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歌唱的狹義認識

關於歌唱的狹義認識

1、安靜的喉嚨

歌唱時更多的人會不自覺地考慮自己的喉嚨,諸如常說的「喉頭穩定」、「打開喉嚨」等,在這種意識支配下,會產生「自然-不自然-另一種自然」的訓練動機。這可能是很多人長期學習歌唱過程中被提示的引導語,當然必有實踐道理在其中。但從另一角度來說,歌唱即是說話的延長,試想說話時沒有誰會想到自己的喉嚨該如何打開並保持某種打開,更多思考的是想要表達什麼內容。我們可以反過來仔細思考一下,說話時喉嚨是否也呈打開的狀態?而並不是擠卡的狀態?但喉嚨是否感覺處於安靜的狀態?甚至感覺不到喉嚨的存在?思考這個問題時,希望不要被別的理論所干擾,而是需要自己的切身體會來判斷。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講,是否可以保持這樣的狀態來進行演唱?是否會懷疑不夠歌唱的要求?但這樣演唱喉嚨是穩定的,舒服的,也是打開著的。不過開始只能唱出中聲區的聲音,再往上唱生理、心理上必將遇到障礙,須經過一定時間在這個範圍音域的歌唱訓練,再向兩頭擴展,這樣容易建立穩定的歌唱狀態。想想這就是很多人常說的打好中聲區基本功的關鍵所在吧。也許在這個聲區里自如地說唱,會認為沒有氣息的支撐,會認為沒有方法,但只要感覺沒有肌肉擠壓的聲音,就帶氣了,否則就沒有聲音出現。堅持這樣唱,會慢慢體會到氣息參與了工作。這個過程很長,很多人可能根本耐不住這個寂寞,於是走向自認為好的另一個極端,最後的結果則很可能要走回頭路。

2、四大歌唱功能各負其責獨立工作

不少人開始學習歌唱時會想的太多,思考的過於複雜,這樣就難免顧此失彼,演唱作品

會因技術顧慮顯得支離破碎。其實,歌唱要是離開了生活中說話的原理,就會變得完全「不可知論」,會變得玄妙無比,會感覺唱好歌太難。對於一般要求來說,並不需要把歌唱想的那麼困難複雜。父母給你一幅無需努力就可以發出好聽聲音的嗓子,就給了一件好的樂器,只要合理地用好它就行了。好的嗓音不僅指喉嚨這一塊地方,還有口齒部位的語言能力,否則光有個響亮的嗓子沒有好的語言習慣,一切都無從談起。喉嚨是發聲器官負責發聲,它沒有語言功能,口齒唇舌是語言器官沒有發聲功能,二者是各負其責獨立行使其功能,呼吸也一樣,任何做作出來的呼吸都會阻礙歌唱學習的進程,最後容易走重返路。說話時誰也不會那麼「猛吸一口」,為什麼唱歌就一定要刻意「吸」一下呢?「吸」一下,喉嚨就很可能上提,胸腔也會上挪,整個身體協調不好就已經僵化憋住了,那麼最後身體需要的共鳴箱體也就「悶死」在身體里了。因此,多考慮「出氣出聲音」,少考慮怎麼「吸」那麼一口,可能更符合人體的自然規則。呼吸、發聲、語言、共鳴四大器官各負其責地在自己本來的地方興奮舒展舒服地工作,就形成了最原始的自然歌唱狀態。至於高位歌唱,唱對後共鳴哪裡都會有,一面鑼或鼓,敲響後用手摁一下肯定就不響了。前面的基本要求做到,多數會自然獲得該有的共鳴效果,少數人可能會缺一塊功能,原因很多,每個人生理結構及心理想的不同,這樣情況則需要調整。調整的手段因人而異,同樣的手段如「想聽看」對不同的人不一定管用,有些人還要反著說,但最後要聽效果來判斷,而不要一味的怎麼說。聲帶有疾病的,語言不清晰的,音準節奏不好的,學習歌唱肯定困難。跟運動員一樣,誰都可以運動,但要成為好的運動員是需要一定條件的,不是喜歡就適合。

3、關於字聲關係

歌唱樂器本身是沒有字的,所以有觀點認為歌唱不用考慮字,考慮語言發聲效果會受

影響,比如義大利語最適合歌唱就是源於這個理論。但從說話原理上考慮,聲音跟語言就本身就是相對獨立的兩個功能,不應該因歌詞而影響歌唱。無論是「先腔後字」還是「依字行腔」,最終都要體現「字正腔圓」結果才最完美。多接觸作品才能逐步增強這種配合的適應能力。否則光訓練聲音作品會少的可憐,一樣難以提高歌唱水平。

4、關於氣息

「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更多的時候,是長期的演唱實踐反過來提升了對氣息駕馭的能力。而且氣息只負責聲音的產生,聲音靠母音得意體現,還有語言輔音的存在呢?離開語言的歌唱,最終不可能都叫歌唱吧?因為純母音出現的聲音是身體軟組織發出的,離開了輔音字頭的力量,聲音傳遞的距離可能會受影響。

(不一定對敬請批評指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愛唱歌微課平台 的精彩文章:

TAG:超愛唱歌微課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