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培養自控力是個偽命題」?

為什麼「培養自控力是個偽命題」?

就在前天,侄子又被表哥好好教育了一頓。

因為侄子再一次沒有忍住把家裡的零食都吃完了。表哥一邊抱怨,一邊跟我表示擔憂,孩子現在對零食沒有抵抗力,寫作業的時候對動畫片沒抵抗力,真不知道他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熊樣子。

表哥是70後,地地道道農村出生,上大學之前沒有穿過高於200元的衣服,在30歲之後一路跌跌撞撞開始創業,現在小有所成。

在他看來,人生成功所需要的品質是自我控制的能力。

畢竟,抵禦得了足夠的誘惑,才能走得更順暢一點。如果自己當年順著性子和其他同學一樣貪玩,那麼也就沒有走出農門上大學創業這回事了。

說到自控力,就不得不說上世紀美國心理學家米歇爾教授所做的延遲滿足實驗——棉花糖實驗

做這個實驗時,教授的女兒正好也讀幼兒園。

於是他和同事們找來些女兒的小同學,帶他們到一個單獨的小房間,在他們面前擺一顆他們愛吃的棉花糖。

教授告訴這些孩子,他們可以選擇馬上吃掉這顆棉花糖,也可以選擇等實驗員回來再吃。如果他們能等到實驗員回來,那麼他們將能額外再得到一顆棉花糖。

一些孩子還沒等實驗員走開,就已經把棉花糖塞嘴裡了。另一些孩子稍好一些,最初他們告訴自己,我不吃,我只是舔舔。慢慢地,舔舔變成了咬一小口,咬一小口又變成了咬半邊,最後把整個棉花糖都吞下肚子了。

除了沒能抵擋住誘惑吃下棉花糖的孩子,還有一些孩子則在苦苦掙扎著。有的孩子蒙上了自己的眼睛,眼不見為凈。有的孩子開始踢桌子來轉移注意。還有的孩子甚至揪起了自己的小辮,通過疼痛來轉移誘惑,頗有頭懸樑錐刺股的風範。

最後,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抵禦住了棉花糖的誘惑,獲得了額外的一顆棉花糖。

教授在實驗中發現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普遍意志力薄弱。實驗到此為止了。

但當教授女兒上高中以後,偶爾說起高中同學的學習和生活時,教授忽然想到,當年參與棉花糖實驗的孩子現在會是怎樣的。

於是教授翻出來當年的實驗檔案,開始調查這批人的學習、生活、心理健康、人際關係等方面的表現,並且從高中一直到步入中年。

結果讓人震驚。

研究發現,當初的實驗對象中,相比拿到第二個棉花糖的小朋友,沒有拿到第二個棉花糖的小朋友在學業成績、工作業績、情緒狀況、人際關係中表現地更差一些。

為什麼小小的棉花糖實驗的結果讓人如此震驚,這是因為棉花糖實驗製造了一種典型的誘惑。

它所測得的延遲滿足能力,即我們為未來更大的利益抵禦當前較小的誘惑的能力。

也許是因為這個實驗太過出名,在它流傳到中國之後,我們身邊的許多爸爸媽媽也都開始有意識地培養起孩子的自控力了。

有的爸媽,在孩子想吃糖時,告訴孩子不要吃,要學會忍耐

有的爸媽,在孩子看見玩具賣不動腿時,告訴孩子不要買,要活生生被拖走

有的爸媽,在孩子想買玩具車時,告訴孩子,好你乖乖吃完飯我就買

然後孩子開始大哭大鬧,家長也絲毫不妥協,說什麼,耐得住延遲滿足,才修得來強大的自控力。

可是,我在這些案例中看到的「自控力」,是讓孩子壓抑自己的需求去討好父母的能力,而不是為了實現自我理想的忍耐能力。

我不知道你能否感受到兩者的區別,但我感覺當我們希望借著「自控力」讓孩子實現時候,孩子多半難以達到我們的預期。

每每說到成功人士,我們都會說到自控力,可是自控力到底是什麼?

美國心理學會(APA)給出的定義是這樣的:

· 延遲滿足的能力,即為了達到長期的目標,而能夠抵禦眼前的誘惑的能力。

·能夠推翻那些無用甚至有害的想法、感覺和衝動的能力。

·在行動的時候,採用一種更為冷靜的認知系統,而不是一種衝動的情緒系統的能力。

·能夠有意識地給自我設定規則,並努力遵守。

·一種有限的、可能被損耗的資源

自控力,讓我們能夠抵抗誘惑,然而,誘惑也會耗損自控力。我們一邊對抗誘惑,一邊損耗著自控力。

當我們連續拒絕了幾個誘惑之後,我們自我控制的能力就會顯著下降。

除了誘惑帶來的消耗以外,動機和需求也會影響人的自控力。

一個人的動機會對自控力損耗的速度產生影響。Mark Muraven的研究發現,那些被自己內在的目標和需求驅動的人比較不容易損耗自控力。

而那些認為自己是被迫在進行自我控制的人,以及那些出於討好和滿足他人需求而非自己需求去行動的人更容易耗盡自控力。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在做一件他自己非常渴望的事,他的自控力比較不容易被損耗,會更容易發展出各種各樣的策略抵抗誘惑。

而如果孩子是出於外界的因素而做一件事,他的自控力就會變弱。

讓我們回到棉花糖實驗中來,那些能苦苦忍耐的孩子之所以願意忍耐並且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抵抗誘惑,是因為他們相信實驗之後能拿到好吃的棉花糖能滿足自己的吃貨慾望,而不是因為這滿足了其他人對自己的期望。

當我們以「自控力」為要求,讓孩子去達成我們期望的目標時,很可能會讓孩子

感受到壓抑,或許陷入抑鬱情緒

喪失完成一件事的動機和信息

覺得自己對生活是沒有掌控感的,覺得生活中沒有陽光,只有黑暗

想成虧欠感,願賭不服輸,不願意承擔成長的責任

所以,面對孩子時,我們不要再談什麼培養「自控力」了。

與其把大量的時間花費思考在自控力的培養上,不如抽一點時間思考一下:

孩子為什麼會對我們所期待的事情無感,我們可以做一些什麼事情讓他們從中感受到現實的好處?

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應該做,有些事情是喜歡做。一旦「應該做」和「喜歡做」能夠統一起來,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像大人一樣主動去思考,怎麼才能把事情完成的更好,怎麼才能取得成功。

為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取得事業、生活中的成功。

但是,成功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我們。

首先,要有動機和需求,其次還要有清晰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有規劃、能堅持、遇到困境時還需要自我激勵,遇到誘惑時需要自我控制。

如果動機和需求出自於孩子本心的話,那麼設立目標、堅持、自我激勵、自我控制也許就會更容易一些吧。

-NEVER END-

關於 「自控力」,你有什麼想說的

點擊頁面右下角的 「寫留言

告訴我們吧!

做父母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情

HeyMom,讓養育更輕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eyMom養育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TAG:HeyMom養育研究所 |