不一樣的只是這些優秀的作者們,能夠巧妙地運用對這個時代楷書的理解,來展現當代楷書的不同風貌。如果你真的懂欣賞,就不難發現這其中的奧妙,以及他們對未來楷書發展的設想吧!

有人說:「他們不會寫唐楷」,我真的笑了,只能說估計你真的沒有見過他們寫唐楷吧,見了你就不會這樣說了。如果她們不會寫唐楷,又怎麼會將唐楷中的精華,運運用到自己的作品當中,他們只是不想原模原樣地複製罷了,這就是為什麼你不懂得欣賞他們楷書的原因,他們已過了你那個原樣複製的年代,他們是帶著思考與理解去寫。原因很簡單,他們是當代的大書家,不想平庸,想推動這個時代楷書的發展…………

談到這裡,我就不免要說說某些欣賞者了。別老拿你半瓶水的審美,去欣賞人家一瓶水的藝術,那樣會鬧出笑話的。

跟書友們一起閑談,總有人會說:「中書協怎麼,怎麼的」,往往說到這裡,我都會故意避開。當然,我也不否認裡面有南郭先生的存在,但我所接觸的老師們,覺得他們都很優秀。因為他們不會給你傳遞負能量,他們對書法有著很認真的思考,會告訴你臨帖的重要性,會告訴你什麼是精華,什麼是糟糠,什麼是江湖,什麼是正宗。別一味用嫉妒的眼光欣賞別人,多去看看他們的優秀吧。

你認為你的炫技表演是書法,人家的獲獎是僥倖。你認為你的江湖體是書法,人家的創作是瞎搞。我想說:瞎搞要有資本,你瞎搞一個試試,多去提高提高你自己的審美吧,別總鬧出笑話了。

最後,忘了告訴那些自認為本事很高的大家們,臨帖是每個書家都承認的基本功吧,2017考驗你們真本事的時候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