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口吃發音法完全解讀

口吃發音法完全解讀

一、發音和語言

口吃發音法(錢厚心巨著)完全解讀,在動物界,昆蟲會用它的翅或膜來發出美妙的聲音,夜鶯和百靈會用它的喉舌唱出歌聲,牛馬也會用它的嗓子喊叫,母雞覓到食物咯咯地招呼小雞。無論是昆蟲或禽獸,它們的發音,充其量只能說是「動物語言」,同人類的語言不可比擬。一個人要有完整的語言能力,必須具備下述幾個條件:

(一)要有健全的發音器官,如:上下唇、舌、聲帶、氣管、鼻孔等都不能有殘缺。同時,這些器官的肌肉不能有麻痹或部份麻痹的現象存在。

(二)要有健全的小腦,使肌肉的收縮與張弛運動協調一致。

(三)要有健全的大腦,具有發育正常的智力和健全的心理品質以作語言的接收、加工、反饋和表達。

(四)從事語言活動的肌肉,能自由地運動。

據生理學和解剖學證明,口吃患者的上述四個條件是基本具備的,但缺少的是健全的心理品質。說話主要靠著發音,發音主要靠著聲帶,如果聲帶環了,就發不出聲音或會音啞。比方患了感冒,氣管發炎充血,使聲帶變厚,起了病理變化,那也只會啞著聲音講話,而不致口吃。

講話要靠肺部出氣,但患嚴重肺結核的病人,雖然肺快被蝕盡了,也只會使語言變得微弱而不致口吃。講話要靠大腦的構思,一個白痴雖然不能組成整套的語言,但也能喊「我要吃」「我要坐」,決無口吃現象。上述事實又再一次地說明:口吃並非語言系統、生理機能的疾病。是由於多次吃音的發生,由量變到質變而形成心理障礙,形成習慣性的口吃。本篇根據由量變到質變的規率,用發音和語言的練習,消除口吃病態心理,重新恢復正常的語言能力。

二、說話前的障礙

一旦有了口吃習慣後,出於心理恐怖、呼吸失調、性格急躁等引起心理狀態在瞬間的一系列異常的變化,而導致呼吸與發言失調的口吃現象。這是人為因素造成習慣性語言口吃,現象頗為複雜,茲分述於下:

(一)患者在說話時,由於大腦機能劇烈活動,先使鼻孔猛烈吸氣,爾後引起氣流停滯,同時在吸氣後期,大腦發布語言的工作已經開始進行,但是由於發布語言的活動在先,排氣活動還未形成,所以使語言遲遲難發。

當吸氣活動停止後,大腦機能活動又以優先指揮發音活動轉為優先指揮排氣活動,因此使排氣活動和發音器官的活動還是不能達到有效的配合,使氣流在跑失的過程形成「嘶……嘶」無語的聲響。當這種大腦機能活動的忙亂現象降到一定程度時,則會使緩慢的排氣與發音器官的活動趨於協調,而又由嘶嘶無語的聲響轉化為語言的逼出、衝出、蹦出,但音短、音急、音高,常使聽者驚嚇一跳。

(二)有時由於第一音的難發和欠穩,故又形成多次重複,以後才能較為順利地完成整個句子的表達。但又因語言的順利而往往想一口氣把後面的話都講完,結果形成收腹活動來硬擠硬壓肺部排氣,使排氣時間持續延長,所講句子太多,末音太低,平淡無力,最終又使換氣不能及時進行,導致大腦機能活動的缺氧而重又陷於忙亂,為以後說話時的吃音發生打下了基礎。

(三)出於第一音的難發,還往往利用一些不必要的但又能「救急」的「費詞」(如:「但是」、「還是」、『這個」、「那個」、「啊」、『哈」、「哼」、「呀」等)和舉動(手足舞動、面部抽動、擠眼睛、拉嘴角、伸舌頭、扳動嘴唇等動作)作為引導,才能使語言較為勉強地發出。

這種現象的產生,當然也是大腦活動的結果。這是患者逼得無法而「應急」的自發辦法。儘管這種動作能協助語言達到較為勉強地發出,但患者內心卻感到很不自然,由於內心矛盾的影響,使難發音範圍逐漸擴大,同時,也會使語言表達能力增加障礙,加劇了大腦發布語言時的額外負擔和混亂。

(四)患者在講話的過程,還存在著嚴重的死板語言和吸氣不足的現象。在講話時,明知某一字音發不出,但患者總是硬要把它發出而不管吃音多麼嚴重,有時吸氣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急忙發音,結果造成少氣無力,聽者感到十分難受,這是急於說話的傾向造成的。

(五)由於大腦與發音器官缺乏及時的聯繫,在將近談話的一剎那間,大腦一方面要支配說話,一方面又要支配其它有關器官動作,因為神經系統傳達工作做得不及時,往往使其它器官的動作在前,說話在後,這樣就使口腦之間聯繫脫節,其時大腦活動就有空隙,在這個空隙間,若遇外界環境的刺激,口與腦之間的聯繫就會暫時趨於中斷,或者在這個口腦聯繫的空隙間,因發音器官不受大腦的支配,就下自禁地發出各種急劇的口吃,儘管很難堪,出足洋相,但仍然不能自禁。

三、發音法的法則

口吃患者在說話時,口吃的顯著表現是在第一音,遇到難發音,表現更為突出。其實中阻性、難發性都是在第一音出了故障,究其實質是第一音犯了以下幾個「錯誤」:

急——心慌意亂,肌肉緊張;

快——想一口氣把所有的話都講出來;

短——與第二音緊連;

不獨立——第二音幾乎同時發出;

高和重——猛然一聲,衝出第一音。

根據上述原因,我們汲取正常入講話的優點,針對口吃患者(第一音)障礙的特徵,對矯正口吃需要進行重新訓練語言的辦法,也就是語言的再學習,練習一種正確的說話方式,要求做到第一音發出的時候要:

平靜——情緒穩定,肌肉鬆弛;

慢一些——不要很快,要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

拖長些——第一音少許拖長些;

獨立——說完第一音再發第二音;

低和輕——第一音(子育)比第二音要低;

以上述方法說話,我們稱之為「發音法」。練習時需注意下列幾點:

(一)別把發音法看得太簡單:我們不可因為簡單而不相信它。它的作用實在是出於我們意料之外的。在筆者直接矯正下,幾千名患者經過短期訓練就能消除口吃,這主要是依靠「發音法」說話的技巧。我們對發音法應該有正確的認識,要暢快地、滿懷希望地去接受它。

(二)慢:當我仍口吃時,好心人常常勸我們:說得慢一點,別著急,慢慢說。出此可見人人都曉得,說話慢一點,口吃會輕些,它已是一個公認的好方法。因為快和急是導致口吃加重的重要因素。

現在國外在矯正口吃的語言訓練上,大致都要保持一個慢的原則。但也不要過份地慢,那種慢得脫離實際生活的慢速度,說活好象唱頌歌似的慢,是不好聽的。但是一定要比我們原來口吃著急時說話要慢得多,要比一般語言能力很強、快速度說話的正常人更慢得多。每個人的語言能力不同,我們的語言能力本來就較差,再加上口吃影響的長期障礙,所以我們在練習時,儘可能慢—點,是有好處的。

(三)輕:我們也許能體會到,說話輕一些,對口吃患者確實有些幫助,口吃可以減輕些,也許不會口吃。但是,所謂「輕」,並非輕到使人聽不到,只要別象你發生口吃時那樣重的語音就可以了。另一面要注意第一音(子音)要比第二音低,這樣就不會兩個音一起衝出。

(四)柔和:口吃時的說話往往很粗重,這種粗重的發音就容易使語言發生障礙,所以要把它改變得柔和一些,要改變到象廣播員那樣的柔和動聽。我們也有這樣的體驗,就是當心平氣和說話時,發言一定是柔和的,因而是不大會口吃的。

(五)均衡:口吃患者的說話,由於發言意欲過急,常會幾個字緊連在一起衝出來,這就容易發生障礙。常常第一字還未發出,就想把第二個字一起說出來。結果一個字也講不出來。所以,我們練習時要均衡地說出來。如說「應該」兩字,不要把「應該」兩字緊連在一起衝出來,面是要把「應該」兩字依次一個個均衡地發出來。

(六)連貫:說話不能一個字一個字有意地分開,那就會缺少連貫性了,我們要把每句話都保持連貫性(這種連貫與前面的要求第一音獨立並不矛盾),字與字之間不要中斷。比如說「你上哪兒去?」不要說成;「你、上、哪、兒、去?」那就不好聽了。

(七)節奏:發音法必須掌握節奏感,這是很重要的。正常人說話都有他一定的音律,可是口吃患者的語言音律卻被口吃破壞了,因此根本談不上什麼音律。要恢復語言的音律,就要訓練有節奏地說話,特別是訓練長句和朗讀練習更為重要。初學發音法往往是頭幾個字剛慢下來,後面的字就急速起來,掌握了節奏就能使每句話都能輕下來、慢下來。

我們在唱歌時不口吃,主要是唱歌音調上有一定的節拍與音節,不但唱歌,凡是有一定速度和音調的,象唱戲、小調等都不會口吃。這種節奏就是要求在每一長句里保持二、三個較輕較低的音節,這樣就自然地形成一種有起伏(波浪形)的節奏,在患者心理上就起了一種音律作用,再加上輕便、柔和、均衡,所以是既穩重又輕鬆,就能達到正確訓練語言的目的。

(八)強弱適宜,字音清楚:不要在開始時用力很強,中間稍弱,末了就沒有力了。應該做到強弱一致地說話,既不要過於大聲,又不要有氣無力,一般不要忽而很高,忽而很低,只要略有點強弱就可以了。當然,有抑揚頓挫的聲調更好,這也正是我們要追求的。

四、發音法一一單語練習

前面談到我們對發音法能矯正口吃不應看得太簡單而懷疑,在實用時又不應認為很複雜而畏難,實際上做起來,也不是太難的事。有人把發音法比作說話的「減速器」。

怎樣練習發音法?首先,我們要進行單語(指兩三個字的詞或片語)發音法的基本訓練,主要目的是達到學會與熟練掌握髮音法。

如說:「向前」二字說作向(音由低到高)——前(音略高)

如說:「向前進」三字說作向(音由低到高)——前(音略高)——進(音略高)

下圖是發音法的要領(法則):

我們在練習時力求準確,練習時憑自己體會去摸索,希望注意下列幾點:

(一)第二、三兩音不必太高。第一音低了,節奏感就出來了,以後的第二、三音按照你原來說話一樣。有的患者為了表示節奏,如說「向前進」時,把「向」字壓得非常低,把「前進」二字特別提高,就不好聽了。

(二)均衡連貫。如說「向前進」時,應該說成「向一前一進」。不可把前面二字連得太緊,說成「向前——進」。也不可把後面三字連得太緊,說成「向——前進」。

(三)不要太拘束。有入提到:「保持同樣距離很困難,用什麼方法來衡量?」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所謂各音距離保持均衡,並不是絕對均衡,而是比較均衡,稍為在距離上差些是無妨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字與字之間緊連在一起,能緩慢柔和不急促地說下去就可以了,不必太仔細、太拘謹。

(四)輕輕地,處於無抵抗狀態。發音千萬不能過急,過急時使咽喉和舌等用力過強,容易造成發音器官活動失調,氣流被阻而口吃。現在我們把每一單語的第一宇都輕緩地、無抵抗地發出,象緩慢倒水似地讓水平緩地慢慢地流出來。

口吃患者也有不口吃的時候,主要原因是說話均衡、平靜、柔和。著急時,因用力太大使聲音受到抵抗,呼吸也隨著紊亂,失去平衡而口吃,發音法就是針對這些原因。因此,我們練習時要重視上述要領。

輕症的人,不要認為發言稍快些也能夠說出,就忽視發音法的鍛煉,這是不對的。因為這是兩個不同習慣的鬥爭,新習慣不建立,舊習慣就永遠去不掉。必須經過一個慢慢熟悉的過程,不要有厭煩情緒,依練習的進度,逐漸加快,剛練習時「向前進」瀆作:「向———前———進。」

熟練後讀作:向——前——進。

再後讀作,向一前一進

(注————一這些線條代表延續時間的長短)

這種單語練習,每次十分鐘或二十分鐘,每天練習幾次,兩個字、三個字的單語練習,如:

世界、感謝、竹林、歌曲、鋼筆、道德、我剛來、有決心、有信心、有耐心、不害伯……都可以。

語氣不要更改,用平常說話的自然語氣。

五、發音法———語句練習

在練習單語(指二、三個字的詞或片語)發音法的基礎上,我們要進一步作字數稍多的語句發音法練習。從單語發音法到語句發音法之間還需要有一個過度階段,那就是字數較多的片語的發音法。比如:「一定矯正」這句話把「一定」作為一個單語,把「矯正」作為一個單語。這樣,一定的「一」字,矯正的「矯」字,都要依「發音法」的要領發出。

如:

又比如,「堅決使用發音法」這句話把「堅決」作為一個單語;把「使用」作為一個單語,把「發音法」作為一個單語。這樣,堅決的「堅」字,使用的「使」字,發音法的「發」字,都要依「發音法」的要領較低地發出。

如下圖:

長句練習,分成小段,也就是半截句。「堅決使用發音法」這句話,如正確運用,就有三個輕音、三個節奏,連貫起來就成為一起一伏的波浪形節奏。初學時,讀這句話以大約四秒鐘為標準,以後依練習進度可以逐漸加快,不過也只能快到與自己說話能力相稱的程度。自學發音法是有些困難的,不過懂得發音法的要領後,慢慢體會、摸索,是會熟練的。

初學時應讀作:

「堅——決」「使——用」「發——音——法」

(三個音節)

以後逐步加快,讀作:

「堅——決使用」「發音法」

(兩個節奏)

如下圖:(「使」字不用發音法)

再根據進步程度讀作:

「堅—決使用發音法」

(一個節奏)

如下圖(「使」字、「發」字都不用發音法)

如說「一定要使用發音法」這句話,把「要」字放在第一個單語里或放在第二個單語里都可以。

如下圖可以說成:

長句練習,切成怎樣的小段(半截句)可由自己安排,但要安排適當,比如說:

「我今天去看電影」。

這句話有下面幾種安排方法:

「我」「今——天」「去——看」「電——影」。

「我——今天」「去——看」「電——影」。

「我——今天」去——看電影」。

「我——今天去看」「電——影」。

「我—一今天去」「看一—電影」。

在分段時千萬不可把語句割得支離破碎,如:

「我——今」「天——去」「看——電影」。

「我——今天」「去——看電」「影」。

如果遇到上下不能連接的詞音,可以單獨使用「發音法」。

比如說:「李同志與吳同志很好」這句話,如果分段不適當,就不象話。

如,「李——同志」「與——吳」「同——志很好」。

可以這樣讀:「與」字單獨發音。

如:「李——同志」「與」「吳——同志很好」。

這樣,保持了單語的完整性,這裡末尾的「同志很好」仍是「同志」「很好」兩個單語.只是緊按著說。

長句練習後轉到朗誦練習,希注意下列幾點:

(一)我國漢語說話,一般一口氣不超過七八個字,就可以分段。一口氣要講七八個字以上是很難受的,會形成「說者很吃力、聽者不悅耳」。長句練習,從生疏到熟練後,速度是可以略為加快的。但有一個原則,即要控制在自己的說話能力以內。

(二)長句分段是否適當,不要十分拘謹,只要領會發音法的精神,把發音法熟練起來,你將會本能地合理安排,這就是熟能生巧。剛練習時難免有些彆扭,熟練後就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了。

(三)發音法基本練習成熟之後,就可進行朗誦練習。朗誦主要是為談話練習打好基礎。朗誦練習的方法可以找書本、報刊、雜誌等文章進行出聲朗讀,聲音不要太高,要與你平時說話聲音差不多。朗誦的語氣與態度要從容,保持與日常說話時一樣自然的態度。朗誦的文章最好內容比較通俗,不要過於艱深。朗誦文章以前,作五分鐘基礎練習(熟練後可不必)。

(四)朗誦時間最好在清晨(或早晨一小時,晚上一小時),地點宜在室外,如果在室內或其它認為適宜的地方也可以,若有人時則可輕聲地讀,若輕聲還會吵擾別人,則可以不出聲默讀,不過出聲朗誦作用較大,患者應保持出聲朗誦一定的時間,平時,如讀報、看書都可練習。

(五)朗誦練習得認真不認真,努力不努力,熟練不熟練,決定於發音法掌握得好不好。朗誦練習的基礎牢固不牢固,將決定實際生活中發音法的習慣是否能很快建立。所以,朗誦練習是發音法鍛煉的一個重要過程。成績優良、效果顯著的患者,大都朗誦練習時間多,有的每天達三、四個小時之久。朗誦雖是越多越好,但也不宜過份,時間太久,容易使身心疲勞,要自己善於掌握,以個人的能力為度,既不能放鬆,也不宜太疲勞。

(六)對待朗誦要有熱情,要有興趣,要充滿信心,才能發揮作用。不要勉強地抱著任務觀點去完成,不要有厭倦感,更不要找出種種理由來推諉。有些輕症患者認為;「朗誦練習對我沒有必要,因為我在朗誦中並不口吃」,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我們朗誦是為了打下熟練地掌握髮音法的基礎。

輕症的人往往容易忽視朗誦練習,因而有些在矯正中效果不如重症者顯著。我們認為:不論你的口吃輕到何等程度,只要你自己意識到存在口吃,就需要矯正。除非你認為沒有矯正的必要。當你認為需要矯正時,那就要按部就班,進行語言訓練。

而這種語言訓練也就是與習慣作鬥爭。朗誦練習就是發音法習慣的培養,對矯正口吃能起重要的推動作用,患者應特別重視,努力鍛煉矯正口吃中的這一基本功。朗誦中要做到:安靜、鎮定、穩重、沉著

中國口吃互助會大理公益班口吃矯正方法分享:

時光飛逝,轉眼間在大理口吃班已接近尾聲,十幾天的口吃心理認知療法已基本粉碎了我多年來對口吃我錯誤的態度。我以前總以為每一個口吃現像很多的人他們也和我一樣很痛苦,其實大錯特錯,很多口吃比我還嚴重的人他們根本就把口吃不當一回事,從來沒想過要矯正,他們活得很開心。通過學習,我認識到口吃病是由最初的無條件反射發展成後期的條件反射,我們只要身處類似過去失敗的情境中時,必然發生口吃。每次當口吃的預感來臨時我們的顯意識和潛意識總要經過一番激烈的鬥爭,我們的顯意識總是壓制著從潛意識來的恐懼,經過輪番的壓制後恐懼感成倍的放大,此時當機體身處非常恐懼的情境中時,必然會發生強制性口吃,每當發生強制性口吃後,我們總是本能的去糾纏剛才發生口吃丟人的場面,而且反覆在糾結剛才很丟人的一幕,使我們越陷越深,最後又播下了一顆新的仇恨的種子,再一次在潛意識留了新一輪的創傷。日積月累,最終使我們成為一個真正的口吃病患者。經過中國口吃互助會大理公益班的認知心理療法,我意識到放棄人為的拙策,徹徹底底的去服從,遇到難發音,但要採取迂迴,即使我們發生了強制性口吃後,我們也要從正面去疏導自己,千萬不可去責怪自己,要知道發生了的事情就是歷史,歷史是無法篡改的,存在即是合理。大理公益口吃班心理療法理論告訴我們:只有帶著口吃,帶著緊張和恐懼去工作,去體驗,才是康復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口吃矯正經驗分享 的精彩文章:

全面解析「口吃催眠心理暗示療法」的實際療效

TAG:口吃矯正經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